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湘一村民誤食「亞稀褶紅菇」致死 這種菇你可能見過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長江信息報記者 周小平 通訊員 王聖 嚴素)臨湘市五裡鄉千針村村民李輝華的老伴怎麼也想不到,年僅58歲的丈夫,竟因為吃了山上採摘的野生鮮蘑菇而喪命。8月23日11時,李輝華因急性肝、腎功能衰竭,在嶽陽市一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他下午還興致勃勃地跟人打了牌,毫無徵兆。當天19時30分左右就開始發病,出現頭痛、頭暈、嘔吐症狀。」李輝華的老伴回憶事情的經過時欲哭無淚,「他就只是吃了自己在山上採摘的野蘑菇,看上去和平時的也沒什麼兩樣」。發病後,李輝華很快被送到村衛生室,村醫建議立即轉往臨湘市人民醫院治療。17日20時左右,經臨湘市人民醫院急診室抽血後,因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昏迷,21時又被建議轉往嶽陽市一人民醫院治療。但李輝華仍不幸去世。
臨湘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員前往李輝華採摘蘑菇的地方重新採摘蘑菇樣,經湖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陳作紅認定,送樣蘑菇是有劇毒的亞稀褶紅菇。疾控部門根據患者的就餐史、中毒臨床症狀、危險因素分析等情況分析,這是一起食用毒蘑菇引起的農村家庭型的食物中毒事件。結合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病例發病時間集中趨勢等因素,判斷上述事件為一起因誤食毒蘑菇引起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據陳作紅介紹,這種蘑菇生長期在每年7月上旬至9月下旬,生長於馬尾松與栲樹等山毛櫸科植物的混交林中,湖南全省各地均有分布。該菌與市民通常採食的紅菇屬中的其他種類,如密褶紅菇極為相似,很難從外觀形態上將它們區分開來。但亞稀褶紅菇有一個特點,它的生長狀態是白色,一旦受傷就會變成紅色,有劇毒。亞稀褶紅菇中的致死毒素是環丙-2-烯羧酸,如果中了這種毒,輕者噁心、嘔吐、腹瀉,重者造成患者橫紋肌溶解症。
據了解,亞稀褶紅菌中毒事件近些年來在湖南頻頻發生。臨湘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醫師魯明龍提醒市民,目前尚無治療毒蘑菇的特效藥,唯一辦法就是早治療。辨別蘑菇是否有毒需要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但即便是專業人員,也很難保證準確無誤,普通公眾就更不容易做到了。民間流傳的識別毒蘑菇的方法,如銀針驗毒、大蒜去毒等方法並不可靠,建議普通市民不要在野外採摘自己不認識的蘑菇,也不要將幾種蘑菇混雜在一起吃,否則一旦中毒,很難鑑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