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等於幾兩?」晚上吃飯時,先生突然問我。「啥意思?」居然被懵住了。原來這是95歲的奶奶,今天問大孫子的話。
先生說,今天白天他在廠裡稱產品,奶奶進來問:「這一包多少分量?」先生答覆她:8量。於是她就問:「一斤是幾克,一克是幾兩?」「一斤500克,一兩50克。」「那麼一斤是幾兩?」「一斤10兩。」奶奶默念著,站了一會就回去了。
奶奶是從舊社會過來的人,在過去的戰爭年代,很多女孩子都沒上過學被迫參加生產勞動,奶奶就是其中之一。可是奶奶老了老了卻熱愛起學習來,據先生說,奶奶每天中午12點鐘準時打開電視機觀看CCTV4中文國際新聞。她通過電視學習世界各國人文,了解最近國際發生的新聞。如果你跟她聊國家領導人,她都能說出來。
現在,我們很多年輕人都不關心時政,整天一個手機不是看微信就是打遊戲。我們的學生也整天忙於學業,更是很少去了解時政。昨天在八年級上課時,講到國家安全問題,很多學生說不出最近的香港、新疆事例。甚至有學生對課堂上展示的「利比亞撤僑」視頻中的情節沒有一點感覺,甚是堪憂。
一斤等於幾兩,是一個沒有讀過書的95歲老奶奶的疑問。她即使這個年齡了,還是不忘學習,到處討教,哪怕對她來說已經沒有用處了。奶奶還時常拿著一張紙板拉住先生問一些字怎麼念?她竟然把不認識的字,看過一遍電視就記住並寫下來,真是奇蹟!每每說起,我們個個都為之讚嘆。
如此高齡的奶奶,身體依然硬朗,不僅好學,看待事情甚至比年輕人都明理。
因為奶奶喜歡吃糯米類糕點,而我也差不多這樣的口味,所以每次買糕點的時候總會想到給奶奶帶些去。這個周日我們去餘姚梁弄觀賞水杉林,回來時給奶奶帶了一盒梁弄大糕,當時她就「埋怨」我說:「怎麼又買來了,你自己吃好了,給你婆婆去吃。」「都有,這是給你的。」我執意留下走人。沒想到,第二天她拿出50元要付錢給先生。「30元大糕費,20元電費。」
我家工廠以前是公婆的老房子,前後院子加兩間地基,我們把它翻整了一下,空間也蠻大的。隔壁就是奶奶家,所以電就接在一起了,奶奶總是惦念著要給電費錢。還好幾次給先生洗腦:「你娶了一個好老婆,不但孝敬公婆,還不忘我這老太婆。我不會忘記她的,你也要對她好一點。」「下次叫她別買東西了,我有兩個女兒會買的。」.不僅如此,還常跟婆婆講類似的話。
快過年了,工人都開始打算回老家去。奶奶得知後,特意找工人聊家常,要求他們晚點回去,理由是:家裡又不急著娶媳婦,回去也沒事的。她是擔心工人都回去了,大孫子廠裡沒人幹活,年底有貨趕不出來。
看,雖然年邁的奶奶,依然用那顆不知勞累的心,關注著大家庭中的每一員。
一斤是幾兩?我認為對於奶奶來說,一斤等於無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