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終之際,臺灣發卡行清理睡眠卡的工作再起高潮。發卡量超過百萬張的9家銀行,2015年12月都積極清理睡眠卡,以利提高有效卡率,合計單月清理睡眠卡高達314,851張,創去年單月次高紀錄。
與國內不同的是,臺灣在統計卡量時,是按照流通卡和有效卡數量統計的,因此總數量有漲有跌,這個數據比較客觀真實。而國內都是按照發卡量統計(極個別銀行公布流通卡數量,即發卡總數減去註銷卡總數,並且卡片狀況正常),因此數量一直顯增加狀態,這個數字反映不出市場的真實狀況。
據NCCC數據統計,2014年底,臺灣總計流通卡量為3155萬張,2015年據不完全統計,流通卡量達到了3852萬張。去年7月,9大發卡行單月合計停卡數曾多達339,645張,但主要因為當時臺北富邦的阪急百貨聯名卡換手發行,才導致停卡數量暴增,否則過往單月都在30萬卡之下。但反觀12月這波大量的停卡潮,則充分顯示銀行力促提升有效卡率的企圖。
其中最明顯的為臺新銀行,去年12月單月停卡近6萬張,居業者之冠,讓有效卡率與去年1月時相比,再提升達1個百分點,幾乎來到7成。事實上,為讓有效卡率維持一定水平,臺新銀行也曾在2014年底時,出現單月停卡數9.1萬張的紀錄,使得整體有效卡率,提升超過6個百分點。
臺新銀行表示,對於信用卡經營思維,現在已經不會單純追求卡量「最大化」,而是更在乎實質效益,希望民眾申辦後願意使用,否則僅是為了賺新戶禮、首刷禮等,反而徒增發行成本。
除了臺新銀行之外,包括國泰世華、永豐銀行等,去年第4季也陸續主動通知卡友,展開停卡作業。國泰世華發現卡友的經驗,許多人辦卡一段時間後,未使用就忘記了,往往經銀行告知,才想起申辦過。而永豐銀行則指出,這不是只從行內角度出發,也是讓持卡人檢視使用情形,如果有無需使用的卡片,停卡後可避免盜刷等風險。
目前臺灣前9大發卡行,除了花旗銀行有效卡率超過8成5外,包括國泰世華、玉山銀行、臺北富邦,也都提升至逾7成,僅有聯邦銀行不到4成5較為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