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裡,還有不少驢友堅持戶外運動,但是如果裝備準備的不夠充分,身體的組織的末梢(手、腳、耳、鼻等處)由於散熱較快而血液循環又不暢,容易出現凍傷。
凍傷按其嚴重程度分為四度:
一度凍傷及皮膚表層,患處刺痛並漸感麻木,皮膚僵硬蒼白或出現藍色斑點,恢復溫度後會有充血和水腫現象。
二度凍傷達真皮層,患處紅、腫、痛,數小時後會起水泡。
三度凍傷深達皮下組織,患處皮膚呈青紫、紫紅或藍色,皮膚會逐步變黑、壞死。
四度凍傷是最嚴重的凍傷,肌膚甚至骨都受到損害,皮膚呈紫黑或青灰色,隨即組織壞死,可能導致截肢。
凍傷可伴隨著失溫現象,急救時應先處理後者。單純的凍傷可按下述方法救治。可用體溫溫暖,但對三度以上的凍傷者施溫者要注意時間不能長。一般為30-40度的溫水漫泡患處或以溫毛巾熱敷,水溫不能高,也不可用火烤使患處溫暖,傷處受熱過快會產生劇痛。當患處恢復血色和知覺後停止復,在傷處塗上凍傷藥膏,然後用紗布或質地柔軟的衣物輕裹患處。特別注意不可摩擦或按揉患處,也不要挑破水皰。有很多人以為用雪擦拭患處可以快速升溫,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凍傷部位處理後不宜暴露於寒冷中,要注意保暖,更不要以解凍的腳走路。
凍傷的預防:
風雪天外出戴上手套、防寒帽,防寒帽最好是能護住耳朵的,否則應戴上耳朵罩;保持腳部的溫暖乾燥,襪子溼了及時更換;風大時停止活動,找個避風的地方休息;經常按摩揉搓易凍傷不為以促進血液循環;在高海拔地區,由於空氣稀薄,組織缺氧和血液循環不暢更易導致凍傷,此時能吸氧補充則為最佳。
山野評論:人的耐寒能力雖然是有一定限度的,體質不同的人對寒冷刺激的反應也是有差別的,但通過鍛鍊可以提高機體對寒冷的耐受性這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如何邁開耐寒鍛鍊的第一步?這個問題等寒冷到來之後再考慮就已經晚了。因為氣溫的變化是逐漸由高到低的,人們的鍛鍊也必須採取逐步使機體適應寒冷的辦法。如果一個人能堅持從熱天到冷天每天清晨不間斷地到野外走一走,深沉地去呼吸一下室外的新鮮空氣,那他的耐寒能力也是會逐漸提高的。
在野外不小心被蜈蚣等蠹蟲咬傷,應該立即用___衝洗傷口?
A. 酒精 B. 清水 C. 肥皂水 D. 鹽水
關注「山野中國戶外」(shanyechina)成功後,回復「蜈蚣」自動獲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