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5,因「劍突下頂痛月餘」就診。訴心下漲頂通,痛及後背,轉身仰俯皆痛,在醫院行胃鏡B超等各種檢查未見異常,各種中西治療效果不佳。證伴胃脹,稍吃即漲而氣頂,痰多,噯氣,大便粘,小便正常。睡眠容易醒,怕冷。腹診劍突位置壓痛明顯,不能忍受輕觸。從劍突至肚臍一段也有明顯壓痛。
脈診:脈弦緊,以雙關脈明顯,雙關脈相對偏大。舌水滑。
脈象圖如下:
脈證結合分析,這是水氣梗阻於中焦。治療用四逆散加吳茱萸湯加桂枝茯苓丸,處方如下:
柴胡15 白芍15 炙甘草10 茯苓15 桂枝10 桃仁15
丹皮10 吳茱萸8 黨參10 半夏10 生薑10 枳實15
高良姜12 白朮20 5付
二診:患者訴劍突下仍有疼痛。腹診劍突下部位壓痛明顯減輕。脈象仍弦緊。
再思考,想到曹穎甫在《傷寒發微》中的分析。心下梗阻的多種情況,一種是寒氣束縛而梗,一種是水結而梗,《傷寒論》條文如下:
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桂枝甘草麻黃生薑大棗細辛附子湯主之。
水飲,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杯,枳實白朮湯主之。
脈象症狀體徵均支持兩種情況同時存在。於是調整處方,以枳實白朮湯加桂枝甘草麻黃生薑大棗細辛附子湯加吳茱萸湯為主,處方如下:
麻黃10 細辛6 熟附子10 桂枝20 炙甘草10
黨參15 乾薑20 白朮30 枳實15 半夏10
吳茱萸5 白茅根15 5付
三診:患者訴藥後劍突下疼痛漸輕至無,但是腹部出現腸鳴巨響陣陣。患者當時給我聽,隔得老遠都聽得到。腹診劍突到肚臍已經無壓痛。脈診浮取略緊,寸關按之弱,尺脈仍弦緊。脈象圖如下:
這是中焦水梗消除,中焦虛弱的本質顯露。水氣梗阻解除松解,水氣通過腸道蠕動化解,故而腸鳴不已。尺脈弦緊,提示腸道仍有水結。處方改為附子理中丸加理中湯。
開方的時候患者嘆氣說,這段時間看病花了好多錢啊。我問說:你才看了幾次就差不多好了,也沒花多少錢啊。患者告訴我說,前段時間因為臉上長痘很難好,花了很多錢打了很多針,吃了很多藥。我一聽就明白了。患者是因為用消炎西藥和清熱解毒中藥太多,傷了心脈動力,導致水氣停留,再不慎受寒,引起了這個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