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故事》30分鐘的故事,來自生活的每個24小時

2021-02-12 東方衛視

  由東方衛視傾力打造的大型醫療急救紀實節目——《急診室故事》第二季不僅延續了第一季口碑上的良好勢頭,引來點讚無數,收視上也獲得了大豐收,前兩期節目的收視率穩佔各大衛視節目當日收視的榜首。特別是上一期節目「當你老了」播出後,空巢老人的現狀在引發螢屏大催淚之餘,更讓不少人好奇,急診室的每一個24小時,是否都像30分鐘的節目那樣撼動人心。為此,記者採訪了節目組的工作人員以及上海第六人民醫院急診室主任封啟明醫生,聽聽他們口中的急診室故事。


  急診室,這個最貼近死亡的地方,每天都上演著一場場「生死時速」。絕處逢生的狂喜、回天乏術的悲慟、生死未卜的無措、性命相託的信任……人世間最澎湃的情感被98個國際領先的遠程遙控固定攝像頭一一捕捉下來,讓不少觀眾感動落淚。事實上,這些鏡頭背後每天都在上演的故事,也感動著參與其中每一份子。節目組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場的全程參與,讓她對每一個患者背後的故事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受觸動。其中,讓她印象頗深的是一位因家族遺傳性疾病導致腎衰竭而被送往急診室的患者,儘管兒子的狀況十分危急,但他的父親在傷痛擔憂之餘,仍然想到了其他身處危難的病人,甚至表示,如果有機會願意為他人盡一份力,這份大愛讓她感佩。還有一些故事,出於種種原因沒有機會放到鏡頭前,但它們依舊觸動人心。


  而對於醫生來說,生死離別每天都會上演,但他們依然會為了病人與家屬之間的不離不棄而感動。在醫院裡,有一個謊言幾乎每天都在上演,那就是「家屬瞞著患者病情,而患者明明知道卻假裝不知道」,這些「善意的偽裝」也讓封醫生動容。「我們的綜合診療室就有一個這樣的女病人,因為腫瘤中末期,她被送來醫院的時候,胸腔裡的積液已經多到影響正常呼吸了,隨時都像正常人跑完1000米時氣喘籲籲的狀態一樣」,封醫生透露,病人其實很清楚自己的情況,但既然家屬瞞著她,於是她就跟著裝糊塗,醫生也就配合著「演戲」,只是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在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時,她選擇了前者,讓醫生慢慢地將積液從胸腔裡引流出來,「她知道自己已經是腫瘤中末期了,與其接受手術、吃藥的痛苦,她寧願選擇以相對接近正常人的方式,與家人度過最後的時光」。


  這樣的故事,其實每天都在發生,而攝像機的鏡頭卻如同一臺顯微鏡,讓那些平時隱匿在內心深處的情感,在生死一線之間爆發的片刻捕捉下來,並搬上螢屏,儘管觀眾並非故事的親歷者,但這些也許曾在自己或身邊的人身上發生過的故事,仍舊能讓他們感受到「生命有痛」,幸而「人間有情」。

↓第三期節目搶先看↓

  今晚播出的節目中,攝製組將鏡頭坦然對向了「醫患矛盾」,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真實還原了醫生與患者相處的一幕幕。


  因為難挨的病痛和親人的呻吟,醫院裡的每一個等待的病人和家屬,都超乎尋常的焦慮,因為繁重的工作和必須救治病人的壓力,醫生也格外緊張,雙方緊繃的情緒常常會因為一點火花的迸發而迅速引發成大爆炸。節目中,一位醉酒者掐著男護士的脖子,留下一道道觸目的痕跡,讓一旁的護士心驚、忿然。還有因不滿預檢臺護士不讓自己掛號而憤怒拍打預檢臺玻璃的曾女士,不理解醫生為何不開CT讓自己檢查腰椎而用手機攝像留存「證據」的胥先生……信任與理解,仿佛成了醫生與病患,在急診室裡最需要的「救命藥」。

  「現在,很多病人寧願相信百度,也不願意相信醫生的經驗,通過這個節目,我最想對觀眾說的就是希望大家相信醫生的專業。」封啟明醫生說。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

今晚21:20 東方衛視

《急診室故事》當你老了

東方衛視

微信號:sh_dragontv

相關焦點

  • 【急診室故事】30分鐘的故事,來自生活的每個24小時
    由東方衛視和恆頓傳媒聯合製作的大型醫療急救紀實節目《急診室故事》第二季不僅延續了第一季口碑上的良好勢頭,引來點讚無數,收視上也獲得了大豐收,前兩期節目的收視率穩佔各大衛視節目當日收視的榜首。特別是上一期節目「當你老了」播出後,空巢老人的現狀在引發螢屏大催淚之餘,更讓不少人好奇,急診室的每一個24小時,是否都像30分鐘的節目那樣撼動人心。
  • 《急診室故事》:不做秀的真人秀
    在這種情況下,上海東方衛視推出的觀察式真人秀節目《急診室故事》,立足於表現普通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不失為一種有勇氣的創新。 78臺固定攝像頭,24小時全天候記錄,平均840分鐘的素材剪輯出1分鐘的片子。以上海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部為據點,節目向觀眾展現了最真實的搶救過程,向觀眾普及醫療常識、傳達「珍惜生命」的信念,增加人們對診治流程的了解,促進醫患和諧。
  • 【直擊】急診室的故事
    救護車呼嘯而至,一位渾身血跡的中年女子被擔架車推進急診室。故事懸念迭起,卻都是真人真事。這是晚上20點30分,這裡是邵逸夫醫院急診室。據急診科護士方正紅介紹,他平均每個晚班接待的生死一線或者身負巨大病痛的各種急診病例150-200例,像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
  • 《急診室故事》完美收官 獨家記憶大放送
    兩季《急診室故事》已於本周播完,當給小小急診室裝上攝像頭,
  • 《急診室故事》——用行動還社會以真實
    導語在醫患關係緊張的今天,敢於把急診室24小時全部開放在大眾面前,敢於直面攝像機鏡頭,敢於用行動證明給社會看一個真實
  • 豆瓣9.6分,看哭了所有上海人的-<急診室故事>
    周末做啥,上海40萬最IN小夥伴の部落小怪今天要跟大家推薦一部神劇,也是一部純實況紀錄片:《急診室故事看完評分,小怪又搜了下這部劇的簡介:有幾個重點:1、全國首檔大型急救紀實真人秀節目,78個攝像頭,24小時全面覆蓋;2、不是作秀,拍攝的全都是真實老百姓的故事
  • 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放大,猝死一小時.急診室故事:生命逆轉
    12月21日晚上八點十五分,杭州市江幹區人民醫院急診室,緊張急促的鈴聲響起。這是一位剛剛120送來的危急病人,已經失去了生命跡象。急!急!!急急急!!!這是黎明村的一位村民,五十多歲。與家人共進晚餐後獨自回房間休息。
  • 專題 視頻預告:醫療真人節目《急診室故事》第二季10月22日晚開播(附主題曲《有你真好》欣賞)
    生命有痛,有你真好——引起業內外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的醫療真人節目《急診室故事》第二季升級歸來!還是熟悉的六院、還是熟悉的醫生,10月22起每周四晚21:20在東方衛視播出!《急診室故事》第一季裡,78個國際最先進的遠程遙控固定攝像頭、66路全方位現場收音,將急診室的悲歡離合盡攝眼底。
  • 急診室的故事 | 薔花紅蓮 II
    我說:「就三言二拍那種講故事系列吧。」 她說:「哦,合著,你就是拿著群裡的公號,賣故事會呢……」閒話歸閒話,閒話完了,我還是接著講故事。時隔多年之後,我又一次遇見的薔花紅蓮是一對雙生姐妹。故事發生的時候,姐妹倆都已經過了古稀年紀。好死不死,這倆姐妹在她們人生的最後一刻,居然都是我的病人。姐妹倆既然是雙生,那也就分享幾乎一致的疾病,一樣的人生。
  • 急診室的故事_山姐美國行醫記(三)
    然後嚇到了自己,what a freak… 經過這一個月我終於明白,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有多麼重要。當我每天醒來(不一定是早上)想到接下來的12個小時就覺得很開心,每天開車從醫院回家的路上都覺得雖然累但是很有成就感,每個10小時的Shift都覺得過的嗖嗖的快一點都感覺不到累或者餓的時候,我知道我真的選對專業了。
  • 在美國急診室裡聽故事丨海外夜談
    圖片來自網絡壹讀微信號:yiduiread壹讀君呼喚更多的壹堆飯與大家分享自己在海外留學、旅居、旅行的有趣故事。投稿請直接發送至yanyh@ireadweekly.com。文丨黃慶明 18年前,第一回踏上中國土地的一對美國夫婦,沒想到享受了一次領導待遇。
  • 22:00急診室故事 醫院驚現暴力事件 聚焦「最真實的無奈」
    海上受傷十小時,洪財星腿傷複雜。醫生提出急需手術卻被家屬質疑。洪財星能否有機會等到家屬口中那個「最好的醫生」?家中房屋突然倒塌二死三傷,家族成員陳闖、陳雅和王志菊傷情嚴重。這個命運悲慘的家庭是否有在淚水中重振的機會?
  • 大安路818號的24小時,你可曾遇見?
    人生一世,也不過是一個又一個二十四小時的疊加,在這樣寶貴的光陰裡,我必須明白自己的選擇。—三毛 《送你一匹馬》 從黑夜到破曉從白晝到黃昏光影的交替陽光與星河的交替24小時看似很長卻也很短大安路818號的24小時你可曾留意過來讓官微帶你一一走過↓↓↓晨曉,陽光突破雲層帶來了新的一天,早起的鳥兒打破了靜謐一夜的校園
  • 《末日24小時》2016魔性回歸,發誓做最洋氣的早鳥兒!
    ▼Q1:「市面上隨處可見「爆笑」喜劇你為什麼必須選擇《末日24小時》?」★它孕育自上海最瘋狂和放浪不羈的戲劇團隊,人見人愛老少皆宜的口碑從2012年初演至今帶來年年爆場的上座率★它讓你發現,有一種觀演的心情,叫做狂笑與感動的一秒無縫切換★它擁有五個極具識別度的演員,1小時30分鐘切換花樣百變的造型,嬉笑怒罵演遍芸芸眾生★我們不想刻意思考生命,但生命又是一個我們不得不去思考的問題,與其哭著不如笑著思考
  • 《24小時:末路重生》:24小時究竟有多麼冗長?!
    文/夢裡詩書好萊塢級槍林彈雨的動作戲碼卻無從掩蓋其本質的空洞,《24小時:末路重生》說白了就是一部尤為套路的硬漢電影
  • 好影推薦|《夜班醫生》:都說急診室是看遍人間真實的地方
    這也是發生在急診室的故事,因為國情不同對於其中的醫療體系就不多評價,這部劇當年上映的時候可謂是引起過一陣不小的轟動,雖然在要求嚴謹的今天,我們仍會發現劇中在學術問題上可能有些小瑕疵,但在當初醫療劇試水的年代,已經算是神劇,可惜的是近幾年因為版權問題,《夜班醫生》僅有兩季在刪減後得以在國內上映,後幾季都暫無版權,令眾多影迷深感可惜。
  • 說出你的故事|最後一班地鐵 載走城市的故事
    《新城快報》與二更·更成都合作,在子夜的成都,記錄末班地鐵乘客的故事。」急診科的護士蒙蒙本來晚上10點就能交班,可她一直忙到11點才結束工作,從省醫院跑到中醫大省醫院地鐵站,她只用了不到3分鐘,因為11點7分就是末班地鐵了。
  • 臨終關懷|臺大7D病房的故事
    有個7D病房的故事。篇幅所限,我沒有在正文講,而移動到了自動回復的文稿。 可惜微信的自動回復文稿限制了300字,可能也沒把故事講明白。 那也行,今天專門一期來講這個故事。 7D病房又稱急診後送病房,也就是進了急診室之後各科都不想要的病人,就會進7D病房。
  • 加拿大急診室等8小時病人成"死人"!加拿大的醫療是不要錢,但是要命….
    加拿大衛生諮詢研究所周四公布的最新報告表明,bc省求診病人等候治療超過8小時,超於全國平均,2016年至2017年九成bc急診室病人,必須花費8.4小時。急診室等待病人成「死人」曾有媒體報導,bc省一名退休醫生dr. rajindar joneja在自己工作過的醫院急診室裡活活等死,由於joneja曾患非霍奇金淋巴瘤,由於化療造成心臟受損
  • 比利林恩:每個人都在講自己的故事
    每個人都想把比利林恩納入自己的故事中。沒有人嘗試去真的理解他。擴展或者修改這些在他們心裡運行已久的,約定俗成的故事,去接近比利林恩感受到的那些殘酷,會讓他們不安。 父母的故事裡,比利林恩是一個為國殺敵、讓人驕傲的兒子。這個故事也是小鎮鄰居想跟他們講的故事。「看到你的錄像,這幾天鎮上的人都在談論你,我們全家就跟名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