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灶、農家鍋,過年回家體驗兒時的味道……

2021-02-16 紅火楚雄文旅資訊

小時候,每到做飯時,總會蹲在泥土砌成的柴火灶旁給外婆打下手,幫忙添柴燒火。聽著柴火聲、炒菜聲,時不時吞著口水,伺機偷上幾嘴,是我們兒時最幸福的時刻。

在農村,家家都有柴火灶,大多用泥土堆砌而成。《說文解字》中說:灶,炊穴也。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先祖發明鑽木取火後,慢慢學會用土將火圍起來煮食,這就是最初的灶,也是漢字象形文字「灶」的來源。

柴火灶的前方,放置著矮條凳,專門給燒火的人坐。條凳旁邊的牆角碼著一堆乾柴火,有松木、雜木、玉米杆等。柴火堆旁則放置著幾件生火的用具,吹火筒、火鉗、火鏟等。煙囪也是靠牆而上,穿過木樓瓦頂,露天送煙。

以前沒有鼓風機,外婆的柴火灶加氧助燃全靠吹火筒,它是一截兩尺左右長的竹筒,有三個竹節,前兩個竹節打通,第三個竹節鑽一個小孔,一頭吹氣一頭通氣。外婆說我小時候最喜歡幫她吹火筒,鼓著腮幫使力吹,漲得滿臉通紅。

生活中,我們常用「柴米油鹽醬醋茶」來形容過日子,而這七項全都歸於灶上,灶就是過日子的主要組成部分。外婆是一個傳統的家庭主婦,燒火做飯,讓我們吃飽吃好,是她最重要的事。

每天清晨或傍晚,繫著圍裙的外婆就在煙燻火燎的灶房裡不停忙碌,為一大家子準備飯菜。除了一日三餐,外婆還需照顧孩子們的饞嘴,最常吃的有青豆燜飯、油炸糯米餅、煮湯圓,偶爾還能吃上幾頓紅糖水煮雞蛋。


記憶中的火塘,總跟燒玉米、燒洋芋、烤紅薯聯繫在一起,待柴火燃旺,丟幾個洋芋、紅薯進去。等把飯菜做好,洋芋、紅薯也可以出灶了,滿滿一層灰也抵擋不住它的誘人香味,顧不上將火灰撣淨,掰開就吃,滿口生香,回味無窮。

由於灶是熟食的主要來源,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容易使人產生敬畏,因此便有了「吃灶飯,拜灶君」的傳統。特別是過年的時候,每天早晚要點香燭拜灶公祈福,並全天燒火煮食,把灶火燒得旺旺的,祝願家人在新的一年裡,福旺、財旺、事事旺。

相關焦點

  • 柴火灶、農家鍋,過年回家找尋兒時的味道……
    投稿方式:小編微信號LC0878或者郵箱:157870701@qq.com                       小時候,每到做飯時,總會蹲在泥土砌成的柴火灶旁給外婆打下手,幫忙劈柴添柴燒火。聽著柴火聲、炒菜聲,時不時吞著口水,伺機還偷上幾嘴,那是我們兒時最幸福的時刻。
  • 想念兒時砧板肉的味道
    所以,當時流行一句話:「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小孩為什麼盼過年,因為過年有好吃的,能吃到香噴噴的白米飯,能吃到渴盼已久的肉,甚至能吃到紙包糖。因為過年有新衣服穿,新衣新褲,還有媽媽親手做的棉鞋,感覺特別暖和,精神倍兒爽。因為過年了,孩子們不用上學,可以瘋玩,打雪仗,捉迷藏,大人也不會管。
  • 東北往事:婆婆丁,兒時的味道
    每到春天,最期待的事情莫過於看到有小草、野菜偷偷的露出嫩芽兒,那種帶給人的希望和喜悅是很獨特的。其中婆婆丁是我最喜歡找尋的一種。 小時候在東北農村,特別盼望春天的到來。我們通常會在田間小路邊兒、山坡、大壩上去挖。春天還很冷,風也大。手會被懂得通紅刺癢,有時筐會被大風颳跑,大家就笑著滿地裡追筐。家裡要是恰巧農忙,還要偷偷的跑去。但這一切都是那麼有趣,那麼充滿誘惑。挖回來的婆婆丁要用水多泡泡,洗乾淨了上桌,炸一碗雞蛋醬或者豆腐醬,那就是特別有儀式感的一道美味佳餚了。
  • 【薦讀】陳培元:有家鄉的味道才是過年
    有家鄉的味道才是過年 ——鄂前旗 陳培元回家過年!一定要回家過年!家有年的味道,家有親人問候,有父親的關注,有母親的守候……逃離了喧囂的鬧市,我向家鄉奔去。我的家鄉在鄂託克前旗,那裡地廣天藍,水草豐美,沒有過重的生活壓力,也沒有讓人喘不過氣的生活節奏,只有濃濃的恬靜與淳美,有讓人永遠不會忘記的年味!
  • 蓉漂過年不回家,就來田園印象感受川味鄉愁九鬥碗!
    來,戳下方視頻,隔著屏幕體驗下九鬥碗上場~過年不回家,一樣能加入春節「氣氛組」!作為中國第一家以及規模最大的巴蜀農耕文化主題餐廳,田園印象將農耕文化與民間美食結合,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鳴堂記憶的精髓,在盡享美食的同時,感受即將失傳的傳統技藝。經過多年發展,田園印象現已成為在餐飲界頗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知名品牌。
  • 倡導就地過年,家鄉的味道我們負責送到!
    不到一個月,就要過年了。乾燥、寒冷的空氣中,突然就有了一點過年的味道。原本,去年春節那些缺失了的相聚,今年一直覺得可以補回來,但眼下的情況似乎並沒有那麼樂觀,一些地區突然就嚴峻了起來,讓今年的返程計劃增加了許多不確定性,非必要不返鄉,多地倡導就地過年。疫情,真的一點也不能鬆懈。
  • 心安即是歸處丨母親寄來蘑菇木耳等老家特產,家鄉味道陪伴陸建過年
    今年沒法回老家過年,陸建的母親從遼寧撫順給她快遞來了蘑菇、木耳、松子、榛子等老家特產,讓遠在膠州的她也能吃到家鄉的味道。
  • 火車·悅讀|女兒,爸爸開著火車先送他們回家過年
    對於離鄉的遊子,即使穿過湧動的人潮,跨過千山萬水也要回家團聚。對於許多默默無聞的鐵路人,春運的另外一個名字,是責任和奉獻。父親是一名火車司機。我在很小的時候,便對春運有著模糊的印象,而這印象並不只來自春運本身,還有對父親的「不滿」和「抱怨」。小時候很難在家中看到父親,特別是過年過節本該家人團聚的時候。當別人家的年味兒節味兒都散了的時候,我們家才會伴著父親的回來而開始。
  • 吃客 | 兒時的味道
    JC問道「一碗小時候味道的餛飩,這應該不是問題吧」聽完旦總的話後,JC沉思了一會,便讓旦總去休息了,之後便開始了忙碌的準備。沒多久,食材都已經在檯面上擺放整齊,經過一頓忙活之後,一碗碗香噴噴的餛飩就出鍋了(為什麼有這麼多碗,畢竟802的吃貨在照顧客人的時候一定不會忘記自己的),旦總嘗了一口餛飩,說道:「味道挺好的
  • 春節回家過年圖片,2021回家過年說說
    ,我媽說要是疫情不嚴重還是希望你過年回家的,要是嚴重的話就算了,畢竟路上太不安全了,唉!很偶然的去年過年回家的路上看了我不是藥神,在火車上哭到稀裡譁啦,公交車上聽這首歌眼淚也止不住原本為過年回家準備的,路上防暈車的蔓越莓
  • 從常回家看看到就地過年 | 新春絮語
    今年過年是就地過年,多年前春晚提倡大家《常回家看看》,今年情況特殊就成了就地過年,過年越過越沒有味道,只是公眾號的推送提醒著我過年的腳步,要麼年度總結
  • 當王者榮耀的英雄不能回家過年……
    小孩童熱熱鬧鬧地討要紅包,長輩們歡歡喜喜地包上壓歲錢,過年最喜慶的畫面不過如此。雖然小時候的紅包只是摸了摸紅包殼就上交給了父母「保管」,但是對於中國人來說,紅包承載了家人美好的祝福和祈盼,其中寄託的情感歸屬已傳承了千百年。
  • 年的味道,我知道
    哭著說著也希望能回家過年,不要去玩,就要回家。對於冬天出生的他來說,最喜歡冬天,寫作文也寫喜歡冬天,每次和家裡人通話都是圍繞著想看雪啊,想回家啊,想和哥哥玩啊等等。嗯,從小長在廣州這個沒有冬天的城市裡,盼望著回老家過冬的這個願望一直是如此的強烈,從未改變過。
  • 還有112天,做完這件大事,你就可以回家過年了!
    不過好消息是年關歲末做完這件大事你就可以回家過年啦~那就是:公司年會! 出鍋後的燜魚,冒著熱氣兒,澆上秘制的澆汁兒,鮮香四溢,還有淡淡果香透過嗅覺挑撥著味蕾!潔白的雞肉,最好的還原了雞肉原本的味道,吃起來鮮嫩肥美!
  • 他賣臭豆腐乳30年 從養活家人到現在只為留住兒時味道
    老人告訴記者,他20歲時跟在村裡一位老人學做豆腐,老人見小阮人老實勤快,在他學徒2年後,老人準備將自己做臭豆腐乳的技術傳給他。現在做豆腐的多,你以後就專做臭豆腐乳,手藝做得好,能養活你一家人。他說城裡人都喜歡他的臭豆腐乳味道,特別是一些老人,雖然聞起來特別的臭,但吃起來卻特別的香。百吃不厭,吃在嘴裡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
  • 蛋餃的香氣,就是過年的味道
    周新農貿市場的這家肉魚綜合店,產品就蛋餃、肉丸、百葉包、肉釀麵筋這幾樣,簡簡單單十幾年如一日,每天都能賣脫銷。幾款招牌都沒有存貨,全都得當日新鮮調餡現場製作,急也急不來。肥瘦相間的腿肉,調味相對清淡,買回家或蒸或燉按需加工,吸收湯汁後混合著蛋皮的香味,就成了縈繞在心間的獨特年味。地址:槐古支路與順興弄交叉口
  • 說過年
    牛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新冠肺炎警報又泛起,你是否對於過年變得敏感而牴觸?特別是漂泊的遊子對於是否回故鄉,像年味兒的魚刺如梗在喉。
  • 我不想回家過年了
    咱中國人有句話,叫「有錢沒錢,回家過年」。「回家過年」,似乎一直是國人融入骨血的共識。每年年關將近之時,不知有多少徘徊在外的遊子,背上繁重行囊,穿越人潮熙攘,從他鄉到故鄉,最終團聚一堂,歡歡喜喜過大年。
  • 《回家過年》 文:志在千裡
    回家過年,華廈兒女喊了幾千年,回家過年,思鄉的情感掛滿笑臉!雖說是好男兒四誨為家,但那是個漂泊的家,是個孤獨的家。雖處在繁華的大都市,怎比得上生我養我故鄉的家!回家過年,哪怕是假期短短幾天,哪怕是旅途迢迢幾千,哪怕是再花更多的錢,都阻擋不了遊子歸心似箭!整理行裝一往向前!
  • 過年回家要經歷的四件事,你中槍了沒?
    去年我因為工作沒有回家過年最近吃飯的時候我問朋友們什麼時候回家,他們都說不想回去,卻又不得不回去,買的票都是放假一個禮拜之後的,不用多說,原因我們都非常清楚。回家過年,就意味著要面對很多不可避免的事情,所以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我們最常見的幾種情況,不知道你中槍了沒?每次回家過年都少不了 " 家庭聚會 "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不想回家過年的原因,少不了三姑六嬸問你一大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