血虛風燥,皮膚瘙癢,中醫1個方子4味藥挺好

2021-02-22 全家康健

秋冬季節,皮膚瘙癢是個大問題,很多人都痒痒難受,而且皮膚乾燥,有時候還脫屑,這撓撓那抓抓,不僅麻煩還挺影響儀容的,大街上、辦公室,那可不是在家啊。皮膚瘙癢還是很尷尬的。

秋冬季節乾燥、寒冷,中醫認為燥邪容易耗傷津液,而大家都能理解,皮膚是需要氣血津液的滋養、濡潤的。秋冬乾燥,皮膚表面蒸發的水分就越多,加速皮膚乾燥,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燥邪對氣血津液都有損耗,那麼對皮膚的影響就不言而喻了。

中醫認為皮膚乾燥和氣血津液有很大的關係,尤其是血虛,血虛無以滋養肌膚,而且血虛生風,風邪進一步損傷津液,皮膚乾燥,而且風邪鱔魚走竄,會導致瘙癢。多藝在秋冬季節皮膚乾燥、瘙癢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血虛風燥。

要想解決皮膚乾燥、瘙癢,只是從表面著手效果是不明顯的,擦護膚品只能減少皮膚表面的蒸發,或者滋潤皮膚表面。但是皮膚從根本上得不到很好的濡養,那麼有點捨本逐末了,所以對於秋冬季節的皮膚瘙癢、乾燥,要從氣血津液入手。

中醫有個小方子挺好用,只有4味中藥:蟬蛻、徐長卿、生地黃、紅棗。以蟬蛻為主藥,《本草綱目》中對記載蟬蛻的功效為:「治頭風眩運,皮膚風熱,痘疹作癢,破傷風及療腫毒瘡」。具有宣散風熱,透疹止癢、祛風止痙等作用,對於皮膚瘙癢有很好的祛風止癢作用。徐長卿具有清熱解毒、祛風止癢、利溼消腫的功效;生地黃滋陰潤燥,生津止渴,紅棗益氣養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紅棗有鎮靜、抗變態反應的作用。

4味中藥同時使用,蟬蛻15g、徐長卿15g、生地黃20g、紅棗10枚,水煎400ml,早晚溫服。具有滋陰養血,潤燥止癢的作用,對於治療皮膚瘙癢症葉很好的療效。,還可用於治血虛風燥引起的溼疹、皮炎、蕁麻疹等瘙癢性皮膚病。


相關焦點

  • 祖傳偏方:皮膚瘙癢,一個方子,從根治癒
    皮膚瘙癢,一個方子,從根治癒中醫講風勝則癢,又講溼毒作癢,又講小汗發不出來身必癢。可見,瘙癢有三種類型:一種是性情急躁心急生風動血的;一種是飲食肥甘厚膩口無禁忌的;還有一種是養尊處優不愛運動發汗的。治溼癢黃金二藥——地膚子、白鮮皮掃帚苗這東西,兒時便對其印象頗深。
  • 一個妙方:滋燥養榮湯
    古人到了秋冬乾燥季,便喜歡來一句:天乾物燥,防火防盜。天乾物燥何止是防火防盜,曾經,為讓農田不乾燥不龜裂,村與村之間甚至可因爭水源而發生械鬥。故而燥多生熱,燥多則幹,為害不淺。人體同樣不能太燥。若燥邪橫行,首先衝撞的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肺,令肺生熱生火。
  • 祖傳偏方:中醫「方子」,一味藥就靈!
    還推薦一個解暑酸梅湯:麥冬10克,烏梅三四個,五味子10克,陳皮10克,煎湯後加適量冰糖即可。                陳柴胡:陳平伯善用柴胡清代名醫陳平伯喜用柴胡治病聞名,他把《傷寒論》中的「小柴胡湯」,變換了2000多個方子,每張方子都有柴胡。
  • 這個方子見奇效
    點擊下面圖片閱讀↓↓↓有一種體質的人群特別容易「冬季癢」,那就是——血虛體質。如果血虧了血虛了,就不能濡養和滋潤全身,皮膚上就會開始發乾、搔癢,甚至起皮脫屑。所以,血虛體質的人,本來皮膚的水分就不足,再加上冬天寒冷乾燥皮膚缺水,就像「屋漏偏逢連夜雨」。皮膚症狀:皮膚乾燥粗糙,甚至乾裂、臉部敏感脫屑,全身皮膚脫屑如糠秕狀,遍布抓痕,經常搔抓處經年累月之後可呈苔蘚樣改變,晚上搔癢比白天嚴重。
  • 經方學習:補肝煎(治療肝血虛筋急證)
    【適用範圍】1.中醫病證  肝血虛筋急證:視物模糊,頭暈目眩或目幹畏光,筋脈拘急,苔薄,脈弱。2.西醫疾病  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性血小板減少、過敏性皮膚病、習慣性流產、不全流產、子宮復舊不全、不孕症等病的臨床表現符合肝血虛筋急證者。
  • 蜜膏方緩解冬季皮膚瘙癢!
    用於溼熱下注引起的溼疹、皮膚瘙癢、便血、尿痛及婦女黃帶。取龜甲150克,土茯苓、廣金錢草、地黃、防風、川木通、金銀花、槐花、茵陳各15克,甘草5克。將龜甲醋炒,破碎,與諸藥同放鍋中,水煎3次,3液合併,文火濃縮,加入等量蜂蜜,煮沸收膏即成。口服,每次20~30克,每日2次。功效:養血潤燥,祛風止癢。適用於皮膚燥癢、毛髮紅糠疹、毛孔性苔癬、掌蹠角化、魚鱗癬等。
  • 老中醫:脾氣大 心慌、睡不著、眼皮跳 是血虛,趕緊學習吧!
    肝血虛常見病症體徵:1、煩躁易怒,遇事著急上火,夜晚睡眠不實;2、容易疲勞,走路兩腿發沉,腰膝酸軟;3、小腿經常抽筋,下肢屈伸不利,不安腿;4、指甲不飽滿或變薄,容易折斷,指甲上有豎折;5、眼睛疲勞、模糊,昏花,視力下降,或眼皮經常不自主跳動;6、婦女月經不調,月經量少,後期,甚至閉經。
  • 中醫偏方:醋泡土槿皮真的能治腳氣嗎?
    醋泡土槿皮對付足癬中醫稱手癬為「鵝掌風」。稱足癬為「腳溼氣」或「腳氣」。臨床上主要分溼熱下注和血虛風燥等症型。溼熱下注症以局部出現水皰、糜爛為主,相當於西醫的水皰型和糜爛型;血虛風燥以局部皮膚增厚、粗糙乾裂為主,相當於西醫的鱗屑角化型。治療主要是外用藥物,可選用以下偏方驗方。
  • 李智:冬季皮膚瘙癢就喝它!
    調理師守護健康點擊上方藍字「我是調理師」即可關注公眾號攬盡天下國醫奇術,這裡是最實在的養生平臺有一種體質的人群特別容易「冬季癢」,那就是——血虛體質如果血虧了血虛了,就不能濡養和滋潤全身,皮膚上就會開始發乾、搔癢,甚至起皮脫屑。所以,血虛體質的人,本來皮膚的水分就不足,再加上冬天寒冷乾燥皮膚缺水,就像「屋漏偏逢連夜雨」。皮膚症狀:皮膚乾燥粗糙,甚至乾裂、臉部敏感脫屑,全身皮膚脫屑如糠秕狀,遍布抓痕,經常搔抓處經年累月之後可呈苔蘚樣改變,晚上搔癢比白天嚴重。
  • 溫膽湯泡腳:祛溼方子,竟然還能治療咳嗽和小朋友「裝病」
    (如果泡腳去大棗,此方計量來源於黃煌教授的《中醫十大類方》。)藥理:半夏是降胃氣的;茯苓健脾除溼;陳皮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甘草補中;枳實洩滿而祛溼;竹茹降逆止嘔,清熱除煩。此方最好連續服用 10-15 天。藥效:這個方劑不但祛溼,而且還有一個特別的效用,就是安神。尤其是針對那些因為緊張而出現的症狀。
  • 肺結核的表現:咳嗽,胸痛,這4個症狀可了解下
    1、咳嗽肺結核屬於肺部疾病,在發病時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咳嗽。很多患者在肺結核發病時肺部功能會降低,病菌的侵襲會令肺部遭到損傷,在發病時就會出現劇烈咳嗽,同時還伴有痰液增多的症狀。這種情況下,證明肺結核正在發展,一定要及時進行治療,才能防止病情加重。
  • 知多啲:血虛不同貧血 血紅素未必低
    經常面青口唇白,是貧血徵狀,而由中醫角度看,這亦是血虛徵狀。西醫的貧血與中醫的血虛,徵狀雖然相似,但又不能相提並論。
  • 肝火盛,氣難調:6個穴位、8味藥,將肝火一瀉而盡
    中醫裡的肝不僅僅指代人體內的肝臟實體,往往還包括脾臟,認為肝在大腦的指揮下主要負責疏瀉功能,包括臟腑的調節和運動的調節兩個方面。肝臟的功能:一、調節臟腑中醫將內腑調節主要分為氣、血、陰、陽、水、火六方面。1、調節氣機《內經》裡說道「百病生於氣也」,而肝負責疏通氣機,調節氣的升降平衡,避免肝氣鬱結和肝氣不足等。
  • 每日一藥-黨參(1.17)
    【採收加工】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淨泥土,曬至半乾,反覆搓揉 3 ~ 4 次 ,曬至七八成幹時,捆成小把,曬乾。【性狀鑑別】藥材 黨參 :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 ~ 35cm , 直徑 0.4 ~ 2cm。
  • 冬喝這道湯補而不燥!數九寒天,你一定用得到
    中醫認為,烏骨雞可補肝腎,益氣血,退虛熱,被譽為「婦科靈丹妙藥」的烏雞白鳳丸,就以烏雞入藥。但你可能想不到,單從藥材重量的角度看,烏雞用量並不大,僅佔有25.1%的比重,而烏雞白鳳丸之所以為滋補佳品,其實得益於方中其他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