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祛溼:香砂養胃丸是常用藥物,但肝腎功能受損者不宜用

2021-02-22 今日熱聊胃腸

現在臨床上香砂養胃丸被應用於多種消化系統疾病。

如急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老年性腸功能紊亂及胃神經官能症、胃大部分切除後的胃痛、嘔吐、納呆等,還可用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輔助治療。

香砂養胃丸主要由木香、砂仁、白朮、茯苓等12味中藥組成,具有健脾祛溼、消除脹滿的功能,主要用於因寒溼阻滯、脾胃運化無力、消化機能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如食後腹脹、不思飲食、嘈雜不適、嘔吐酸水、腸鳴便溏、四肢倦怠無力、氣短懶言、面色萎黃等症。對於中氣不運而導致的胃脘滿悶或泛吐酸水等症狀及大便時溏時洩、腸鳴、倦怠無力的溼阻脾胃的洩瀉,尤為適宜。諸藥合用,虛實兼顧,升降相協,脾胃之性,恰中病機,故可用於淺表性胃炎的治療。【方藥】:木香210g,砂仁210g, 白朮300g,陳皮300g, 茯苓300g,半夏(制) 300g,香附(醋制)210g,枳實(炒) 210g,豆蔻(去殼) 210g,厚樸(姜制) 210g,廣藿香 210g,甘草 90g。

【方解】方中白朮補氣健脾,燥溼利水為君藥,砂仁、豆蔻、藿香化溼行氣,和中止嘔;陳皮、厚樸行氣和中,燥溼除積;木香、香附理氣解鬱、和胃止痛,共為臣藥,茯苓健脾利溼;枳實破氣消積,散結除痞;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共為佐藥。甘草調和藥性,全方配伍,共奏健脾祛溼,行氣和中之功。【性狀】 本品為黑色的水丸,除去包衣後顯棕褐色;氣微,味辛、微苦。【功能與主治】 溫中和胃。用於不思飲食,嘔吐酸水,胃脘滿悶,四肢倦怠。慢性胃炎、胃神經官能症、消化性潰瘍見上述症狀表現者均可服用。 中醫學認為,脾主運化水溼,水溼運化、輸布失常,從而導致痰溼化生,痰溼上漬於肺,壅遏肺氣則會出現咳嗽,咳痰,所以又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說法。由於香砂養胃丸可以健脾化溼,因此,也可以用於脾虛導致的平時痰多易咳,咯白色清稀痰,伴有四肢倦怠無力、氣短懶言等症狀的病症。

服用香砂養胃丸最好用溫開水,並且服用期間不要吃生冷食物。因為生冷的東西能加重寒溼,不利於藥效發揮,同時該藥芳香溫燥,如果出現胃部灼熱,隱隱作痛,口乾舌燥等熱症表現的不宜服用本藥。

胃腸健康一對一問答,可點擊下方大字

相關焦點

  • 胃脹:健脾益胃,增強脾胃功能,離不開的中藥和中成藥解析
    經典的中醫配方是參苓白朮散,中成藥有參苓白朮顆粒、參苓白朮丸等;其中便是白朮配茯苓為主要的藥物,加強健脾利水、祛溼止瀉的作用。如果脾虛不能運化,痰溼氣阻中焦,會發生上腹脹痛、呃逆、反胃、噯氣、反酸等表現;經典的中醫配方是香砂六君湯,中成藥有香砂六君丸、陳夏六君丸、健脾丸等;其中都是以白朮來健脾為主,配合陳皮、法半夏、木香、砂仁等藥物,
  • 7種最特效的祛溼中成藥在此,幫你祛溼
    人體內溼氣重會誘發多種疾病,所以需要儘早祛除體內的溼氣,可以服用藥物,排除人體內的溼氣,複方黃連素片能幫助排出人體內的溼氣,並且能有效緩解腸胃疼痛問題和便秘的問題,那麼哪些中成藥去溼效果好?複方黃連素片的功效:祛溼,治療因為腸胃溼熱嚴重的便秘,裡急後重的情況。2、香砂養胃丸成分:砂仁、陳皮、半夏、枳實、姜厚樸、甘草、大棗、木香、白朮、茯苓、香附、豆蔻、廣藿香、飴糖。適應人群:適用於溼氣嚴重,阻滯脾胃,導致脾胃不和有噁心、嘔吐、反酸的情況發生。香砂養胃丸的功效:治療因為溼氣嚴重導致的脾胃不和,脾胃失調的情況。
  • 健脾固肺、祛溼化痰,教你做健脾固肺湯
    「 南方美食特搜,與你共享健康優質生活  」每日一膳 | 這款湯膳能健脾固肺
  • ②珍品伏溼糕|古法配方、祛溼健脾、軟糯可口
    【團品】珍品伏溼糕【規格】250g/罐*3【生產日期】2020.8(見瓶底噴碼)【保質期】6個月【配料】赤小豆 薏米 淮山藥 紅豆 芡實 茯苓 黑芝麻 蜂蜜 杏仁【食用量】一次3顆,一天3次【貯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處,冷藏密封保存【不宜人群
  • 今日秒殺 |祛溼+健脾+養血的:人參茯苓膏
    ,最關心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祛溼&健脾了。人參茯苓膏,祛溼+健脾+養血。人參補肺氣、健脾的頂級功效是不能忽略的▼池醫生這裡用的是,出土後他自己陳化了5年以上的長白山人參。這幾年我們都跟著囤了一些,陳皮、黨參這些常用的是每年都存一些的,有老父親給4歲的女兒囤了鹿角膠、龜板膠、阿膠,想著女兒以後來例假了,會燉一碗補血湯照顧好自己。池醫生嚴格按照祖輩用人參的規則來挑選人參,只用自己熟悉的那一個品種,不夠年份的不用,自己沒有親手陳化過的不用。如果不了解這個參的生長過程、陳化方法,就摸不清那個品性,不能亂用。
  • 胃脹:脾虛溼氣重及痰溼體質,常用這六味中藥,健脾祛溼又和胃!
    取茯苓、陳皮、白朮、蒼朮、豬苓、厚樸,六味中藥煮水代茶飲,既能夠健脾利溼,燥溼化痰,又可以理氣和胃,常用於脾胃溼氣較重及痰溼體質等人群。一、茯苓偏於脾氣虛,溼氣重者,常與黨參、黃芪、白朮、山藥等配伍。茯苓有白茯苓、赤茯苓之分,白茯苓偏於健脾寧心;赤茯苓偏於滲溼洩熱。二、陳皮
  • 今日養生方|田雞煲雙豆,健脾祛溼又補虛解困
    廣東省人民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林舉擇推介一款清補有益的炒扁豆赤小豆煲田雞湯,適宜那些體倦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粘膩的脾虛夾溼或肺脾兩虛證候的人群食療之用。 白扁豆本能健脾祛溼,經加工炒制後更能加強其健脾祛溼的作用,而且藥性不涼,反偏溫。《食性本草》曰:「赤小豆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說明赤小豆清熱利水祛溼功效明顯,它的利尿作用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患者均有輔助治療作用。此外赤小豆還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輔助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預防結石和健美減肥的作用。中年脾虛溼熱證候的體胖人士適宜多食用。
  • 雙11買就送│健脾祛溼好幫手:山藥&芡實
    功能與主治: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用於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用法與用量:9-15克。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蛀。除去內種皮顯白色,有光澤,顏色偏黃的一般為舊貨。市面上還有一種是去除了外種皮的白色芡實。
  • 提個醒:一味多數是野生的中藥,清肝、養腎、健脾三種作用,還明目、健腦
    中藥楮實能養腎二.楮實能清肝。楮實藥性味甘滋性寒,既補肝腎之陰,又能清肝熱,肝腎陰足,肝熱得清,則視物明亮,故被譽為養陰清肝明目之要藥。楮實不但能治肝腎陰虛之視物昏花,而且能治肝熱之「目生雲翳」,尤宜肝腎陰虛兼熱象者。症情較輕者可單用;症情較重並伴有頭暈者,可配枸杞子、熟地黃、車前子、菟絲子等,以增強藥力。
  • 街坊們宜用蓮藕紅豆薏米排骨湯,助你健脾祛溼!
    因此,長夏是人體脾土最易受傷的季節,應注重健脾祛溼。蓮藕750克、紅豆各50克、薏苡仁60克,排骨500克、紅棗5個、生薑片3片、陳皮5克。 做法:(1)蓮藕洗淨去節切塊,洗淨焯水;(2)紅豆、薏苡仁提前浸泡好;(3)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煲沸後,改小火煲約1小時,加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調味即可。
  • 蛋白桑:桑葉有祛溼的作用嗎 桑葉茶的副作用
    桑葉中含有豐富的胺基酸、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以及多種生理活性物質,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延緩衰老等多種保健功效。桑葉有清熱,祛溼的功效。至於肝陰不足,眼目昏花,桑葉還可配滋養肝腎的女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2、桑葉輕清發散,能散風熱,但作用較弱。臨床主要用於清洩肺肝,如風熱襲肺、咳嗽多痰,或燥熱傷肺、乾咳無痰;以及風熱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腫痛等症,為常用的藥品。配牛蒡子、前胡,則散風清肺;配石膏、麥冬,則清燥潤肺;配菊花、決明子,則清肝明目。3、桑葉有解痙作用。
  • 春節出行|這幾種常用藥一定要放進行李呦!
    因為飲食習慣不適應,極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常用於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有嗎丁啉片、保濟丸、香砂養胃丸、霍香正氣丸等,如帶兒童可選擇四磨湯口服液、消食健胃片等。    春節出行,天氣變化可能導致感冒。常見的感冒藥有日夜百服寧、新康泰克、白加黑、維C銀翹片、板藍根衝劑等。如帶兒童可選擇泰諾(對乙醯氨基酚)、美林(布洛芬)混懸液、雙撲偽麻分散片等,可用於兒童感冒發燒。
  • 【每日一膳】陳皮冬瓜二豆湯:健脾祛溼、潤肺消暑
    陳皮具有理氣健脾,燥溼化痰的功效,很適合立秋前後吃扁豆30克冬瓜一直就是夏季祛溼的最佳補品,冬瓜可以清熱解暑,所以夏季多喝冬瓜湯是很好的,而且冬瓜中含有丙醇二酸,可以抑制糖類轉化為脂肪,所以還不會有發胖的風險
  • 烏髮補肝腎,潤腸又通便,新年大餐後別忘了來一碗
    廣東人兒時味道黑芝麻是一味藥食兩用的藥物,功效為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用於肝腎精血不足的頭暈眼花,鬚髮早白,脫髮,腰膝酸軟等症,還用於血虛導致的腸燥的大便秘結。可用於老年人體虛的習慣性便秘,長期服用具有烏髮補肝腎的作用。花生又名長生果,性平味甘,有補脾益氣,養血潤燥的食療功效。如《本草備要》所說它有「補脾潤肺」的作用。花生能扶正補虛、潤肺化痰、滋養補氣、生乳滑腸以及延緩腦功能衰退、滋潤皮膚,適合於消化不良者,老少皆宜。花生芝麻糊杏仁,歸肺、脾、大腸經,分南杏、北杏。
  • 一圖讀懂:強心苷類藥物的不良反應與處理
    強心苷類是一類可加強心肌收縮力的苷類化合物,臨床用於治療心力衰竭及某些心律失常,常用藥物包括地高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