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友人那裡,曾經接受過一件諮詢。友人的女兒是一位大學生,患了貧血症。去醫院看了三年,卻絲毫未見好轉。從這樣的結果來看,可以想像醫生是如何治療的。詢問了一下,果不其然,醫生持續開出了增加鐵質的處方。這樣做的話,治不好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雖說與過去相比不見得有所增加,但是如今受貧血困擾的女性不在少數。特別是,很多是由於過度減肥造成的。而醫生的診斷與過去絲毫不變,根據「貧血的原因是鐵質不足」這樣的理論,開出增加鐵質的處方。
然而,正如友人的女兒那樣,補充鐵質沒有讓病情好轉,稍許學習一點營養知識就會明白。但是對醫生來說,學習這些知識都是多餘的,他們對自己的處方絕不懷疑。
所謂貧血,就是紅血球中的血色素量的不足。紅血球的作用是運送氧,如果運送不足的話,機體的末端就會缺氧,從而出現臉色不好、猛然站起時出現眩暈等症狀。因此,如何使血色素增加,是治療貧血的關鍵。這個問題如何解決?讀者應該已經知道,增加不足的物質,就要獲得生成這種物質的原料。
血色素的原料,是叫做珠蛋白的蛋白質,和叫做血紅素鐵的鐵質。從血色素的英語名稱上就可以看出,二者必不可少。醫生的錯誤在於,僅僅注意到兩種材料中的鐵質。僅僅攝入鐵質,血色素是不能增加的,因此,必須攝入蛋白質。
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必須攝入的營養素。直到血色素生成,都需要維生素B6和B12、葉酸、維生素C、銅、煙酸等。
當然,鐵質是必要成分中的一種,但是醫生開出的鐵質中,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銅等成分都不含有,在這種情況下認為貧血能夠治癒,未免過於輕率。
事實上,服用了三年鐵質的那位女大學生,在我的指導下服用蛋白質以及維生素後,僅僅兩個月就治好了貧血。她的貧血症,看來主要是減肥所致。詳情後敘,每個人每天需要的優良蛋白質,應佔體重的千分之一。要保證這個量,普通的飲食都難以做到,為了減肥減少食物,蛋白質就更加不足了。
另外,醫生的想法未免過於武斷。是高血壓那就減鹽,是骨頭的毛病那就增加鈣質,是貧血的話那就增加鐵質,這些處方都有失偏頗。一些病人為此長期經受痛苦,想到此我深感惋惜。
(未獲翻譯版權,僅供學習交流)
(點擊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最近譯作
用清除劑消除風溼性關節炎的疼痛(翻譯連載39)
關節炎和骨質疏鬆症:補充蛋白質比補鈣更重要(翻譯連載38)
腰痛和肩酸,需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翻譯連載33)
動物蛋白不足導致失眠(翻譯連載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