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正是吃橘子的好時節,《本草綱目》中說橘子肉、皮、絡、核、葉都能入藥,不少市民初冬時節最喜歡坐在暖曖的屋子裡,吃一片冰冰的橘子,讓酸酸甜甜的味道刺激味蕾。最近,家住江岸小區的張大爹每天都要吃一些橘子,少則吃個七八個,多起來一天甚至能吃十幾個,一連吃了幾個星期。這不,上周張大爹又到樓下買了1公斤橘子,他邊看電視邊烤火邊吃橘子,不知不覺中就把1公斤橘子吃完了。
第二天,張大爹起床被嚇了一跳,原來的皮膚變成了明黃色,尤其是手和腳,趕點跑去醫院做檢查。經醫生檢查,張大爺因為近段時間天天吃橘子患上了「橘黃症」。
醫生說: 「橘子水分多、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維生素C、枸櫞酸及葡萄糖等多種營養物質,適量食用能補益身體,加速膽固醇轉化,防止動脈硬化。但是,食用過量反而無益,不僅容易引起上火,導致口腔潰瘍、咽炎等,還會使血液中的胡蘿蔔素濃度過高,沉積在皮膚組織內使皮膚發黃,進而引發「橘黃症」。
其實『橘黃症』不可怕,也不需要治療,只要停吃橘子,2至6周後,症狀會自行消失。」
同時,醫生表示,在日常飲食中還有很多蔬菜水果容易讓人「變色」,像是過量食用胡蘿蔔、南瓜、芒果和木瓜都會讓皮膚變黃;短期內大量攝入桑葚,會讓人口唇變為深紫色,出現類似中毒的表象。醫生提醒,市民吃任何食物都應注意適量且多樣,水果每天的攝入量應控制在200克到400克之間,這樣才營養和健康,若食用後出現明顯不適,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