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礦山生態修復的基礎上,近年來,我省各地還先後出臺一系列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措施。今年7月,新修訂的《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鄠邑區率先啟動三級保護站分級管理體系,成立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統領下轄的5個鎮(街)站、50個分站,為守護秦嶺搭建起體系全面、要求嚴格、保障有力的生態保護體系框架。
同時,還創新實行「紅黃綠三色」分類管理,對涉及水源保護地、生態脆弱區域、礦山恢復治理和暫不適宜休閒旅遊的峪口峪道,嚴禁遊客及與工作無關人員出入;對無旅遊景區但有少量遊客出入或尚未實施移民搬遷村莊的峪口峪道,對出入人員、車輛等實施登記,控制進出人員數量;對包含大型旅遊景區和沿線有村民長期居住的峪口峪道,遊人、車輛可正常進入。西安市鄠邑區秦保局林木管護站 站長 景耀文
護林員堅持每日巡山,對管轄區域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每天填寫巡查日誌通過成立秦嶺生態保護站、對秦嶺保護區實行「三色管理」紅黃綠,最終要達到秦嶺保護區山青、水淨、坡綠的目標
一項項有力措施的落地實施,讓秦嶺更加生機勃勃。近日,在生態環境部組織對秦嶺區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成效進行評估中,我省境內的周至、太白山、長青、牛背梁、佛坪、平河梁6個自然保護區被評估為「優」。生態環境的顯著改善,也讓當地群眾享受到了綠水青山帶來的生態效益。在距離慄峪不遠的澇峪,通過集中整治,這裡的農家樂全部完成了生態改造,油煙淨化、汙水處理,不僅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也提升了遊客親近自然、享受山水的體驗感。
遊客:你看這山、這水、青山綠水確實不錯,我們經常來,以前也來,以前沒有現在環境好,現在都進行改善了。
遊客:能看到河裡有魚,汙染情況比以前減少了,綠蔥蔥的。
戳視頻↓↓↓↓
記者:張思思,王英淇
編輯:裴蕾
審核:周新麗 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