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記憶中的芝麻糖 它「變」了

2021-02-26 招遠民生視線

你記憶中的芝麻糖 ,它「變」了

【導語】芝麻糖作為傳統的休閒小吃,老少皆宜,深得大家的喜愛。但是呢,大部分芝麻糖都是小作坊生產的,所以有的人對生產過程中的衛生是否達標存在些許擔憂。【正文】辛莊鎮水盤村,作為我市的芝麻糖之鄉,有著遍布村子的芝麻糖小作坊,數量眾多。面對社會上對芝麻糖質量的擔憂,去年以來,村裡組織對加工點進行了提升改造,目前這些芝麻糖的「產房」,可是有了不一樣的改變。

【同期】辛莊鎮水盤村村支書 劉耀進:我們村一共有30戶芝麻糖小作坊,他們已經經營了三十多年,以前衛生條件都不過關,個人作坊非常分散。今年通過市場監管局和鎮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們村對芝麻糖小作坊,進行了改造,所有的衛生條件絕對過關了,我們村的芝麻糖,絕對稱得上世界第一。

【正文】劉耀進作為村支書,對村裡的幾十戶芝麻糖小作坊都十分了解,他首先帶我們來到了雙生塘坊,看芝麻糖今年「不一樣」的生產過程。

【同期】雙生塘坊 劉廣生:咱這芝麻糖,是從我叔叔那時候,就開始做了,三輩了,我是跟我叔叔學的,咱這芝麻糖沒有任何添加劑。水盤芝麻糖第一步是把玉米面和小麥芽熬製,以後進行發酵,然後進行淋漿熬製,熬製到一定的火候,進行炒糖,炒完以後,就是開始成型,抻糖,分切,最後就是涼透,沾上芝麻,進行檢驗包裝。

【正文】大粒香甜的芝麻,乾淨衛生的製作環境,精美別致的包裝,讓今年的水盤芝麻糖有了不一樣的風味。

【同期】招遠市辛莊市場監管所執法人員馮國明:辛莊市場監管所全面依靠市局和鎮政府,高標準建成了水盤芝麻糖小作坊加工園區,牽頭對該村30戶粗放原始芝麻糖加工小作坊,進行統一規劃改造,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提升生產工藝和食品質量標準,經常性展開業戶培訓和日常檢查,幫助該村芝麻糖加工作坊達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

【正文】如今,在市場監管所的監督管理下,芝麻糖加工流程更加規範,芝麻糖的衛生質量也就更加可靠了。

相關焦點

  • 安慶味道:芝麻糖
    天光暗啞下周身盈滿的都是芝麻的香味,糖稀在鍋中翻滾鼓泡,咕嚕咕嚕地催促母親把芝麻放進去。一口鐵鍋,幾塊隔板,待芝麻與糖融合,便要迅速把他們倒進準備好的方形隔板中,繼而壓平定型,乘著熱趕緊切片,這會兒可需要注意控制速度與力道。
  • 有故事的瑞昌人:偷吃過年的酥豆點棗芝麻糖,幹得快招得也很快!
    路過超市,順手買包芝麻糖,回到家,兒子喜歡吃。大凡甜的食品,我都喜歡吃,天生愛吃糖,糕點也都喜歡,尤其酥豆點棗芝麻糖,一個比一個中意。(圖片來源網絡)小時候,家裡兄弟姐妹很多,快過年貌似現在的光景,父親總會買些酥豆點棗芝麻糖,說是除夕夜一大家人守歲,喝喝茶,吃吃點心。
  • 重工夜讀|記憶中的大足站
    它始建於1952年,是位於成渝鐵路線上的一個三等車站。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目睹了它的發展與變遷,同時它也見證了我的成長與改變。記憶中大足火車站的站臺很長,一眼也望不到頭。每當有火車通過時,我便會駐足靜靜地等待,火車來時我會佇立在鐵道邊,細數通過的火車有多少車廂。記憶中,大足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車站。上小學時,一次放學回家途中,候車室外一群特殊旅客吸引了我的目光。
  • 記憶鞏固:如何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
    人腦只能儲存大約30秒的短期記憶,所以如果你想記住任何東西,重要的信息必須轉移到長期記憶中。為了理解記憶鞏固是如何起作用的,首先了解神經突觸在大腦中的工作方式是很有幫助的。把它想像成一個傳導電流的電氣系統:在神經遞質的幫助下,神經突觸將信號從一個神經元傳遞到另一個神經元。信號傳遞得越頻繁,突觸就越強。這一過程被稱為增強,被認為在學習和記憶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 驚人揭秘:記憶根本不在大腦中
    以全息影像觀點來審視我們的視覺機能,結論可能會令你大吃一驚。當我們看到一個蘋果時,並不是我們在後腦勺和視網膜背面「看見」了它,蘋果及一切外在都是以類似於全息影像的幹涉波構成的,我們的視網膜就像那束雷射,可以把幹涉波轉換成虛擬的3D影像,並和蘋果的實際影像相重疊。正是靠這種虛擬知覺,我們才能伸手去觸碰到這個蘋果,而且是蘋果的實際位置,而非在腦中的某個區域。
  • 隨風而去的記憶(2015)
    光陰似箭,眨眼間,2015就在月圓月缺、花開花落中過去,這一年有收穫也有遺憾。
  • 尋味|記憶中那些必備的年菜
    在每個人的童年記憶裡年味兒是有著非常深刻的記憶
  • 記憶神器:Anki
    Anki的開發者是一位日語學習者,在學習新語言的過程中,大腦的不斷遺忘讓他感到十分挫敗,於是他基於大腦的遺忘機制,編寫了這樣的一個軟體。經過數年的完善發展,Anki已經成為風靡全世界的記憶神器!Anki的記憶卡片有正反兩面,正面是問題,背面為答案,當我們學習時,先看到問題,刺激大腦進行主動的回想,然後再翻轉卡片,核對答案。之後我們根據自己對於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評估,選擇不同的複習時間。
  • 記憶中的幸福年
    「穿新衣過大年,炮竹聲聲辭舊歲」這是我記憶中過新年的難忘影像。
  • 旋轉陀螺:記憶中的小夥伴
    記憶中,小時候的玩具品種並不多,但我們總能樂此不疲的玩很久。打陀螺就是其中最活躍的一篇。
  •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關於紅年桔的酸甜記憶,就是新年的感覺…
    我對過年的記憶,總少不了年桔的影子,記下它,就記下了那又酸又甜的歲月……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 攝在我們家鄉話中,「橘」「桔」與「吉」是同音字,又與民間吉利的口彩相吻合,歷來成為禮儀儀式上的「貢品」。尤其是一年之始,幾乎家家都會在門口、灶頭、天井、神臺等位置上吊掛年桔。爸爸會把年桔、大蒜苗、紅包綁在一起,吊掛起來,寄寓新年大吉大利、吉祥如意。吊年桔、貼對聯,這是我最樂意幹的活,醉翁之意在於那紅紅的年桔。媽媽總會提前說:「年桔剛好足夠,你姐弟倆不要偷吃哦。」
  • 「炸年糕」,記憶中的家鄉味道
    那遙遠的小村莊,是我魂牽夢繞的家鄉,無論時過多久,那份深情的記憶時刻那樣清晰;無論行走多遠,只有家鄉是心底最柔軟的地方。記得小時候,最喜歡過年,因為只有過年才能穿上新衣服,才能吃上媽媽做的炸年糕。那是一種酥嫩香甜的味道,那是一種家鄉特有的味道,那是一種飽含媽媽濃濃愛意的味道,那是一種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
  • 再見,大西門|你留下的記憶永遠保鮮.
    記憶中的味道是無可取代的可總有一些味道在我們熟悉之後
  • ●記憶中的黃陵縣老城門洞
    隨著時間的推移流失,許多東西都沒有了,連記憶也沒有。     我對老城門洞的記憶綿長悠遠是因為我小時一直住在城門洞坡東焦家的院子裡,學校卻在老上城城牆底下,去上學每天都要經過城門洞。城門洞聽說原為三層,我隱隱約約記得有兩層。後來就是個洞了。那時城關僱用的張紅遠,據說是個老紅軍會站在城門洞上面用擴音器(喇叭)大聲講話。內容千篇一律,「家屬,市民打掃衛生了,在某某地方集合。」等等。
  • 明信片活動|照片記憶
    [每一張照片 都是時光的標本]第一期活動@我所想的&你所看的有人說,最美的不是照片本身,而是它幫你留住的記憶。照片表達的太多,留下來的終究是你最美的記憶。2016年結束了留下的是一張張照片和照片背後或深或淺的記憶於你而言攝影意味著什麼呢你所保存的一張張照片又有著怎樣的記憶呢?
  • 火爐邊,兒時的記憶在重演
    從前在冬天,無論走進新疆哪一戶人家裡,迎接你的是一屋子的溫暖,而這溫暖的源頭便是那一方盤踞在屋子一角的火爐。雖然現在的冬天有暖氣,卻沒有了曾經記憶裡的那種感覺!火爐呈方形或者橢圓形,在它的上方,有一條可以摺疊的鐵筒從樓板上垂吊下來,鐵筒下方有掛鈎,掛著一把黝黑髮亮的鐵水壺。人們不僅可以圍著火爐烤火取暖,還能熱上一壺水。
  • 臺北|記憶中夢開始的地方
    臺灣是日月潭的薄霧,是阿里山的姑娘,是羅大佑《鹿港小鎮》「我的家鄉沒有霓虹燈」,是陳綺貞的《九份的咖啡館》,也是阿信的「一離開臺北,卻又想念臺北」……在這段交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還仍然清楚的浮現在眼前。現在的我,一提起臺北,可以有講不完的話題,以及無法言說的想念。我在那裡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是了解了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 巴黎聖母院,你在我們記憶中的樣子
    新華社記者高靜攝夜幕下的巴黎聖母院主體建築不斷冒出白色煙霧,空氣中瀰漫著刺鼻的氣味。在巴黎聖母院附近,數百人跪在地上禱告,有人在啜泣,有人眼含淚花。巴黎市民尼古拉說:「今天是所有巴黎人傷心的一天,我們祈禱巴黎聖母院大火儘早熄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