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在我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所看到的機械通氣患者的肢體約束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在重症監護病房裡,因病情管理需要,有時也會對未使用機械通氣的病人進行肢體約束,儘管對患者肢體的約束還存在一定的倫理問題。這個不難理解,因為插管插到氣管裡,就像千根魚刺插在喉嚨裡。如此狀況下,使用止痛藥物不可避免。即使用藥,在不約束肢體的情況下,估計90%的患者都會因為極度不適而自己拔掉氣管插管。因此,當我來到歐洲,看到醫院裡機械通氣的患者不使用約束時,我驚奇不已。
進入安科納醫院監護室,第一眼就看到了一位女士插著氣管插管,如耳聞的一樣,沒有任何肢體約束。該女士安靜地平躺在病床上,雙手放在軀體兩側,嘴裡插著插管,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嘴裡連牙墊都沒。如果患者不配合,一口咬下去,插管被咬扁後就會影響通氣,嚴重可導致窒息,而且,咬住的插管一般很難拔出。
這是理想的鎮痛鎮靜狀態,環視監護室,這樣的病患也不少,只有個別躁動的患者進行了肢體約束。對於這類病人,安科納的醫務人員顯得很自信,也未在病人旁邊嚴防死守,悠閒地做著自己的事。
眼見為實,自然少不了追問原因,這裡的醫生到底用了什麼神丹妙藥?心理輔導?還是臨床護理做得優良?
問他們用了什麼藥物,老外很自豪地寫了個英語單詞remifentanil給我,瑞芬太尼!一個很常見的鎮痛藥物而已。我仔細查閱了他們使用的劑量,和我們沒有多大差別,甚至這幾個病人還沒有用咪達唑侖這類鎮靜藥物。
也沒有見到醫護人員在床頭和患者耐心地講解,護理的項目與國內未見明顯的差別。相同的藥物、相同的環境、相同的護理,卻產生了不同的結果,確實讓人不解。
找了個時間,和導師進行一番交流,得到的答案是:「她是一個非常配合併安靜的病人,入院時經過機械通氣後,病人意識好轉後曾出現一度的躁動,當護理人員出現時就比較安靜了。」僅此而已,依然未能找到答案。
在3個月學習的時間裡,我從未見到醫師的診治意見被患者懷疑,而在國內,我和同事經常被患者問到的問題如: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從未聽到過。對於一些無法治療的疾病,醫師只是簡單地和患者說一句:「對不起,這個疾病目前無法治療。」患者有時可能不能接受,但未曾懷疑。
義大利安科納聯合大學醫院是義大利馬爾凱大區最大的一所大學醫院,由三家醫院及馬爾凱理工大學安科納醫學院合併而成。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於2013年9月與義大利安科納聯合大學醫院籤訂了進修合作協議,根據約定,中心於2014年起陸續選派優秀臨床骨幹赴義大利進修,每期3個月,目前已經有56名醫生在此進修。
恩澤醫院重症醫學科 陳鵬 供稿
經文化中心綜合編輯整理
覺得不錯,請為我們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