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護脾胃 健脾利溼:「茯苓薏米淮山湯」

2021-02-22 永州市泉溪堂中醫養生有限公司

1、茯苓

歸 經:歸心、肺、脾、腎經。

功 效:利水滲溼,健脾,寧心。

主 治: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2、薏米:其營養價值豐富且兼具藥理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腫瘤、降血糖和止痛等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

3、淮山

功能主治: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

「時令靚湯」推薦

材料:茯苓 30克 薏米 30克 白扁豆 20克 赤小豆 30克 無花果 20克 太子參 10克 淮山 30克 豬骨 400克 生薑 兩片 紅棗 兩個

功效:湯中茯苓、薏米、扁豆健脾利溼,赤小豆利小便祛溼,無花果生津潤肺、健脾開胃,生薑溫中散寒,太子參、淮山、紅棗健脾補氣,豬骨補虛,故此湯健脾補氣、清熱利溼,太子參、淮山性味甘平,故補而不燥。薏米、扁豆炒後祛溼力不減,但清熱而不傷正氣。故湯在扶正氣之時,通過健脾淡滲利尿,將體內溼邪排出體外,達到固護正氣,排溼外出的目的。適於脾虛溼重表現為:疲倦乏力、口粘、口中無味、面色萎黃油膩多、大便不成形等人群,胃腸脹氣者,可加入陳皮理氣。痰黃、口苦、咽痛、大便乾結、感冒發燒者勿服用。

時值穀雨節氣,多雨潮溼,溼邪最容易傷脾胃,天氣變化快,仍寒未熱,需繼續健脾胃,脾胃乃後天之本,身體氣血化生之源,故推薦此湯。

做法

1、薏米、扁豆乾炒或者直接在藥店購買炒薏米、炒白扁豆。

2、將所有藥材洗乾淨備用。

3、豬骨過開水去除血腥。

4、將上述備料全部放入鍋中加水,煲1.5小時即可食用,或者加鹽食用。

相關焦點

  • 【健康】春節煲湯用好淮山,健脾化溼又消滯
    他提醒,冬季吃得油膩礙了脾胃或者脾胃本身就虛弱的人,不妨多用些淮山煲湯,淮山進補溫而不燥,既益氣又養陰。淮山益氣又養陰●淮山茯苓薏米陳皮湯材料:淮山、茯苓、薏米各30克,陳皮3-5克,一起煮水煲湯。功效:淮山為健脾之物,脾主消化;茯苓、薏米化溼,陳皮能起到很好的消滯作用。●淮山陳皮燉海參材料:淮山30克、陳皮5克、海參2條功效:對於氣不足、消化不好的人群來說,既能滋補又完全不會膩滯。
  • 每日推薦:清熱解毒健脾利溼湯
    脾虛溼困時,應健脾去溼,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溼困的最好途徑。
  • 醫生提醒:溼氣重的人,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
    中醫理論中,脾主排溼,通常身體中的溼氣可以隨著尿液、汗液等排出體外,如果脾胃不好,身體的祛溼能力就會受到影響,體內的溼氣無法及時的排出體外,就會對健康帶來影響。所以一般體內溼氣重的人,建議先保養脾胃,提高身體的祛溼能力,減少體內的溼氣。中醫建議:溼氣重的人,先養養脾胃,多喝3碗湯,健脾胃,防溼氣。一、雙白湯:雙白,即薏米和山藥。薏米是很常見的祛溼健脾食物。
  • 粟米淮山豬腳湯
    阿湘今天介紹您煲<粟米淮山豬腳湯>!新鮮粟米,味道清甜,含有豐富的植物纖維素,具有刺激胃腸蠕動、加速排洩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腸炎等。淮山,味甘,性平,潤肺、健脾、益腎,它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平補脾胃的藥食兩用之品。
  • 冬天吃茯苓,疾病繞著走!茯苓消腫利尿,但幾類人要少吃
    茯苓為多孔菌科真菌苓茯苓的菌核。茯苓生於松樹根上。分布於吉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臺灣、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通常栽後8至10個月茯苓成熟,其成熟標誌為苓場再次出現龜裂紋,若見菌核表皮呈黃褐色而又未出現白色裂縫,即可收穫。選晴天挖出後去泥沙,堆在室內蓋稻草發汗,等水氣幹了,苓皮起皺後削去外皮,乾燥。
  • 脾胃一虛肝也受傷!巧用三芽化溼氣,2湯1粥輕鬆補
    ,正需要滋補脾胃。這時就可以用補中益氣湯來昇陽、舉陷、健脾和胃,所用藥材主要包括柴胡、升麻、當歸、陳皮、炒白朮、炙甘草、人參、黃芪等。黃芪可以補氣,固表止汗;人參大補元氣;柴胡和陳皮能舒肝解鬱;當歸則補血養血。具體用法用量可以諮詢醫師。
  • 醫生飲的湯之二:健脾補腎的「淮山慄子煲排骨」
    」湯:飲後感:淮山的汁多粘滑增加了整盅湯的稠厚口感,嫩嫩的板慄香與排骨肉汁的鮮甜都從這稠厚的湯水中薄發。功效:健脾補腎適合人群:氣虛質、陽虛質、平和質【淮山】性味平、甘、無毒。歸經入肺、脾、腎、胃。功能主治健脾、厚腸胃、補肺、益腎。脾虛洩瀉,久痢,虛勞咳嗽,遺精帶下,小便頻數,消渴,子宮脫垂。
  • 胃脹:健脾益胃,增強脾胃功能,離不開的中藥和中成藥解析
    中醫認為脾胃是後天之本,健脾養胃是養生的基礎,只有脾胃健壯,飲食能消化,消化能吸收,全身的營養氣血才有保障。
  • 今日秒殺 |祛溼+健脾+養血的:人參茯苓膏
    但不管哪種,脾是氣血生化之源,以健脾胃出發點去養血,血足了,濁水會自己被代謝掉,人也有暖洋洋的活力了。我給大家一直推薦的:人參茯苓膏,被老客戶評為:元氣家效果最明顯的產品。人參茯苓膏,祛溼+健脾+養血。
  • 湯料理篇 - 杞子桑椹淮山湯 (補肝腎,紓緩眼疲勞)
    現在我們長期對手機,眼睛疲勞,可服杞子桑椹淮山湯,有補益肝腎及明目之效。
  • 【每日一膳】久坐少動的人學一招:淮山板慄雞湯補氣健脾又好喝
    健脾補氣湯【淮山板慄雞湯】鮮淮山、幹淮山都有健脾功效材料:新鮮的鐵棍山藥1根,新鮮板慄仁12個,雞半隻,豬展肉適量,生薑三片,紅棗5枚。板慄可益氣健脾(帶殼板慄)【知多D】板慄不僅可以食用亦可藥用。板慄具有益氣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消腫,止血的功效。
  • 秋季去溼: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喝薏米紅豆水……
    這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喝薏米紅豆水,這種做法確實可行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薏米紅豆水確實有一定的祛溼作用,但這個食療方只適用於體內有溼熱的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謝吟靈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介紹,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無論是健脾利溼還是清熱祛溼,都要看每個人的體質、症狀,針對病因及類型進行治療或者調理。《中國婦女報》則進一步給出具體解釋,《黃帝內經》記載「寒者熱之」,說明寒性疾病要用溫熱的方藥治療。薏米祛溼雖好,但有一定寒性,紅豆性平,整個方子偏涼性。
  • 享素嚴選 | 一道素---【純素四神湯】
    小雪節氣,冬雪至這個季節更需要培補能量本期享素小編想為您推薦這款藥食同源的純素四神湯一起為家人做起來吧四神湯是發源於臺灣東部的小吃,因為使用了淮山、蓮子、茯苓、芡實為主要材料。這四種藥材在中藥裡稱為「四臣子」,與閩南語「四神」諧音,因此稱為「四神湯」。
  • 四神湯:1碗袪溼健脾胃,虛寒燥熱都適合
    而且四神湯顧脾胃的效果明顯,如果脾胃不好,吸收功能差,怎麼補都沒用,要補就從四神湯先開始。不過小吃的四神湯為了減少藥味或添加美味,加入的材料往往差異很大。傳統的四神湯是淮山(山藥)、蓮子、芡實與茯苓,許多人用薏仁取代茯苓,也可能因成本考量拿掉山藥。食材部份,除了常見的豬小腸、豬肚外,也有以豬瘦肉來搭配,可健脾固胃、增加體力。
  • 四神湯 | 進補要有效,健脾為首要
    調理脾胃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食過生冷的食物,還有吃的不健康食品,這些都會導致脾胃虛弱。調理根本是調理脾胃,四神湯中的蓮子、芡實、山藥、茯苓可健脾養胃。健脾安神 「胃不和而臥不寧」,很多脾胃不和的人,會多思多慮,導致失眠,思傷脾。而四神湯中的蓮子和茯苓可健脾祛溼,還有安神效果。
  • 六君益胃消萎湯:集益氣健脾、化痰祛溼為一體,標本兼治
    【六君益胃消萎湯】黨參10g,炒白朮10g,炒白芍10g,茯苓10g,木香10g,陳皮10g,制半夏10g,柴胡10g,炒薏仁15g,蒲公英15g,莪朮10g,丹參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蓮15g,山慈菇5g,炙甘草5g。
  • 胃脹:脾虛溼氣重及痰溼體質,常用這六味中藥,健脾祛溼又和胃!
    取茯苓、陳皮、白朮、蒼朮、豬苓、厚樸,六味中藥煮水代茶飲,既能夠健脾利溼,燥溼化痰,又可以理氣和胃,常用於脾胃溼氣較重及痰溼體質等人群。一、茯苓茯苓為利水滲溼之要藥,具有利水滲溼,健脾化痰,寧心安神之功。常用於水腫尿少,脾虛食少,痰飲內停,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等症。茯苓藥性平和,利水而不傷正氣。
  • 健脾祛溼:香砂養胃丸是常用藥物,但肝腎功能受損者不宜用
    香砂養胃丸主要由木香、砂仁、白朮、茯苓等12味中藥組成,具有健脾祛溼、消除脹滿的功能,主要用於因寒溼阻滯、脾胃運化無力、消化機能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對於中氣不運而導致的胃脘滿悶或泛吐酸水等症狀及大便時溏時洩、腸鳴、倦怠無力的溼阻脾胃的洩瀉,尤為適宜。諸藥合用,虛實兼顧,升降相協,脾胃之性,恰中病機,故可用於淺表性胃炎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