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熱難當,很多人千方百計避暑、享受清涼,然而對於頸椎病、腰腿痛、風溼性關節炎等秋冬易復發、夏季症狀緩解的患者來說,此時恰恰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
夏季病症一輕了,人們就容易放鬆治療,想起來就吃點藥,想不起來就算了,「好了傷疤忘了疼」。風溼骨病一般是寒症,在冬天症狀加重,此時機體也處在病理狀態中,冬天治療就是硬碰硬的治療,無論用藥還是理療,劑量都要加大,而收到的效果卻微乎其微。
相反,夏天的腸胃吸收比冬天要活躍,對藥效的提升也有加速作用。夏季氣溫升高,經脈和氣血都通暢、病情最虛弱、機體陽氣充沛,是抗病能力加強的有利時機,全面祛除體內的「風、寒、溼」邪,收到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這也正是中醫所提倡的「冬病夏治」原則。
「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中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素問·回氣調神論》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代謝旺盛的有利治療時機,調整人的陰陽平衡,使一些頑疾宿病得以治癒。
按照中醫的理論,風溼骨病多因風、寒、溼三氣阻滯經脈所致,而夏天的陽熱之氣對其有一定緩解作用。
現代醫學的風溼熱(風溼性關節炎)、類風溼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痛風等均屬痺症範疇。「痺症」一詞的由來要追溯到我國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在《素問·痺論》中有「風寒溼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之說。
「冬病夏治」風溼骨病的方法,冬病夏治採取的方法較多,中藥、針灸、理療、食療、穴位貼敷藥餅等等,都能取得較好的療效。冬病夏治不論是內服還是外治,都能起到鼓舞正氣、驅逐宿邪、痰飲和瘀血、疏通經絡、活血通脈、溫經散寒等作用,使人體陽氣充沛,抗寒能力增強,經絡氣血貫通,並可針對個體體質不同,通過藥物扶助人體的陽氣,糾正虛寒體質,使氣血流行通暢,水谷精微輸布正常,從而達到治本的目的。
摩美得妙濟丸它屬於傳統中藥的傳統劑型水丸,緩用丸劑,急用湯(取其穩而持久)。
腰酸、肢麻、緊、僵、痛,首選妙濟丸
防暑勿貪涼/暑熱雖難當,切忌野外、陽臺露宿,或離席睡地板,或睡覺時長時間以風扇、空調風直接迎吹,一時貪圖涼快,以致邪風入裡走竄筋骨引發疾患。
雨天避雨淋/夏季多雨,應做好防雨工作,避免雨淋。值工作勞累、劇烈運動後,要儘量避免淋雨,遇天氣不佳時應習慣帶傘具雨衣,衣物淋溼後及時更換。
避免潮溼環境/部分地區多潮溼,夏季多雨。為此,居室最好是向陽、通風、乾燥。平時應多開窗通風,床上被褥也應適時置於陽光下曝曬除去潮氣。同時不應長期處於水溼環境。
注意天氣驟變/夏季天氣多變,多風多雨。慢性風溼病患者對天氣因素較為敏感,受陰雨、颳風、寒冷、潮溼刺激時,可引發原病情的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