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孺國醫堂:中醫知識融合臨床保健 「冬病夏治」有了好去處

2021-02-13 興化電視臺民生直通車

【口導】在今年的新冠肺炎戰疫中,中醫治療法取得了顯著成效,而就在去年,我們興化也順利通過了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的覆核評審,興化的中醫事業可以說是源遠流長人才輩出,在此基礎上,我們還不斷的創新方式,讓中醫更多的惠及普通市民,今天我們就帶大家走進市婦幼保健院婦孺國醫堂,聽專業人士講解如何「冬病夏治」。

【正文】小樓是一位產後媽媽,寶寶已經15個多月了 ,生寶寶的時候是個大冬天,經常起夜哺乳,小樓覺得自己的腰有些不聽話了,特別是到了陰雨天,腰痛現象就會加劇,讓她十分苦惱。聽說婦幼保健院的婦孺國醫堂裡對此進行專業的調理,她一大早就趕過來找專家看看。

【同期】市婦幼保健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  成慧蘭  夏天的時候可以根據我們這個冬病夏治的情況做一些理療,比如說艾灸啊, 納療,因為夏天的時候陽氣最充足的時候,所以你說夏天的時候補陽氣是非常非常好的。

【正文】成慧蘭醫師在中醫養生保健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多篇論文在省級市級刊物上發表獲獎。聽了成醫生的建議,小樓覺得冬病夏治這一說法很在理,她刷卡辦理了一個艾灸療程。艾灸是中醫針灸療法中的灸法,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灸材料產生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紊亂的人體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婦孺國醫堂的康復師們給小樓選擇的是手灸療法,將點燃的艾條一端對準小樓的腰部穴位,灸至腰部皮膚微微發紅,腰部感覺熱熱的。

【現場同期】 康復師  陸慶霞  

 那我們腰痛不適的話,可以通過我們這個手灸,通過這個艾的熱力啊跟藥物作用,能夠刺激這個穴位和疼痛部位,達到溫經散寒、扶陽固脫、消淤解散的這個作用,能夠明顯地緩解這個腰痛的不適。】

【正文】現代人離不開電子產品,長時間玩手機,玩電腦,這頸椎問題一直困擾著大家,頸椎病發病初期是脖子僵硬,後期慢慢的開始頭暈,心慌、而且肩膀和胳膊都發麻,有時候連拿個筷子都拿不穩,走路的時候感覺像踩棉花,真的是備受煎熬。馬女士是一名文字工作者,長期伏案工作,再加上辦公室和家裡都正常開了空調,導致頸椎病犯了,她是頭暈嘔吐,睡不好吃不下十分難受。

【同期】患者  馬女士   相對於我們中國的中醫和西醫,我還是更相信我們的中醫。

【正文】除了女士,孩子也是婦孺國醫堂的保健重點。高女士家的寶寶這幾天怎麼也打不起精神來,奶也餵不下,還經常拉肚子,幾天下來,寶寶的小臉日漸消瘦,聽說有小兒推拿這一理療方法,又擔心私人機構不專業,聽說婦孺國醫堂也有小兒推拿,一大早就帶著寶寶來做推拿。

【現場同期】市婦幼保健院兒保科醫生  紀冬存  

這個寶寶是一個消化不良的寶寶還帶有一點嘔吐,所以給他做一下手上的穴位,給他推一下五經,首先做的就是大拇指,大拇指揉完面或揉側面,都是屬於脾經,通常的做法就是從指間推向指根,這是一個健脾的穴位 … (下一句聲音減弱)】

【同期】市民  高女士 外面也有很多小兒推拿,我更相信婦幼保健站這個推拿,寶寶將有點不舒服,我就把寶寶帶來推拿。

【正文】看了這麼多,你是否也想去婦孺國醫堂看看,給專家們把把脈,改善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呢?據了解,婦孺國醫堂開設了中醫兒科、中醫婦科專科等科室,用中醫理療的手法治癒了許多久病不治的病人,幫助許多患者解決了多年的困惱。

【同期】市婦幼保健院 婦孺國醫堂 主任 馬桂琴    我們國醫堂自5月22日運營來,運用中醫的手法,對前來就診的病人進行診療,得到了患者的認可,我們也將中醫藥知識融合到臨床保健和慢病管理當中,讓更多的患者得到實實在在的綠色服務。

相關焦點

  • 冬病夏治:風溼骨病首選宮廷秘方——妙濟丸
    盛夏酷熱難當,很多人千方百計避暑、享受清涼,然而對於頸椎病、腰腿痛、風溼性關節炎等秋冬易復發、夏季症狀緩解的患者來說,此時恰恰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這也正是中醫所提倡的「冬病夏治」原則。「冬病夏治」是我國傳統中醫中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素問·回氣調神論》云:「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利用夏季氣溫高,機體陽氣充沛、代謝旺盛的有利治療時機,調整人的陰陽平衡,使一些頑疾宿病得以治癒。按照中醫的理論,風溼骨病多因風、寒、溼三氣阻滯經脈所致,而夏天的陽熱之氣對其有一定緩解作用。
  • 什麼叫冬病夏治?
    哮喘、過敏性鼻炎是目前難治之症,病程短則幾年,長則幾十年,且易反覆發作,正氣虛時易誘發,所以,中醫認為:「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此,要有耐心堅持治療。各地天灸經驗認為艾灸或貼藥年限長、次數多,則其療效高,效果更好,因此至少要堅持三年。三伏灸是利用「冬病夏治」原理,在夏天治療冬天好發的疾病,以預防和減少病症在冬季發作。
  • 《同仁堂》中醫養生保健科普知識講座
    「預防勝於治療~養生促進健康」掌握中醫養生知識,更好的幫助我們調理身體,預防疾病!
  • 【必看】冬病夏治明天開貼!內附敷貼注意事項
    1、 冬病夏治敷貼時機及時間?2016年冬病夏治敷貼治療時間為:7月7日(頭伏加強)、7月17日成人一般貼1-5小時,兒童(12周歲以下)貼0.5-1小時,具體貼敷時間根據患者皮膚反應而定,一般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病人如自覺貼藥處有明顯不適感
  • 中醫養生保健學 中醫養生保健
    「養」指保養、調養、補養、護養之意,「生」指生命、生存、生長之意,「保健」即保持健康。簡單而言,「養生保健」就是保養生命、保持健康。養生保健活動貫穿於人的生、長、壯、老、已的全過程,是根據生命發展規律,通過調節飲食、活動形體、調養精神、調適環境等多種方法或手段以達到保養生命保持健康、減少疾病、延年益壽目的所進行的一種綜合性的強身益壽活動。
  • --斌斌扶陽中醫診所
    ✐何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氣候炎熱、人體陽氣最旺盛的客觀條件,用特定的中藥在特定的穴位上貼藥以治療某些疾病的治療方法。三伏貼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冬病夏治」治療的禁忌症有哪些? 1、有嚴重心、肝、腎、腦疾病患者、惡性腫瘤患者、嚴重糖尿病患者、嚴重過敏體質者、皮膚長有皰、癤或皮膚有破損者。
  • 市婦幼國醫堂針對疫情製作了中藥茶包和避瘟香囊
    市婦幼國醫堂針對疫情製作了中藥茶包和避瘟香囊自1月24日以來,短短十幾天的時間,一場疫情,改變了十幾億人的生活方式。從跨年狂歡到閉門不出人人自危,一夜之間不起眼的口罩成為了稀缺物資。當醫生們前僕後繼地奔赴疫戰第一線時,中國傳統的中醫並沒有袖手旁觀。近來,中醫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療效良好的報導層出不窮,這讓我們中醫人和信賴中醫的朋友們倍受鼓舞。
  • 【中醫臨床個案研究範式探討】 主講:林傳權博士, 主持:李燦輝博士.紐約中醫論壇
    中醫還是需要以中醫的理論與方法指導臨床。王少白 糖針 紐約 10:09 PM治好病人是臨床醫生的最大科研,謝謝主持人能邀請到有這麼好題目的教授講座蘇紅 美國 10:10 PM@林傳權 廣中醫 中國[貼圖] 謝謝您的精彩演講。
  • 今日霜降 | 秋將逝 冬將至
    老年人入秋後要注意膝關節的保健。首先應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防寒;其次要進行合理的體育鍛鍊,如打太極拳、慢跑、做體操等,活動以身體舒適、微有汗出為度,且貴在持之以恆。霜降已進入深秋之季,秋季五行屬金,對應五臟為肺。中醫認為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因而此時應當平補。霜降節氣倡導飲食多樣,可食用以下食物進行食療。
  • 福田「中醫健康菜單」出爐了,請你點餐,就醫更簡單
    此外,廣州中醫藥大學深圳醫院還將面向廣大居民開展 「中醫健康菜單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機關、進萬家」系列活動,為深圳市民提供定製式中醫健康服務。據了解,本次活動包含中醫健康菜單、健康直播間啟動,中醫名醫義診和中醫適宜技術體驗,其中中醫藥菜單是一大特色。
  • 純粹中醫|2017年三伏天灸時間
    每年的三伏天都是冬病夏治的日子,所謂的三伏天炙,就是此時的一種運用天炙治病的療法。
  • 這位70後臺胞來寶山掛職,「我有顆愛臺灣也愛祖國大陸的心」
    他的辦公室內有股淡淡中藥香,這是月浦社區製作的香囊。原來,他在那裡調研安寧療護服務時,為了讓臨終關懷病人能生活得更舒適,謝國群建議製作一些中藥香囊,並幫忙開了方子:冰片、石菖蒲、樟腦、薄荷、木香、沉香、丁香等。「掛在病房中,可以起到疏肝理氣、散結止痛、開竅醒腦作用。」「我是來做事的,不是來做客的,更不是來作秀的。」採訪中,謝國群多次提到「要把自己專業知識用在工作中去」。
  • 冬令進補,不治已病,治未病
    《黃帝內經·四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意思是說在寒冷的冬季這三個月裡頭,因為陽氣閉藏,天氣寒冷,我們必須要保暖避免失溫或陽氣耗散。冬令進補是一種預防醫學的概念中醫強調「不治已病,治未病」,也重視順應節氣「春夏養陰,秋冬養陽」。在寒冷的季節養生要照顧身體的陽氣,注重保暖。
  • 感恩有您,中醫事業更加美好!
    我們的感恩節:沒有火雞,可我們有感恩節紅包。不得不說,中國人過節永遠離不開紅包和餃子,很俗,但是我喜歡!感恩節只是個形式,過與不過,無關緊要,要緊的是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如果問:你的心中最感恩的人是誰?小板凳說:感恩手機,當你的主人把你揣在兜兜裡的時候,我就知道那娃兒要下車了,我就要有座位坐了。
  •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白蘿蔔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古時候也有「蘿蔔上市,郎中下市」的說法。
  • B肝病毒攜帶者的中醫調理、保健與臨床病案
    原用於婦科病,胎前產後,月經不調,衝任虛虧,肝腎不足諸病。近代引申應用於慢性肝炎、B肝病毒攜帶者之保健調理。        3.一貫煎:清·魏之琇,見《續名醫類案》卷十八。組成:北沙參、麥冬、當歸、生地、枸杞子、川楝子。功能滋陰疏肝。主治:肝腎陰虛,氣滯不運,胸脘脅痛,吞酸吐苦,咽幹口燥,舌紅少津,脈細弱或虛弦者。口苦燥者可加黃連。
  • 糖尿病中醫保健
    我國中醫是經歷過歷史的長河的洗禮,一直延續保留至今,中醫它是一種符合萬物自然規律的一種療法。
  • 王能治:中醫療法有助於提高腎癌存活率
    環顧當今中西醫治療癌症的現狀,臨床的手術、放化療等西醫治療,是治療癌症的常見方式。但對於晚期癌細胞擴散的患者來說,手術與放療等局部治療方法,只能通過對縮小癌灶,減輕患者痛苦,但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患者機體內游離的癌細胞,幫助患者實現標本兼治,延長患者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