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丁香」獲取方式簡單,用途廣泛。
《本草綱目》中記載,「白丁香」可「消積除脹,通咽塞口噤,女人乳腫,瘡瘍中風,風蟲牙痛。」
簡單來說就是,「白丁香」不僅可療傷治病,還能美容養顏去雀斑。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說的「白丁香」,和植物毫無關係。
「白丁香」,別名雀蘇(《雷公炮炙論》),雄雀矢(《別錄》),青丹(《本草拾遺》)。
「白丁香」歷史悠久。
「白丁香」一名出自《滇南本草》,
但是作為藥用早在《雷公炮製論》、《別錄》、《本草拾遺》和《日用本草》等中均有記載。
此後《綱目》、《本草經疏》等書中也收載了本品。
現代《中藥大辭典》、《黑龍江中藥》和《中國動物藥》等書亦引為藥用。
「白丁香」是療傷治病的良藥。
「藥聖」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其「苦,溫,微毒」,
具有消積,明目的功效,
常用於治療積聚、疝氣等症,
外用可治目翳、癰疽、瘡癤以及扁桃體炎等病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腎虛有火者及孕婦忌服。
雖然名字很美,但「白丁香」並非植物,
而是文鳥科動物麻雀的糞便經去淨雜質後曬乾炮製而來。
通常表面為灰白色或灰棕色。質稍硬,易折斷。
斷面棕色,呈粒狀。氣微腥臭。
通常以乾燥、無雜質、無泥土者為佳。
廣泛分布於我國。
古人「糞便入藥」很有講究,並非隨意用之,
其入藥通常都需要經過特定的炮製過程。
《雷公炮炙論》記載:「凡採之,先去兩畔有附子生者,勿用,然後於缽中研如粉,煎甘草湯浸一宿,去上清甘草水盡,焙乾任用。」
《滇南本草》中記載:「麻雀糞即白丁香,要直立地上者,白色,方可用。」
所以,並不是所有的麻雀糞便都可以直接入藥。
不同的炮製方式會使其具有不同的藥性,
炮製也能使藥物潔淨,便於調劑和製劑,
同時也會降低腥臭氣味,緩和藥性利於服用。
除療傷治病外,中藥「白丁香」還可用來美容養顏去雀斑。
因為「白丁香」的去汙能力很強,用它來洗臉洗手不僅乾淨,使皮膚細白光滑,
還能去除面部雀斑和粉刺,防止手腳乾裂。
相傳,「慈禧太后」一直到晚年都「肌膚如玉,青絲不落」的秘密,
和她終身在用的美容奇品「玉容散」不無關係,
而「白丁香」就是其中所需藥材之一。
此方在《千金要方》中題作「治面黑黯皮皺皴散方」,《普濟方》中名之「玉容散」,《醫宗金鑑》中也有記載,
配方略有不同,總體都是以「八白」為基礎方,加入其他中藥。
今日總結:中藥中,以動物糞便為原料或配料的有許多。其中大多數是動物糞便入藥,再用它們與其他中藥材配製,才是成品中藥。動物糞便入藥歷史悠久,亦是可以治病救人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