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三五」規劃編制啟動,由於環保問題愈發凸顯,有關環保尤其是大氣汙染治理的內容將會在規劃中佔多大比重也成為業界討論熱點。
日前,據環保部相關官員時獲悉,今年規劃編制部門將討論把持續了多年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更名為「國民經濟、社會與環境發展規劃」,單獨設立生態環境專章,環保專家們多次強調的「總量控制」也有望現身其中,包括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總量控制及細分指標等。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此前曾在宣布啟動編制「十三五」規劃時明確,新的五年規劃將更加適應時代要求。這一表態在環保人士們眼中意味著,近兩年已成為民眾關注焦點的環境保護將在規劃中被予以更多的重視。
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公布的《「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目錄》中有至少三個都是與環境保護與汙染治理相關的,除了宏觀經濟相關的課題外,其他專門領域並未被如此著墨。「如果環境最終確定被寫入下一個五年規劃,這意味著新中國成立以來確定的五年規劃將重新定位為由三個支柱做支撐,即國民經濟、社會與環境發展,將成為我國未來發展戰略的重要變化。」環保部內部權威人士表示。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今年9月19日在新聞發布會上提到,中國的確在研究「十三五」時期是否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計劃。中國準備要對能源的消費總量、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進行控制。「但是,現在我們正在論證,正在做方案,準備採取措施。」他說。
上述環保部官員透露,不論是否將環境單列專章,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的「十三五」規劃也會著重討論如何定位環境保護相關內容,此前,五年規劃中涉及的重點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化學需氧量排放的約束性指標,以及單位GDP能耗、碳排放等數值,但根據大多數環保專家的說法,有了總量控制,排放、能源消耗才會被真正有效地控制住,因此,「十三五」規劃有可能將能源消費、碳排放總量目標也納入其中,其中煤炭等能源消費總量目標被寫入規劃的可能性非常大。
具體而言,該人士表示,經測算,如果對能源消費再沒有更有效的控制,到2030年,我國年能源消耗量將達70億噸標準煤,而目前單位GDP能耗只是讓各地、各行業對能源使用效率進行控制,但對於整體使用規模如果不再約束的話,能耗指標仍然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而對於碳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是目前國家已經明確提出要制定的,如果寫入規劃中將進一步提高指標的強制力度。
據透露,最終總量控制如寫入「十三五」規劃,會涵蓋期末總量指標及各年具體指標,並進一步分解到鋼鐵、水泥、發電、化工等主要汙染行業和地方,每年的指標會根據2030年我國碳排放會達到峰值等數據允許一定增幅,但增速會逐漸放緩。
低碳,是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節水、節電、節油、節氣,是我們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正在悄然興起:少開私家車、堅持爬樓、不用電腦時選擇關機……人們可以用各種辦法減少碳排放。
步驟/方法少搭乘1次電梯,就減少0.218kg的碳排放量
少開冷氣1小時,就減少0.621kg的碳排放量
少吹電扇1小時,就減少0.045kg的碳排放量
少看電視1小時,就減少0.096kg的碳排放量
少用燈泡1小時,就減少0.041kg的碳排放量
少開車1公裡,就減少0.22kg的碳排放量
少吃1次快餐,就減少0.48kg的碳排放量
少燒1kg紙錢,就減少1.46kg的碳排放量
少丟1kg垃圾,就減少2.06kg的碳排放量
省一度電,就減少0.638kg的碳排放量
省一噸水,就減少0.194kg的碳排放量
省一立方米天然氣,就減少2.1kg的碳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