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在「十三五」規劃中,促進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仍然是重中之重。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與企業的國際化密不可分。正如改為中國國家領導人在2015年的一次講話中所說,中國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企業走出去是重要突破口。同時,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亦是實現《中國製造2025》的重要推力。
近兩年,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程穩步推進。在一月初剛剛結束的美國CES展上,作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風向標的盛會,參展的4119家參展商中,有1300家中國廠商,佔比近三分之一,顯示出中國企業不可小覷的實力。其中,TCL是展區面積最大的中國企業。在這次展出後,TCL「3053」計劃再次被媒體關注。
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重要代表,TCL發展至今,一方面依靠決策層勇往直前的魄力,另一面則是企業真正的實力。
不是誰都有走出去的魄力
上世紀90年代,計劃經濟逐步向市場經濟過度,很多企業還在國企改制的浪潮中掙扎,李東生即開始展現出在把握時勢變化方面的敏感。1999年,TCL在越南成立了其第一個海外彩電生產基地及營銷機構,開始了國際化的第一步。李東生堅信,中國加入WTO後就意味著中國經濟的全球化,中國企業的國際化將是必然選擇。他選擇的國際化道路,就是跨國併購,2004年,TCL對湯姆遜和阿爾卡特手機業務的兩起併購,為TCL的全球化奠定了基礎,五年前投資成立的華星光電,如今已成為TCL在實業上追趕和超越日韓企業的重要的戰略投資。
儘管TCL在早期的國際化併購中並未一帆風順,但卻積累了豐富的國際化經驗。在過去六年中,TCL海外的業務複合增長率達到43%。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TCL手機前三季度出貨量名列全球第五。在海外市場的總銷量依舊名列前茅,TCL多媒體LCD電視銷量進入前三甲,華星光電的液晶電視面板升至全球第五。截至2015年前三季度,TCL集團銷售額超過740億,同比增長7.08%。
在取得各項佳績的同時,TCL也在全球建立起完善的銷售網絡。如今TCL通訊的產品已經銷往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北美、拉美、歐洲及部分新興國家中建立起了市場優勢,並且與美國最大的運營商AT&T、T-Mobile以及Sprint等建立了重要的合作夥伴關係。
實力是國際化的基礎
網際網路時代下的國際化競爭,單有魄力並不夠。在李東生看來,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要想脫穎而出,真正還要靠實力,並堅持創新。
2014年,李東生提出了「智能+網際網路」和「產品+服務」「雙+」戰略轉型,致力於成為最具創新能力的智能產品製造和網際網路應用服務企業集團。在2015年底,TCL與樂視達成戰略合作。這次合作意義重大,正如李東生所說:樂視在智能電視應用和服務,包括產品、商業模式方面的能力與TCL在智能電視的用戶規模、渠道資源以及供應鏈等優勢進行很好的嫁接,建立一個互補雙贏的商業模式。
不過,在李東生心中,TCL發展的核心,始終在工業能力的提升,畢竟TCL是一家製造企業,實業才是TCL的根本。在李東生看來,工業能力包含工業製造,工業鏈管理以及整個企業管理的能力,TCL現階段仍然會把最主要的力氣放在提升周轉效率,提升工業的製造工藝能力上。
正是對實業的執著,驅動著TCL在工業能力方面不斷提升。李東生透露,截至目前,TCL已經在中國、美國、法國、新加坡等國家設立了23個研發機構。在彩電行業,量子顯示技術更是打破了日韓對顯示技術領域的技術壟斷。
李東生一直是一個對未來有非常清晰規劃的人。在TCL成立30周年時,為了讓戰略實施更具延續性和與時俱進性,TCL提出每年面向未來三年發展目標制定一個三年計劃。2016年,是TCL的第五個「三年計劃」,也就是最近廣為媒體關注的「3053」計劃。在這個計劃中,智能電視和智慧型手機業務用三年時間進入全球前五,力爭進入前三,年銷售額達到2000億。「產品技術能力,工業能力,品牌和全球化經營能力和網際網路應用服務能力」新的四項能力提升,將成為達成3053戰略目標的基礎和支撐。徵戰全球舞臺的TCL,將在新一年收穫更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