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薏米豬骨湯:祛溼解困,清熱驅寒!

2021-02-16 健康傳播先鋒

今日推薦:木棉花薏米豬骨湯                                                                                                                                                         

材料:木棉花 5朵,豬骨 400克,薏米 25克,扁豆 25克,蜜棗 2粒,陳皮 1小片,姜 三片。                                                                                                                                                             

做法:

鮮木棉花用淡鹽水浸泡20、30分鐘洗淨,陳皮、蜜棗、豬骨洗淨;

扁豆在乾鍋裡炒下,這樣更利祛溼(可不炒);

炒過的扁豆和薏米浸泡之後洗淨;

把湯料放進湯鍋裡,加足夠的水,大概2000毫升左右;

大火後改小火,煲1個半小時;

加鹽調味即可飲用。                                                                                                                                                                           

醫學指導:廖佐芹教授

木棉花渾身都是寶,曬乾的木棉花有藥用價值,解毒清熱驅寒去溼,用幹木棉花煮粥或煲湯,是粵人的老習慣。老中醫廖佐芹教授說,現值春季氣候潮溼,易犯春困,用木棉花煲湯,正好能祛溼解春困。

現在睡眠質量差這個問題已經不完全是針對於老年人來說了,很多的年輕人都有著同樣的問題,長時間的工作壓力,睡覺時間不穩定,長時間的精神疲憊導致失眠多夢、心神不寧。

這種情況下,一定要養血安神,心神不寧多是由於氣血不足,因為補脾益氣、養血安神是不必可少的。

哈妹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碗安神湯——花旗參燉烏雞湯,花旗參別名西洋參,為常見的補藥,花旗參的皂甙可以達到靜心凝神,消除疲勞的作用。

花旗參燉烏雞湯

配料:

烏雞半隻、花旗參10克、鹽適量、清水適量

烹飪步驟:

1.準備好所有的材料

2.花旗參洗淨用水浸泡一小時以上

3.鍋中放入適量的清水燒開後放入烏雞焯水至變色即可

4.焯水後烏雞洗淨後瀝乾水分備用

5.先把烏雞放入燉盅裡

6.再倒入花旗參連同水一起(浸泡花旗參的水),沒過食材即可

7.蓋上蓋子放入燉鍋中,按「套裝」鍵,1:30分鐘

8.時間到,拿掉蓋子,加入適量的鹽調味即可

9.成品圖

大家喜歡這個食譜嗎?歡迎點讚、評論

相關焦點

  • 廚藝推薦:冬瓜薏米豬骨湯
    冬瓜具有清熱化痰,除煩止渴。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起到清熱解暑,補氣止渴的作用。
  • 五款廣東經典祛溼湯
    不妨嘗試一下廣東的經典祛溼湯,將溼氣趕出體內吧。  祛溼湯一:赤小豆粉葛煲鯪魚祛溼湯二:冬瓜赤小豆煲生魚湯祛溼湯四:和中化溼湯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做法:1.將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
  • 今日養生方|田雞煲雙豆,健脾祛溼又補虛解困
    白扁豆性平和,有健脾去溼之效白扁豆是味甘淡、性平和的健脾化溼中藥,日常藥食兩用,男女老少皆宜,能健脾和中、消暑清熱、解毒消腫,適用於脾胃虛弱、便溏腹瀉、體倦乏力白扁豆本能健脾祛溼,經加工炒制後更能加強其健脾祛溼的作用,而且藥性不涼,反偏溫。《食性本草》曰:「赤小豆堅筋骨,抽肌肉,久食瘦人。」說明赤小豆清熱利水祛溼功效明顯,它的利尿作用對心臟病和腎病、水腫患者均有輔助治療作用。此外赤小豆還具有良好的潤腸通便,輔助降血壓、降血脂、調節血糖、預防結石和健美減肥的作用。中年脾虛溼熱證候的體胖人士適宜多食用。
  • 祛溼排毒終極方:炒薏米水
    無論是民間盛傳的薏米赤小豆湯,還是乾隆的祛溼八珍糕,配方雖好,但都要花大量時間烹製,有心無力,喝一兩次又絕對是沒效果的,怪我……唯一的好處是,終於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認識到:祛溼健脾比補腎更急迫更重要了。某天,我有幸拜會長沙一位知名老中醫,老中醫說,這個夏天太過炎熱,暑溼也很重,熱在表,溼在內,除溼很關鍵。
  • 每日推薦:清熱解毒健脾利溼湯
    溫補脾可食用健脾的食物,如: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蓮子、茨實、豬肚、鴨子等;祛溼食物有赤小豆、薏米、萵筍、扁豆、冬瓜等,或者平時堅持喝治療祛溼飲品。潮溼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 秋季去溼: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選擇喝薏米紅豆水……
    這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喝薏米紅豆水,這種做法確實可行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薏米紅豆水確實有一定的祛溼作用,但這個食療方只適用於體內有溼熱的人。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嶽陽醫院老年科副主任醫師謝吟靈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介紹,中醫講究辨證施治,無論是健脾利溼還是清熱祛溼,都要看每個人的體質、症狀,針對病因及類型進行治療或者調理。《中國婦女報》則進一步給出具體解釋,《黃帝內經》記載「寒者熱之」,說明寒性疾病要用溫熱的方藥治療。薏米祛溼雖好,但有一定寒性,紅豆性平,整個方子偏涼性。
  • 綠豆食療的絕配:薏米
    生命健康之禾-薏米    前面一期介紹了盛夏中的聖藥-綠豆,今天再介紹一下和綠豆絕佳搭配的薏米,又名薏苡仁、六穀米、苡仁。薏米具有容易消化吸收的特點,不論用於滋補還是用於醫療,作用都很緩和,是我國古老的藥食皆佳的糧種之一。
  • 固護脾胃 健脾利溼:「茯苓薏米淮山湯」
    3、淮山功能主治: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固精止帶。材料:茯苓 30克 薏米 30克 白扁豆 20克 赤小豆 30克 無花果 20克 太子參 10克 淮山 30克 豬骨 400克 生薑 兩片 紅棗 兩個功效:湯中茯苓、薏米、扁豆健脾利溼,赤小豆利小便祛溼,無花果生津潤肺
  • 薏米冬瓜雪梨甜湯:清熱去溼毒、止關節痛
    今天我們推薦給大家的靚湯就是口感清甜不膩,可以清熱去溼毒、止關節痛的薏米冬瓜雪梨甜湯。痛風的發作,很多是因為飲食引起,喝酒、進食高嘌呤食物尤其容易,特別是許多街坊喜歡喝啤酒燒生蠔的,更加是高危,平時要注意飲食的健康,鍛鍊身體。
  • 風熱感冒、上火、口腔炎症,怎麼選清熱祛溼衝劑?
    天氣又溼又悶,不管感冒了、上火了、長口瘡了,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要清熱祛溼。藥店裡,有很多「清熱祛溼」的衝劑,也被擺在最顯眼位置。 但你知道嗎?都是「清熱祛溼」,不同衝劑和組方,適合的病症大有差別。食欲不振,身熱口乾,四肢疲倦 >清熱祛溼衝劑:由野菊花、蒼朮、陳皮、黨參、黃芪組成。 適用於四肢疲倦、食欲不振、身熱口乾,還有益氣生津之效。 提醒:以上衝劑偏寒涼,風寒證、體質虛寒者不適用。
  • 祛溼分體質!用錯方法可能越祛越溼,中醫教你三個祛溼良方
    溼邪對人體的傷害比寒邪還要大,可以說,人體的萬病皆始於溼,當體內溼氣嚴重時,很容易誘發疾病,所以冬季更要做好祛溼工作。                                       不過很多人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試過了各種各樣的祛溼方法,也在家裡煲過湯,但效果好像沒那麼明顯呢,這是為什麼呢?
  • 民間中草藥:木棉花
    木棉花的功效與作用 1、美化環境美化環境工人觀賞是木棉花最重要的功效,因為木棉花擁有美麗的外表,而且它花期比較長,花色鮮豔,花香濃鬱,把它栽種在園林景區或庭院中,都能美化環境,2、防病抗病木棉花入藥以後還能防病抗病,它能清熱解毒也能提神醒腦,人們把它製成枕頭能提高睡眠質量,而把它曬乾以後用來煲湯則能為身體補充豐富營養能提高人體的抗病能力,經常食用木棉花能預防痢疾和腹瀉以及咽喉腫痛等多種不良症狀發生。
  • 炒薏米水:更簡單更方便的祛溼方!
    無論是民間盛傳的薏米赤小豆湯,還是乾隆的祛溼八珍糕,配方雖好,但都要花大量時間烹製,有心無力,喝一兩次又絕對是沒效果的,怪我…… 唯一的好處是,終於有越來越多的朋友認識到:祛溼健脾比補腎更急迫更重要了。
  • 花語丨木棉花:珍惜身邊的人
  • 提高警惕:106歲醫生臨死前透漏:溼氣的「解藥」找到了,不是紅豆薏米,不是拔罐,早晚喝1次,溼氣自然消
    溼氣的「殺手」終於找到了,不是紅豆薏米,早晚吃點,溼氣自然消!
  • 街坊們宜用蓮藕紅豆薏米排骨湯,助你健脾祛溼!
    因此,長夏是人體脾土最易受傷的季節,應注重健脾祛溼。蓮藕750克、紅豆各50克、薏苡仁60克,排骨500克、紅棗5個、生薑片3片、陳皮5克。 做法:(1)蓮藕洗淨去節切塊,洗淨焯水;(2)紅豆、薏苡仁提前浸泡好;(3)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煲沸後,改小火煲約1小時,加入適量食鹽和少許生油調味即可。
  • 淡菜乾白蘿蔔豬骨湯
    蘿蔔具有很強的行氣功能,還能止咳化痰、除燥生津、清熱懈毒。淡菜乾白蘿蔔豬骨湯淡菜乾40克、豬骨1斤白蘿蔔1斤、生薑2片蜜棗2個淡菜乾白蘿蔔豬骨湯,不但清香鮮甜,而且可以清肺熱、消食積、降虛火,對肺熱咳嗽,食積上火,口腔潰瘍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