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臘月,一碗熱湯既能溫暖身體又能滋補,可謂是一舉兩得,而說起燉湯滋補,不少人會想起烏骨雞。
的確,烏骨雞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非常高。中醫認為,烏骨雞可補肝腎,益氣血,退虛熱,被譽為「婦科靈丹妙藥」的烏雞白鳳丸,就以烏雞入藥。
但你可能想不到,單從藥材重量的角度看,烏雞用量並不大,僅佔有25.1%的比重,而烏雞白鳳丸之所以為滋補佳品,其實得益於方中其他藥物。
想要烏雞儘可能發揮滋補功效,有2味藥不可少:
三七,活氣補血
三七首次記載於《本草綱目》,它的妙處在於止血不留瘀,為此李時珍稱之為「金不換」。
▲ 三七
歷代醫家常把三七用到補虛方劑中,對於乏力氣短等病症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氣足了,自然就有力量推動血行,這樣一來也就減少了瘀血的可能。
當歸,補血活血
中醫認為,當歸入肝經、心經和脾經,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效果。
▲ 當歸
很多女性一到冬天會手腳冰涼,或是每到生理期就會痛經的時候,如果去看中醫,多會建議平時適當食用當歸來調養身體。
烏骨雞湯加這2物
好吃又滋補
這2味藥也適用於日常煲湯,特別是與烏骨雞一起,煲出來的雞湯,既營養好吃,又滋補身體。
那麼,這個湯該怎麼熬製呢?方法很簡單,你只需先準備好這些材料:
三七當歸烏雞湯
用料:
烏雞1隻,當歸15克,三七5克,生薑1塊
做法:
①清洗當歸和三七,生薑切片,盛出備用;
③再把洗好的當歸、三七、生薑一起碼放在烏雞上,加入適量的鹽,再倒入清水,清水一定要淹過烏雞;④蓋上鍋蓋,大火燒至水沸騰,再轉至中火,直到雞肉爛熟,就可以食用了。但要注意一點:三七的性質比較燥。如果你有瘀血的同時,平時還容易口乾舌燥,可以在湯裡加10克沙參、10克麥冬,這2味中藥可以潤燥生津,用來緩和三七的燥性再合適不過了。
健脾燥溼,養胃消食
【佟道·芸歸健理茶】遵從中醫健脾祛溼之意,甄選炒麥芽、雞內金、橘皮,三種藥食同源之物,運化燥溼之力更強,既是一款老少皆宜的消食茶,更是脾虛有溼之人的日常調養好物。↓↓ 點擊圖片 進店加購吧 ↓↓
||策劃編輯:十五子
||圖片來自網絡,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
||如有健康疑問,可點擊這裡向我諮詢
||點擊 閱讀原文 獲取更多養生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