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女記者兼散文作家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ksijevitj 獲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
諾貝爾獎官網於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北京時間晚上7點)公布了這一消息。☟
評委會說「因為她豐富多元的寫作,為我們時代的苦難和勇氣樹立了豐碑」。
亞歷塞維奇曾是一名記者,經歷過阿富汗戰爭、車諾比核災等歷史事件,遭盧卡申科政權迫害後離開白俄羅斯。她以基於上千次採訪寫成的記錄性小說——記錄從二戰到普金時代蘇維埃歷史及心理變遷的系列小說,總稱為「烏託邦之聲」——而為國際文壇所矚目。
亞歷塞維奇1948年出生於烏克蘭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鎮(自1962年以來屬於弗蘭科夫),父親為白俄羅斯人、母親是烏克蘭人,她在白俄羅斯成長。
學校畢業後,她曾在幾個當地報紙任職記者,然後在明斯克為文學雜誌記者。她在2000年離開白俄羅斯。國際城市避難網絡提供她庇護所,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她住在巴黎、哥德堡和柏林。2011年搬回明斯克。
斯維特拉娜·阿列克謝耶維奇已出版的著作有:《戰爭的非女性面孔》、《最後一個證人》、《鋅製男孩》、《死亡的召喚》、《車諾比的回憶:核災難口述史》等。
……
根據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言,諾貝爾文學獎金授予——
「最近一年來,在文學方面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The person who shall have produc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 in an ideal direction.」因此,瑞典文學院的評選委員嚴格遵守純文學的評選標準,並明確聲稱拒絕受政治、商業等因素的影響。
從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設立以來,共有111位獲獎者。2012年中國作家莫言、2013年加拿大的門羅以及2014年法國的莫迪亞諾獲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