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重度冬陰功湯愛好者,在泰國的前三天,我幾乎每頓必點冬陰功湯,直到舌頭告訴我上火了……喝多了發現,當地的冬陰功湯也分三六九等,最好喝的當然是從大皇宮出來口乾舌燥時候路邊攤上的那一大碗,雖然很辣,也不需要白米飯,一大碗吃得乾乾淨淨。
冬陰功湯幾乎是判斷一家泰國餐廳是否「好吃」的標誌,很多中國人未必自己會做,但是嘗一口就能感覺出好壞,比如口感太淡、不夠鮮。
我在朋友圈裡曬過幾次冬陰功湯,有朋友說,不喜歡「那個味兒」,因為有檸檬香草、青檸葉和南姜,冬陰功湯的味道才顯得特別,偏偏有人不喜歡,也是沒有辦法。
如果不嫌麻煩,可以嘗試在湯裡加椰漿。在泰國點冬陰功湯,分為加椰漿和不加椰漿的兩種,我個人更喜歡加椰漿的做法,多一層口感。其實做菜吃菜,都和談戀愛一樣,需要多多嘗試,紙上談兵是沒有用的,一道菜別人說得再好,自己不喜歡,那就是不好。
在清邁學習了完整的幾道泰國菜後,發現還是最喜歡冬陰功湯。所以今天,就來做冬陰功湯,天氣漸漸熱起來,清爽宜人的泰國菜絕對是餐桌上的不二之選。
檸檬香草(5莖)、高良姜(3片)、青檸葉(4片)、洋蔥(1/2個)、西紅柿(1/2個,也可以用小番茄)、平菇(4片)、青檸(1個)、泰國小紅椒(3個)、香菜(1根)、蝦(8隻)、辣椒油或冬陰功醬(2勺)、魚露(1-2湯匙)、糖(1湯匙)、水(1大碗)
①燒開水,加入檸檬香草、姜、青檸葉,沸騰30秒;
②加入辣椒油(或冬陰功醬);
③加入洋蔥、西紅柿、小紅椒、平菇;
④剔除蝦線,加入蝦,煮到蝦變成粉色;
⑤加入魚露和糖,香菜可視個人口味放入;
⑥擠入檸檬汁,即可上桌。
配料看起來繁複,烹飪過程其實比大多數中國菜要簡單。
以上的配料在網店都可以買齊,尤其是檸檬香草、南姜、青檸葉,堪稱泰餐必備的調料,類似國內的蔥姜蒜。
泰國人好像一天到晚都在喝冬陰功,有冬陰功海鮮、冬陰功蝦、冬陰功雞肉、冬陰功蘑菇……如果自己做的話,各種口味更容易控制。對了,最後一道工序擠檸檬汁千萬不可以偷懶,比如說把皮削了把檸檬扔進去就不管了,最後的湯會有檸檬籽的苦味(別問我為啥知道)。
想像一下,自己做的冬陰功湯不但湯底濃鬱,入口滿溢香茅草、小番茄、草菇、椰奶和其他香料混合的濃烈香味,還能吃到想要多大就多大的蝦,無論是單獨喝一碗還是泡飯,都是無上的美味。
全部圖片攝影由王軼辰原創,夢青製圖
盜我圖者,雖遠必誅
你知道我是記者出身,最討厭的就是抄我的東西還不寫我的名字!禁止任何公眾號或網站隨意轉載,有需要請聯繫「鹽之味」後臺。歡迎大力點讚、分享或轉發到朋友圈,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