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秋風起,哪怕溫度沒有下降多少,但時節變幻、燥氣來襲,人們的感覺就是不一樣了。
秋燥太盛, 健康很受傷
秋季天氣收斂,其氣清肅,由於缺乏水分滋潤,自然界呈現一派肅殺的景象。當這種乾燥的氣候太過,侵犯人體,就成為燥邪。
而這種燥邪,在不同人身上會有不同的症狀表現——
1.男人:易「冒幹火」,出現口鼻乾燥、咽幹口渴、小便短少、大便乾結等症狀。
2.女人:易損傷津液,出現皮膚乾澀、毛髮枯榮、皮屑飛揚。
3.老人:容易引發肌膚乾燥與瘙癢等症狀,甚則皸裂。此外,腸燥便秘、風寒咳嗽、輾轉失眠等,也是不少老人受涼燥侵犯後,易出現的症狀。
4.小孩:孩子的臟腑相對嬌嫩,形氣未充,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秋燥易損傷肺津,影響肺氣的宣降,以致燥傷肺絡,令孩子出現咳喘、乾咳少痰、痰黏難咯等症狀,夜間尤甚。
倘若我們能依時尋養,適當進食一些具備滋補、潤燥等功效的膳食方,則對於預防秋燥,大有裨益。
而喝湯是一年四季不可或缺的,它能滿足身體對水分的基本需求。所以,這個秋日,不妨喝點湯,補補五臟。
入秋後必喝 「補腎湯、護肝湯、潤肺湯」!
1.潤肺湯:海參玉竹老鴨湯
原料:老鴨若干,泡好的海參60克,玉竹60克,生薑2片。
做法:
①海參洗淨瀝乾,玉竹置清水中浸泡半小時,生薑切片,鴨肉切絲。
②鴨肉置入足水的湯鍋中,大火燒開,撇去浮沫。然後改小火煲30分鐘,關火,撇去湯麵過多的鴨油。
③放入剩餘食材,蓋上蓋子,繼續用小火煲制1個半小時,放入食鹽調味,即可出鍋。
鴨具補氣益陰之功,食療時多選用老鴨。
玉竹其性微寒,味甘,歸肺、胃經,長於養陰,久服不傷脾胃,經常服用可養陰潤燥、抗衰老。
注意,感冒發熱或痰溼內盛者,不宜飲用本湯。
2.補腎湯:海參當歸羊肉湯
原料:發制好的海參150克,羊肉200克,當歸30g。
做法:
①先將冰刺參、羊肉切片,與當歸一起煮湯。
②羊肉煮熟後,加入鹹鹽、姜等調味料,即可食之。
海參性溫補,尤其是「美麗石島」的野生海參,源自深海、生長周期長,海參內含18種人體自身不能合成的必需胺基酸。
羊肉御風寒,補身體,對身體虛虧等均有補益的效果。
注意,羊肉和海參、當歸搭配在一起,補虛效果顯著。
3.護肝湯:海參枸杞菊花湯
原料:發制好的海參150克,枸杞子12克,菊花3-5朵。
做法:
①將菊花、枸杞子、海參一起放入鍋中,煮大約60分鐘左右。
②加入味精、油和鹽等調味品,便可食用。
枸杞中含有枸杞多糖,對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可以降低血清中谷丙轉氨酶,促進肝損傷修復;
菊花可養肝明目;
海參中的酸性粘多糖、皂甙,微量元素鐵具有養血潤燥,滋肝補腎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