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光明日報》8版頭條刊登沈裕謀專訪
「十九大報告提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湖南省長沙市開福區委書記沈裕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隨著人民的需要從物質文化需求發展到美好生活需要,隨著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文化建設也要提升至更高層面,肩負更多使命。
2015年,開福區地方財政總收入120億元,年均增長23.2%,為2010年的近3倍,超過湖南省內5個市州;2016年,開福區完成地方財政總收入133.35億元,同比增長11%,稅收總量連續兩年居湖南省城區首位;今年上半年,開福區以82.2億元的地方財政總收入和67.1億元的稅收收入名列「雙第一」,繼續領跑湖南省城區。與此同時,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開福區,近年來相繼產生了任菲莉等14位(個)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道德模範、先進個人和群體,湧現了25位「中國好人」和148位「身邊的雷鋒」。
「時代需要道德的文化滋養,社會需要道德的能量積聚,城市需要道德的行為引領,民眾需要道德的寬厚情懷。」沈裕謀說,黨的十八大以來,開福區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突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與創新優秀的開福地域文化傳統,紮實推進道德高地建設,著力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社會風尚,以「好人文化」塑造「好人之城」「厚德之城」。在區第五次黨代會上,開福區還首次將「精神富有」提升到區域發展的戰略高度,並出臺了《打造道德高地建設厚德開福三年行動方案(2017-2019年)》。方案明確從公民道德培養、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提升、網絡文明建設和組織考評考核等方面著手,經過3年的實踐,努力把開福區建設成一個有溫度的人文之地、有高度的文明之地、有感受度的精神家園,讓「為國盡忠,為職盡責,為家盡孝」成為厚德開福的主要精神內核。
「文化創造美好,美好需要文化。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豐富的精神食糧不可或缺。」沈裕謀介紹說,開福區不僅是楚漢名城和湖湘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也是文化產業的聚集高地,全省8大文化集團就有5家在開福區。近年來,開福區發揮文化資源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以「三館一廳」為主體的濱江文化園、以中南傳媒為主導的泊富廣場、以湖南廣電為核心的馬欄山視頻文創園已成為湖南省文化創意的「金色搖籃」。2016年開福區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112億元,佔地區生產總值的14%,領先全國、省、市水平;文化產業實現稅收22.6億元,同比增長66%,成為開福區僅次於金融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
沈裕謀表示:「開福區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要求,進一步強化文化陣地意識,進一步強化文化服務意識,進一步強化文化品牌意識,努力打造文化發展新高地,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實現新的更大發展。」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