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寒、暑、溼、燥、火,中醫稱之為六邪。六邪之中,寒為冬令主氣,寒為水氣而通於腎,與腎水相應。由於冬季氣溫驟降,防寒保溫不夠,人體亦易感受寒邪而為病,因此寒病多發於冬季。
寒邪為病,其致病特徵有以下三點:
一是寒易傷陽。
寒性屬陰,故寒邪侵襲人體時,最易損傷人體陽氣。陽氣受損,全身或局部可出現明顯的寒象。如出現身體溫度降低、手足發涼,甚至出現凍瘡。另外,深重的寒氣,還可以損傷全身陽氣。如寒邪束表,則現惡寒、發熱、無汗等,稱之為「傷寒」。若寒邪損傷臟腑陽氣者,謂之為「中寒」。
如傷及脾胃,會致吐瀉清稀、脘腹冷痛;肺脾受寒,則宣肅運化失職,表現為咳嗽喘促、痰液清稀或水腫;寒傷脾腎,則溫運氣化失職,表現為畏寒肢冷、腰脊冷痛、尿清便溏、水腫腹水等;若心腎陽虛,寒邪直中少陰,則可見惡寒蜷臥、手足厥冷、下利清谷、精神委靡、脈微細等。
二是寒性凝滯。
寒邪侵入人體,經脈氣血失於陽氣溫煦,易使氣血凝結阻滯,澀滯不通,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徵。寒勝必痛,由於寒邪侵犯的部位不一樣,所以病狀各異。若寒客肌表,凝滯經脈,則頭身肢節劇痛;若寒邪直中於裡,氣機阻滯,則胸、脘、腹冷痛或絞痛。
三是寒性收引。
寒氣主收引,收引,即收縮牽引之意。「寒則氣收」,寒邪侵襲人體,可使氣機收斂,腠理閉塞,經絡筋脈收縮而攣急;如寒襲經絡關節,會致拘攣作痛、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如寒邪侵襲肌表,則毛竅收縮、衛陽閉鬱,故發熱惡寒而無汗。
外寒侵襲人體,首先可使用發汗之類的方法。因為經過發汗之後,毛孔開洩,汗液外出,體溫下降,有些疾病因此就好了。古人總結說,身體發熱雖然溫度很高,但是一經汗出就可退燒。因此,用發汗散寒法治療外感疾病一直是中醫學常用的方法。這些方法包括烤火發汗、運動發汗以及藥物發汗等。
人體是否發病,關鍵要看人體的正氣是否健旺。同一個條件之下,有的人發病,有的人不發病,關鍵是人體的抗病能力不同,這就是中醫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因此,小雪時節,避寒就溫尤為重要。只有重視外在的氣候變化,來調適自身的正氣,才能祛病於身外。
如何關注「太極健身匯」?
一、點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添加」,再點「搜索號碼添加朋友」,輸入微信號:taijijianshenhui,點關注即可!
二、點微信「通訊錄」右上角「添加」,再點「查找公眾號」,輸入「太極健身匯」,點關注即可!
三、掃描這個二維碼,點關注即可!
最後,恭喜您(免費)訂閱公眾微信帳號:taijijianshenhui「太極健身匯」公眾平臺。這裡有眾多關注健康與養生的朋友,希望大家在這裡獲得健康與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