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陳其鋼作品膚淺……

2021-02-20 潮人談


×

×

=

在茱莉亞音樂學校舉辦的焦點音樂節吸引到中國作曲界的集體關注,連《紐約時報》也不例外。繼配發整版報導外,時報第一時間跟進了一篇由James R. Oestreich撰寫的樂評。

潮人談特派專員與此君在普羅旺斯的艾克斯音樂節有過一面之交。但這篇樂評並不是潮人談寫的,作者也與潮人談沒有關係,紐約時報也不是潮人談所有的。如下部分會引用時報樂評的英文原文,如果有意見請直接向紐約時報反應,屎盆請不要往潮人談頭上扣,我們不接。

標題看上去還是很激動人心的。樂評文章評論的是1月26日在艾利斯·塔利音樂廳的音樂會,由陳琳指揮茱莉亞樂團演出陳其鋼、郭文景和朱踐耳作品各一部。如下是作者對三部作品的評價。

我們注意到其中有這麼一句話,提到陳其鋼的《亂彈》,那就是「The work bore a superficial resemblance to Ravel’s 「Boléro」 。

當然,這並不是陳其鋼的此作第一次被美國媒體評價。在之前北京國家大劇院樂團美加巡演中,就已經有媒體評論這部作品了。

在這裡要祝賀陳其鋼收穫到辣麼多美國媒體的風評,真是中國作曲家們可望而不可及的成就。那麼索性一不做二不休,讓我們來回顧一下New York Classical Review是怎麼評價《亂彈》的。

As Luan Tan opens up into a shining, spacious polyphony, it builds excitement and manages to sustain it for a while, but never develops a firm sense of purpose. Heavy on effects and light on substance, Luan Tan largely fits the mold of a concert overture, except that it stretches on for more than twenty minutes. There is an inescapable resemblance to Boléro—an extended meditation on a rhythmic subject, carried beyond its breaking point.

接著是SFCV的評價。

On the whole, the work is a highly entertaining (if not particularly innovative) set of orchestral dance variations in the spirit of Ravel’s Boléro.

有沒有注意到,這三篇樂評都提到了同一個詞:Boléro。《波萊羅》是啥?

哦對了,強調一下,到目前為止,潮人談可啥都沒有表態,我們只是在引用外媒評論而已哦!

如果想要知道外媒在講什麼的話,歡迎找被評論對象陳其鋼先生免費索要中文譯文,因為我們覺得為人師表,躬耕歸田的陳其鋼先生有義務正視中國民眾的知情權和信息對等。

如果陳其鋼先生不給,或者對您的索要置之不理,那麼潮人談可以提供有償翻譯,報價為人民幣1,500元,因為我們是專業的。

另,潮人談將在1月30日晚假紐約曼哈頓川普大廈舉行版聚。這將是潮人談自1月4日廣州泳池派對、1月8日上海泳池派對、1月13日香港版聚、1月16日維也納桑拿版聚、1月24日蘇黎士版聚之後2018年1個月內組織的第六個全球線下活動,橫跨三大洲,此舉是為了彰顯潮人談的全球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

4月下旬,潮人談將在開羅和德黑蘭舉行第七和第八次全球版聚,首次把觸角伸到非洲和中東。

如您錯過,不要緊張,再等一年即可~詳情請洽後臺。

潮人談特派專員在紐約林肯中心執行秘密任務,1月27日 © KLASSIKOM

歡迎加入潮人談微信群,這裡提供愉快、寬鬆、自由、智慧的交友環境,除討論古典樂八卦外,更有歷任代言人進出。請加客服微信號 chewingtang 申請。

No. 9 6 7

相關焦點

  • 大波外刊資源:《時代周刊》《紐約時報》《紐約客》《新科學人》
    自2020年5月起,本公眾號開始免費分享最新英文外刊資源,目前已收錄《經濟學人》《紐約時報》《時代周刊》《讀者文摘》《紐約客》《彭博商業周刊
  • 時報廣場立起巨型許願牆 | 紐約周末
    在12月29日之前線下收集到的每個心願都將被展示在時報廣場的心願牆上,並成為2000磅重的心願便利貼的一部分,這些心願便利貼於新年前夜在時報廣場投放。 紐約公共圖書館交友派對 紐約公共圖書館一年一度的家庭和成人特別開放日(12月13日)即將到來,受疫情影響,今年特別開放日活動將轉線上舉行。 今年,你可以在紐約圖書館觀看西點軍校學員的表演,無伴奏人聲合唱團,木偶劇,還會有大型交友派對,說不定你能在今年遇到那個志同道合的Ta。
  • 資源:《紐約時報中文網》英漢對照文章1000篇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有時簡稱為「時報」(The Times)是一份在美國紐約出版的日報,在全世界發行,有相當高的影響力,美國高級報紙、嚴肅刊物的代表,長期以來擁有良好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 紐約時報被華春瑩嘲諷後,發了這么篇文章
    ▲飛鴿傳書了解一下就這樣,華姐姐的「懟人三部曲」在網上火了,還引起了……《紐約時報》的注意 不甘寂寞的《紐約時報》立馬刊登了這樣一篇——接下來,《紐約時報》的迷之腦補又開始了.Ms.但是把華姐姐的回應形容成擁有「神一樣的致命魔法力」的「魔法師」,Emmmm.這樣清奇的比喻,倒是《紐約時報》自己強行加上去的。可能魔法故事看多了吧?
  • 有錢人的任性:紐約大樓高掛新婚妻巨照 故意氣前妻
    紐約大樓高掛新婚妻巨照 故意氣前妻紐約時報報導,81歲的美國地產開發商麥克洛(Harry Macklowe)上周梅開二度
  • 紐約時報撰文關注阿根廷「FERNET+COCA」文化
    日前,紐約時報專門撰文介紹FERNET消費量最大的阿根廷科爾多瓦省的這種「叛逆」產物。從歷史上來看,布宜諾斯艾利斯佔據著阿根廷全國近四分之一人口,已經主導了阿根廷的政治和文化生活方向。但是在科爾多瓦,一個擁有者130萬居民的城市,已經成為抗衡布市作為「文化旗艦」的象徵。
  • 紐約時報悄悄開微信了,默多克悄悄開微博了!
    默多克開微博,紐約時報開微信▼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20日上午消息,新聞集團執行董事長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 多位世衛專家評《紐約時報》涉華報導:斷章取義,「太無恥」!
    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美媒近日刊文援引多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話稱,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的調查過程中,中國方面的某些行為嚴重阻礙了調查進程
  • 外媒:為抹黑新疆,《紐約時報》找了個邪教小報的假專家
    文章題目寫道:《紐約時報》指責中國「種族滅絕」的假專家,實則為右翼邪教法x功的宣傳部門工作。近日,《紐約時報》興師動眾地找專家,發表了一篇指控中國對維吾爾族犯下了「滅絕種族罪」的文章。該文章在事實上受到了質疑,一經發布就立即翻車了。據「灰色地帶」披露,這篇題為《新疆發生種族滅絕,我才開始尋根》的評論文章作者彭•阿米莉亞(Amelia Pang),是法X功媒體《XX元時報》的前員工。
  • 紐約時報丨早日康復,總統先生!
    在《紐約時報》做出相關報導後,白宮幕僚長在周五的媒體吹風會上證實,總統出現了「輕微症狀」。白宮直到媒體報導,才透露總統助手霍普·希克斯(Hope Hicks)的病情。希克斯於周三出現症狀,周四接獲陽性診斷。 這些都無法令人安心。危機時刻,公眾期待總統的寬慰和指導。當他處於危機的中心,會發生什麼?
  • 讀懂他/她:「膚淺的」表演藝術家ESFP
    大張偉的作品《世界上最幸福的病》在創作過程中,跟導演伊能靜在作品的表達方面產生了強烈的衝突。大張偉的創作立意是:「主角從小得了一種怪病,臉上只會有笑容,他也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快樂,他覺得能讓大家快樂,自己就會感到很幸福,但是依然有人不理解,不認可,甚至被否定。」而伊能靜導演對故事的想法是「想要主角最後留下眼淚,煽動觀眾的情緒,讓作品有更深刻的表達」。
  • 紐約時報: 劉強東警局大頭照引發的網絡狂歡
    本文素材選自紐約時報,文末評論區置頂位置有獲得紐約時報該文章的雙語對照的方式。
  • 2015《紐約時報》年度百本好書榜單發布
    12月1日,《紐約時報》公布了2015年年度圖書100本。
  • 《紐約時報》出爐2015年必遊地榜單,成都入圍!
  • 《紐約時報》的中國問題專家居然服務於這家邪教小報……
    文章題目寫道:《紐約時報》指責中國「種族滅絕」的假專家,實則為右翼邪教法x功的宣傳部門工作。近日,《紐約時報》興師動眾地找專家,發表了一篇指控中國對維吾爾族犯下了「滅絕種族罪」的文章。該文章在事實上受到了質疑,一經發布就立即翻車了。據「灰色地帶」披露,這篇題為《新疆發生種族滅絕,我才開始尋根》的評論文章作者彭·阿米莉亞(Amelia Pang),是法X功媒體《XX元時報》的前員工。
  • Education書籍+周作人作品集+紐約時報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畢生篇幅較大的作品,全書共分四卷,以時間為線,講述了周作人一生所經歷的重要事件。文筆平和衝淡,親切而不失幽默,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在周作人回憶魯迅的作品中,周作人以一個攝像機式的「旁觀者」角度,再現了魯迅豐富多彩的童年、龐大的家族、往來的好友、及其成長過程中的種種經歷,其中不乏百草園、三味書屋、《蕩寇志》的繡像等讀者耳熟能詳的事物。
  • 紐約時報年度回顧:觸目驚心的2020
    大流行,種族動蕩席捲全球……我們精選來紐約時報刊登的觸目驚心的年度圖片,與您一同回顧一下動蕩不安的2020!Calla Kessler/The New York Times1月1日,紐約時代廣場狂歡的人們,那時候還沒人知道一場可怕的大流行即將到來,即將引發一場大衰退和一場爭奪恢復正常生活的疫苗競賽。
  • 【外媒報中國】紐約時報:澎湃推出英文版,把目光瞄向國際市場
    ·紐約時報在中國快速變化的新聞媒體市場,澎湃新聞的成長完全可以用成功來形容。
  • 紐約時報和貝克·麥堅時國際律師事務所招募翻譯
    ——紐約時報中文網招聘翻譯/助理編輯(Translation Producer)。有意者請發送相關簡歷及求職信至cn.letters@nytimes.com工作地點:北京主要職責:1. 翻譯《紐約時報》英文文章;2.
  • 《紐約時報》發布抹黑中國疫情報導簡直太無恥
    當地時間2月12日,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引用了多名世衛組織專家所謂的「言論」,宣稱「中國阻撓調查」、「中國拒絕分享可能讓世界了解新冠病毒起源的數據」。這一做法讓中國網友們群起而攻之,紛紛表示憤怒:「應該改名叫《扭曲時報》」、「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