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春節假期過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我相信有不少人突然回歸工作會感到不適應,如果你只是感到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不想工作,那你也不必太擔心,每個長假過後有很多人都會陷入這樣的疲勞狀態,這就叫「假日症候群」。相信這樣的狀態只是暫時的,通常過幾天就調整回來了。
每天一睜眼,就有一大堆工作等著你。一個任務接著一個任務,沒有喘息之機;或者同時面臨好幾個任務不知道該先處理哪個。
工作之外,年雖然過完了,可你還要面臨親友、事業夥伴發出的聚會邀請;你更需要有時間參加家庭日常活動,與你的愛人、孩子互動。
啊,你在年初就制定了學習和鍛鍊的計劃,甚至有可能購買和健身卡和教練課程,你是不是感覺完全沒有能力去協調,甚至抽不出一點時間來執行。
說到「時間管理」,大概會跳出一大堆抓狂的人,痛訴自己淪為了「時間管理」的工具,成為了被「時間管理」而管理的人。這就是「傳統時間規劃」的弊端。所以,為了給到你切實可行的策略,今天選擇一個「新思路」介紹給大家: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
什麼是「四象限法則」
這是美國著名時間管理學家科維提出的一個時間管理的理論:時間四象限法則,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不同程度進行了劃分,基本上可以分為四個「象限」:
如何對所做的事情進行準確的判斷
明白了什麼是「四象限法則」,接下來我們需要做的是如何準確對我們所面臨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解決的問題做出準確的判斷。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的事情。網上很多人都給出了一些關鍵詞:工作危機、急迫、有期限、壓力。簡單點來說就是你工作中最緊迫最接近效能產出的事情。你在當前最想完成且讓你有成就感的事情。(來自「何帆讀書俱樂部」)我個人認為是當下最重要的第一位序的事情,但是有別於三象限很緊急但沒有那麼重要的事情:比如說,你要參加項目小組的研討會和今天突然造訪的老朋友會面,二者起衝突,你當然能分清楚孰輕孰重。第二象限:「重要非緊急」的事情。依然是給大家列出一些關鍵詞:新技能、關係、新規劃、未來可能性、機會、影響力。 從關鍵詞列舉來看,你應該能分析二象限代指的是哪些事情。如果你還是不 清楚,我可以給你舉個例子來說明:比如說你今天有個不得不參加的商務會 演,但是你清楚的知道今天是你和愛人的「結婚紀念日」,你不得不面臨一 個「重要且緊急」的事件和一個「重要非緊急」事件的二選一的問題。當然,你會 毫不猶豫選擇一象限而放棄二象限。但是接下來你會有無數個被愛人嘮叨的 日子。更麻煩的是,你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所以你需要判斷對你而言」人 生使命「是什麼?什麼對你而言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因為二象限明顯是回報最 大的那個。第三象限:「緊急非重要」的事情。關鍵詞:忙碌、盲目、外驅、被動、表面緊急。第三象限裡的事實往往給人造成一種很重要的假象,是我們平時面對的日常事務,好像不得不做,但實際上沒有什麼成就感。比如說,微信上不得不回的一些信息,體制內一些不得不做的沒有實際成效的事情。
第四象限:「非重要非緊急」的事情。關鍵詞:無效、無意義、浪費時間、無回報。第四象限多數是娛樂和消遣的事情,但是有意義無意義這種東西,因人而異,多數成功人士是不會把大把時間拿來消遣,但你說你覺得消遣是你人生最有樂趣的事情,那的確也沒有辦法。
我們按照上面的分析對我們一個階段或是一天裡的工作和生活進行順序劃分,分為四象限後,接下來我們需要有區分的去解決問題。
優先解決一天或一段時間之內最重要的事情是我們高效工作的基本出發點。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往往只有一個,「主要的事情應該放在主要位置」。我們把時鐘調快發條,可能想提高的是速度,但「比速度更重要的是方向」。
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在一次座談訪問中,都曾不約而同的表達過一個重要的觀點:
「人生旅途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答案只有一個:重點!「
我們可以通過管理和控制時間來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通過四象限法協調自己的時間,讓自己在職業道路上實現躍遷,但我們不得不弄清楚,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使命「是什麼?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喜歡走捷徑的現代社會」,然而,「靠走捷徑無法創造生活質量」。「生活的意義不在於速度或效率。做什麼以及為何做遠比做得快慢重要」。
寫到最後,我把《要事第一》這本書中作者提到的關於如何將關注的焦點從「緊迫」轉移到「重要」的一些方法做成小貼士送給大家:
感謝您的關注、點讚、轉發、不忙的話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