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膳】初秋時分!街坊們宜用蓮藕紅豆薏米排骨湯,助你健脾祛溼!

2021-02-27 白雲中醫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白雲醫院微信訂閱號【養生膳】專欄由我院各專科專家醫師整理撰文或指導寫作,內容涉及各種百姓關心的醫學科普知識~為您排憂解惑!敬請關注我院官方微信訂閱號,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中醫認為,一年並非四季,而是春、夏、長夏、秋、冬五季,其中的長夏即陽曆的七、八月,涵蓋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長夏時節,其氣候特點為多溼,長夏多雨潮溼,水汽上升,空氣中溼度最大,再加上夏天暑熱汗出粘衣,或因涉水淋雨(如遊泳),或因居處潮溼之地(如嶺南地區),以致人們容易溼邪入侵。脾胃在五行屬土,居中央為中土,與長夏之氣相通。然脾臟喜燥而惡溼,溼又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尤其是易傷脾陽。因此,長夏是人體脾土最易受傷的季節,應注重健脾祛溼。

蓮藕750克、紅豆各50克、薏苡仁60克,排骨500克、紅棗5個、生薑片3片、陳皮5克。

做法:

(1)蓮藕洗淨去節切塊,洗淨焯水;

(2)紅豆、薏苡仁提前浸泡好;

(3)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煲沸後,改小火煲約1小時,加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調味即可。

功效:

本例靚湯中蓮藕味甘,性寒,長於清熱生津,止渴除煩。紅豆味苦,性平,善能理氣活血,清熱解毒。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功能健脾利溼,舒經活絡。紅棗味甘,性溫,能夠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再加入能益氣養血滋陰的排骨,佐以味苦辛,性溫,長於理氣健脾,燥溼和胃的廣陳皮,使湯補而不滯。

諸物合烹,味道鮮香可口,既能養心生血、補中益氣,又能健脾祛溼、養胃消食。

重症醫學科  彭曉紅(副主任醫師)

畢業於汕頭大學醫學院,從事臨床工作約20年,現為廣東省基層藥學會中西醫結合重症醫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州市醫學會危重症醫學分會委員、中國心腦同治學會委員,曾在廣州市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廣東省中醫院ICU進修學習,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擅長冠心病、高血壓、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多臟器功能衰竭、重大手術術後監護及心血管呼吸危急重症的救治。

重症醫學科    郭昶   住院醫師

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 中醫內科學(心血管方向),師從國醫大師顏德馨教授親傳弟子,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各類心血管科疾病及急危重症的診治。

長按上面二維碼,選擇「識別」關注

相關焦點

  • 秋季去溼: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喝薏米紅豆水……
    這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喝薏米紅豆水,這種做法確實可行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薏米紅豆水確實有一定的祛溼作用,但這個食療方只適用於體內有溼熱的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謝吟靈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介紹,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無論是健脾利溼還是清熱祛溼,都要看每個人的體質、症狀,針對病因及類型進行治療或者調理。《中國婦女報》則進一步給出具體解釋,《黃帝內經》記載「寒者熱之」,說明寒性疾病要用溫熱的方藥治療。薏米祛溼雖好,但有一定寒性,紅豆性平,整個方子偏涼性。
  • 祛溼分體質!用錯方法可能越祛越溼,中醫教你三個祛溼良方
    如果你發現自己總是全身乏力、食欲不振、早起頭暈、刷牙時想嘔吐、身子重、大便稀黏、食後胃脹、四肢冰涼、頭面部愛出油、易水腫等,這是體溼在作怪。溼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可以說,人體的萬病皆始於溼,當體內溼氣嚴重時,很容易誘發疾病,所以冬季更要做好祛溼工作。
  • 祛溼排毒終極方:炒薏米水
    無論是民間盛傳的薏米赤小豆湯,還是乾隆的祛溼八珍糕,配方雖好,但都要花大量時間烹製,有心無力,喝一兩次又絕對是沒效果的,怪我……唯一的好處是,終於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認識到:祛溼健脾比補腎更急迫更重要了。某天,我有幸拜會長沙一位知名老中醫,老中醫說,這個夏天太過炎熱,暑溼也很重,熱在表,溼在內,除溼很關鍵。
  • 每日推薦:清熱解毒健脾利溼湯
    脾虛溼困時,應健脾去溼,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利尿)或者減少、清除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質,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溼困的最好途徑。
  • ②珍品伏溼糕|古法配方、祛溼健脾、軟糯可口
    【團品】珍品伏溼糕【規格】250g/罐*3【生產日期】2020.8(見瓶底噴碼)【保質期】6個月【配料】赤小豆 薏米淮山藥 紅豆 芡實 茯苓 黑芝麻 蜂蜜 杏仁【食用量】一次3顆,一天3次【貯存方法】置於陰涼乾燥處,冷藏密封保存【不宜人群】孕婦不建議食用【售後】食品類產品不支持七天無理由退換貨,質量問題請和面單一起拍照提交給售後客服處理,拒收不售後,因個人口感不喜歡不售後哦,介意慎拍!
  • 養生界的明星——紅豆薏米水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養生界的明星——紅豆薏米水熟悉養生的朋友  對這兩樣都不陌生這個是既減肥又瘦身對肥胖者來說  這是最好的飲料這也是我們製片人親身體驗  隆重推薦給大家的溼邪現在幾乎是所有慢性病的罪魁禍首而薏米和紅豆煮水,對於溼邪來說是最大的剋星
  • 市藥局告知:喝紅豆薏米粥的功效
    這樣喝紅豆薏米粥,溼氣反倒會越來越重,那麼怎樣喝薏米粥使溼氣會越來越重了?原因一:紅豆其實是赤小豆赤小豆才是真正意義上能利尿祛溼的,由於也是紅色的,所以也稱之為紅豆。外形與紅豆相似而稍微細長。原因二:薏米不能直接煮薏米可以祛溼,但它的寒性太重了,如果直接煮會傷脾,建議把薏米炒一下,減輕它的寒性。除此之外,想要真正去除溼氣,還要了解溼氣的來源,從根本上遠離溼氣,要不僅僅靠一碗紅豆薏米粥很難根治溼氣!要想祛溼先要健脾!脾是後天之本,中醫講,陰陽五行中脾居正中,屬土。
  • 固護脾胃 健脾利溼:「茯苓薏米淮山湯」
    功 效:利水滲溼,健脾,寧心。主 治:用於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洩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2、薏米:其營養價值豐富且兼具藥理作用,具有抗氧化、抗炎症、抗癌、抗腫瘤、降血糖和止痛等功效,深受消費者喜愛
  • 歲食|立春·豬腳蓮藕墨魚紅豆湯(年有湯)
    本品香濃可口,寓意「年年有」(取蓮藕之諧音),能養血和血、潤色美膚,常為年夜飯、開年餐的必選湯品。 材料:蓮藕500克,豬腳500克,紅豆50克,紅棗4枚,陳皮1/4個,幹章魚1隻,生薑3片。 做法: 1. 蓮藕洗淨、切段;紅棗去核,紅豆、陳皮、幹章魚洗淨,稍浸泡,並把陳皮去瓤。豬腳洗淨,切塊。
  • 今日秒殺 |祛溼+健脾+養血的:人參茯苓膏
    ,最關心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祛溼&健脾了。人參茯苓膏,祛溼+健脾+養血。很多「祛溼」的東西,如薏米、赤小豆、茯苓,都有些「滲漏津血」,長期吃,令人「枯瘦」,見過臘鴨嗎?就是那種感覺。所以祛溼的同時,最好正向養血,保護身體的血和津液。
  • 提高警惕:106歲醫生臨死前透漏:溼氣的「解藥」找到了,不是紅豆薏米,不是拔罐,早晚喝1次,溼氣自然消
    溼氣的「殺手」終於找到了,不是紅豆薏米,早晚吃點,溼氣自然消!
  • 小雪養生 | 喝紅棗山藥煲烏雞湯,助你溫潤好氣色
    梨、荸薺、甘蔗、蓮藕等都可以用來熬水喝,這樣熬出來的湯要比水能更好地滋補津液。在用肉類煲湯的時候,我們可以多加一些蔬菜或者根莖類食物同煲,避免秋冬蔬菜攝入不足。濃鬱的雞湯,混合了紅棗和山藥的清香與甘甜,一掃而盡一周的疲勞,助你溫潤好氣色。
  • 「做冬」要重視,養生章魚湯健脾益氣、養胃生津
    蓮藕紅豆章魚煲豬踭  前段時間是廿四節氣的「冬至」了,從這天起至翌年的驚蟄前,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段。
  • 紅豆紅棗薏米糊:很適合保持身材的親哦!
    2.8.9. 將沸水倒入紅豆紅棗薏米粉中,用小勺輕輕攪拌並浸泡一會兒。稠乎乎的紅豆紅棗薏米糊做好了,因為放了紅棗,所以糊糊是微甜的;如果喜歡吃更甜的,可以在衝泡時加一點冰糖粉或者細砂糖。自製的紅豆薏米粉由於只研磨了一次,口感不是特別的細滑,但實打實的材料吃著放心,而且性價比極高,成本不到10元錢,不妨自己做一做,減掉大肚子,腰更細了,臉更白淨了。
  • 秋季養生湯:蓮藕慄子湯
    蓮藕慄子湯有補肺養血、益胃健脾的作用。防秋燥不妨多喝湯,民諺說:「荷蓮一身寶,秋藕最補人」。
  • 紅豆薏仁粉適合冬季吃嗎
    1、紅豆薏仁粉是排毒聖品紅豆、薏仁都是排毒聖品,赤小豆味甘、酸,性平、無毒。
  • 養生食譜:薏米養生湯做法大全 袪溼氣又健脾
    薏米排骨湯
  • 木棉花薏米豬骨湯:祛溼解困,清熱驅寒!
    今日推薦:木棉花薏米豬骨湯
  • 養腎、祛溼、調脾胃,每天一把,延年益壽,補出好身體~
    健脾雙補還能祛溼芡實又名「雞頭米」,和蓮藕、茭白、荸薺等8種植物並稱為「水八仙」。芡實甘補澀收,入腎經可以用於腎氣不固的腰膝酸軟、腎虛遺精、早洩,也可以固腎縮尿,輔助治療尿頻和小兒遺尿。芡實具有補中益氣、止瀉、除溼祛溼等功效,尤其是跟茯苓、薏米搭配,祛溼功效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