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對移動電源產品質量進行了國家監督抽查,共抽查了江蘇、福建、廣東、四川4省73家企業生產的75批次產品。抽查發現,29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38.7%。
近年來在地鐵飛機、火車、以及居民家中發生的充電寶自燃甚至發生爆炸的事件時有發生。
記者從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了解到,充電寶產品2019年產量估計有八九億個,近幾年每年市場都以20%左右速度增長。記者前往廣州對市場上銷售的充電寶產品進行了調查,發現各家店鋪銷售的充電寶外形相似,大部分宣稱的容量基本都是一萬毫安。
銷售人員:55元是最低的。價格便宜的,做工肯定粗糙,不用看。有些人貪便宜,二三十塊錢是有,看它做工以及重量, 如果一樣重,裡面可能裝的是沙子之類的。
根據檢測人員的測試結果,記者發現隨機購買的幾個產品在電池容量、標稱標識等項目都不符合現行的國家標準。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產品不僅不能滿足消費者給手機充電的功能,還存在一定安全風險。
監督抽查合格率不高
部分企業偷工減料
近幾年,充電寶產品體積越來越小,容量越來越大,這在技術上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近年來的檢測數據顯示,充電寶的合格率偏低,問題集中在安全性的指標上。部分企業更是存在偷工減料的問題。
市場監管總局近期公布的最新一期網售產品質量國家監督專項抽查中,也包括了充電寶產品。本次抽查涉及天貓、拼多多、淘寶網、網易嚴選、京東商城、1號店、當當網等12家電子商務平臺。
市場監管總局公告顯示,對61批次充電寶產品進行檢驗。經檢驗,發現25批次產品不合格,不合格發現率為41.0%。
記者在梳理充電寶產品質量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後發現,不合格項目集中在過充電這個項目上,而這個項目是考核充電寶核心部件電芯的關鍵性安全指標。
從此次監督抽查不合格的充電寶中取出的電芯,檢測人員在給它充電後,整個電芯冒出了濃煙,外殼發生嚴重變形。檢測人員在對另一個不合格的電芯進行過充電項目測試時,發生了更加嚴重的情況。
據了解,市場監管部門將加大針對充電寶產品的監管力度。
完整內容,點擊視頻👇
點個讚,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