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每年陽曆10月23日左右
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
是秋季到冬季的過度節氣
霜降時節,由於寒冷刺激,人體植物神經功能易紊亂。深秋及冬天外出,氣溫較低,且難免吞入一些冷空氣,可引起胃腸黏膜血管收縮,使其缺血缺氧,破壞胃腸黏膜的屏障功能,不但對潰瘍的修復不利,還可導致新的潰瘍出現。寒冷的季節裡,常有人以燒酒禦寒,這樣更加刺激胃黏膜,可使潰瘍面擴大,使病情加重,甚則引起消化道出血。因此,潰瘍病人在寒冷的深秋及冬天要特別注意保養。
此時天氣寒冷,老年人極易患上「老寒腿」即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老年人入秋後要注意膝關節的保健。首先應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防寒;其次要進行合理的體育鍛鍊,如打太極拳、慢跑、做體操等,活動以身體舒適、微有汗出為度,且貴在持之以恆。
霜降已進入深秋之季,秋季五行屬金,對應五臟為肺。中醫認為春要升補,夏要清補,長夏要淡補,秋要平補,冬要溫補,因而此時應當平補。
霜降節氣倡導飲食多樣,可食用以下食物進行食療。大棗、豆腐、白菜、牛奶、胡蘿蔔可健脾和胃;蘋果、柚子、橘子、菠蘿可防脂肪積聚,生津止渴;海帶、紫菜、黑豆、黃豆、綠豆、赤豆、小米可防血管硬化;核桃、榛子、松子、板慄、花生等堅果類食品有益骨質健康;人參健脾丸、參苓白朮丸、四君子丸、香砂養胃丸健脾養胃。
將紅薯洗乾淨,連皮切成小塊,加水與粳米同煮稀粥,以薯爛米熟為度,待粥將成時加入白糖,再煮二三沸即可。
先以溫水將海參浸泡數小時,剖洗乾淨,切成細片,與粳米(或糯米)同放入砂鍋,加水500~800毫升,以文火煮至參爛粥稠。
將胡蘿蔔洗淨切碎,與粳米同入砂鍋加水,用武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
霜降時節天氣漸寒,氣候乾燥,易引發某些痼疾。下面介紹幾種疾病的霜降調治法
偏頭痛是常見的血管性頭痛,秋季氣候乾燥,常會引發此類痼疾。
將蘿蔔洗淨切碎,搗爛取汁,加入冰片調勻,備用。使用時先令患者仰臥,然後取汁緩緩注入鼻孔,左痛注右,右痛注左。
將牛蒡子炒熟,研為細末,每服9克,每日兩次,開水衝服。
腰痛可能是幾十種疾病共有的臨床表現之一。人體頭頸、雙上肢及軀幹的重量全部由腰承擔,腰部又是連接胸腔、腹腔、盆腔的中樞地帶。因此,腰痛可以是這些結構中的組織、器官病變的表現。
將絲瓜藤焙乾,研為細末,每服3克,每日兩次,黃酒送服。
將刀豆根洗淨,加酒、水各半,煎湯飲服。每日1~2劑
《跟著節氣過日子》
本書將現代醫學知識與傳統養生理念有機融合,指導人們在四季節氣中科學合理地安排日常飲食起居。
青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