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主」潘麗婷(圖中女子),每晚都要和團隊成員開會,總結一天的工作
中醫抓藥必須十分謹慎,來不得一點馬虎 潘麗婷坦言,同是開醫館,自己遇到的困難並不比譚允賢少。最初,由於團隊對新設備不熟悉,幾次把代煎藥煎稀了,無法發揮藥性,她作為領頭人,只好掏錢補上,重煎一份。上學期末,一位來抓藥客戶出示處方裡寫了一味「芍藥」,抓藥的同學沒多問就抓了赤芍,審核環節中被老師發現,嚇出一身冷汗——根據客戶的方子,人家要的應是白芍,赤芍和白芍的藥性不同。還有一次,一位客戶要買大量附子,當班的潘麗婷心裡咯噔了一下:這味藥是有毒的,於是堅決要求對方出示醫生的處方證明,對方「墨跡」了半天,說願意多給錢,但還是被潘麗婷回絕了。
這些事讓潘麗婷如履薄冰,她深深認識到,醫者必須時刻保持謹慎細緻,因此她每晚給團隊開會,除了總結工作,還有就是反覆強調安全生產。
《明妃傳》裡有個情節:太醫院考試,有人從中作梗,故意拿真人讓考生扎。這對於針推系的學生來說,其實再平常不過——學生們在針灸實踐中常常先是「自扎」,熟練後「互扎」。醫館做針灸的林同學說,扎銅人只是最基本的穴位認知,力度以及下針的角度等,技巧只能在慢慢的親身實踐中完善。醫館中做針灸和拔罐的同學,「手藝都是在自己身上千針萬針練出來的。」潘麗婷說。
目前,「承創堂」還在起步階段,潘麗婷堅信「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在團隊的經營下,把它辦成大學城內首屈一指的中藥診所,寫成自己的「女醫傳」。
學生們自己種植草藥,即便是女生,也要擼起袖子下田揮鋤
現代中醫培養出的「女醫」,可不是扎扎銅人就能治病的,過硬的技術都是在實踐中練出來的
指導老師:林銘
微信編輯:邱思奎
圖文來源:海峽都市報(劉暢/文 包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