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74|種族主義:美國三K黨的黑暗歷史

2021-02-13 許乃夫老師

The 1920s Klan was well integrated into American life. 「The K.K.K. may actually have enunciated values with which a majority of 1920s Americans agreed,」 Gordon writes.

One of Gordon’s tasks is to show that the 1920s we think we know — a Gatsbyan bacchanal of speakeasies, flappers and mob hits — was just an urban, coastal bubble. 

For most Americans, it would appear, the decade was more like something out of 「Babbitt」 or 「Elmer Gantry」: a country turned inward against the world, small-minded and cruel.

A country in which the Klan and its values — so-called Americanism, xenophobia, white nationalism and patriarchy — were the norm. An America, Gordon all but says, not unlike today.

相關焦點

  • 種族主義:美國三K黨的黑暗歷史丨紐約時報
    辛克萊·劉易斯(Sinclair Lewis)的《巴比特》(Babbitt)(1922年),筆名喬治·艾略特(George Elliot),是一部關於美國文化和社會的諷刺小說,批評了中產階級生活的空虛和社會的從眾壓力。巴比特引發的爭議影響了1930年將諾貝爾文學獎授予劉易斯的決定。
  • 美國種族主義的起源
    聲稱美國的土地只屬於自己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可能已經忘記了歷史。他們的祖先盎格魯撒克遜人起初只是外來者。Ordinary Americans should have been taught this in high school.
  • 現狀丨亞裔美國人正面臨種族主義的流行
    自疫情開始以來,針對亞裔美國人群體的仇恨犯罪和微侵犯行為有所增加。據去年3月至6月的統計數據顯示,被報導的針對亞裔美國人的種族仇恨事件發生了2000多起。注意,這僅僅是被報導的事件。沒有人確切知道有多少類似事件並沒有被報導。由於無知和種族主義,亞裔美國人生活在一個微侵犯和仇恨的循環中。前任總統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 美國民眾請願:更換國歌!國歌作詞人是奴隸主,歌詞中含種族主義
    幾天後,抗議者發起一項請願活動,呼籲將現在的美國國歌換掉,理由是美國國歌《星條旗》的作詞者是一名奴隸主,並且該曲的歌詞包含種族主義內容。《星條旗》於1931年由美國國會正式定為美國國歌,至今已有快100年的歷史。根據史料,1814年,一位名叫弗朗西斯·斯科特·基的美國律師目擊了英軍炮轟麥克亨利堡及美軍英勇抵抗的悽慘場面,對此感到憂傷難過。
  • 美媒發文揭露其中原因,美國歷史將被改寫?
    據美國媒體報導,當地的兩個部落的首領都要求移除山上的總統雕像。蘇族部落首領說道,這些雕塑修在他們神聖的土地上,無時不刻不在提醒著他們,美國是一個毫無誠信的國家。據悉,美國政府曾在1868年承認了蘇族人對布拉克山的所有權,但在這座山發現金礦後,美國政府卻採取了一系列的行動,從蘇族人手裡搶走了這座山。美國聯邦法院曾給予印第安人1710萬美元的賠償,但印第安人並沒有接受,一直在主張自己對這座山的所有權。
  • 歷史上的今天:《失憶症:黑暗後裔》
    2010:《失憶症:黑暗後裔》發售西方廠商開發的恐怖遊戲對東方玩家來說,一直談不上精彩,就算是好玩兒但也不太容易得到「真恐怖啊」的評價。
  • [東南亞評論]馬來西亞種族主義原生態
    馬來西亞金馬侖與士毛月的兩場補選都由反對黨勝出,巫統和伊斯蘭黨合作頓成為媒體的焦點,隨即種族主義的潘朵拉盒子也被打開了。
  • 「美國歷史上黑暗的一天」!暴力衝擊美國國會,已致4人死亡!國民警衛隊前往華盛頓!這隻黑天鵝,將如何攪動市場?
    美國社交媒體宣布暫停川普帳號在川普支持者衝擊國會之後,美國媒體報導,包括國家安全顧問奧布萊恩在內的多名川普政府的白宮高級官員正在考慮辭職。對於當天國會遭暴力衝擊,美國各界紛紛進行譴責。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也表示,這是美國近期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之一。
  • 一張照片,翻出美國3段黑歷史
    5月1日,美國國家地理官方微博發布了一組「勞動節」主題的照片。
  • 《星條旗之歌》歌詞及作者均被批種族主義
    產品訂購:www.expertpharmshop.com6月24日,雅虎音樂的編輯林賽·帕克在一篇專欄文章中稱,美國國歌《星條旗之歌》帶有「明顯的」種族主義色彩,「現在可能是時候換一首國歌了。」美國國歌《星條旗之歌》的作者塑像遭塗鴉《國會山報》25日報導,帕克在文中援引活動人士凱文·鮑威爾的話說,作為一名律師,美國國歌的詞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Francis Scott Key)曾起訴廢奴主義者,
  • 看世界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種族主義:「表面之下的暗流湧動」
    國外網友看中國微信號:ichina21(←長按複製)換一個角度,看到一個新的中國://www.ltaaa.com圖為種族主義組織三K黨成員,作者與他們生活一段時間,發現這些人極端暴力和種族主義同時又非常脆弱。
  • 拜登就任美國總統,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正式宣誓就職
    1月20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國會山,拜登在美國第46任總統就職典禮上發表講話。(圖片來源:新華社)美國當選總統、民主黨人拜登20日在首都華盛頓宣誓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在國會山舉行的就職典禮上,78歲的拜登在聯邦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羅伯茨帶領下完成宣誓。
  • 美國國家地理「勞動節」翻車,一張照片翻出美國3段黑歷史
    對美國歷史有了解的人會知道,「黑人摘棉花」是一個包含壓迫、種族主義的概念。18世紀開始,隨著美國南方種植業迅速擴張,大量黑人被販賣到此,從事摘棉花這一極其辛苦的工作。在美國,棉花業壓迫黑奴是歷史課本的重要章節,此外,世界名著《湯姆叔叔的小屋》,故事就發生在棉花種植場。
  • 卑詩存在種族主義嗎?
    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是一個挺沉重的話題,即便在加拿大這樣一個以民主自由和平等公正為立世原則的國家,依然存在形形色色的種族歧視,只不過多以隱性方式出現。卑詩省也不例外,校園裡種族歧視通常變裝為一種霸凌,使亞洲新移民的子弟無所適從,甚至衝擊到大學的少數族裔教員。不過在整個大氣氛中,種族歧視沒有市場,因為卑詩教育界不迴避這個問題。
  • 紐約時報 | 金大賢談《亞裔美國人》:當種族主義的歷史照進現實
    當大多數美國人才剛剛開始了解疫情帶來的影響時,他就已經在網上記錄了他的康復過程。不過在最近的Zoom通話中,金大賢並不願談論自己,而是想討論與女演員富田譚玲一起擔任旁白的新紀錄片系列《亞裔美國人》(Asian-Americans)。這部由五個部分組成的特別節目周一在美國公共電視網(PBS)首映,是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記錄亞裔美國人歷史的紀錄片項目。巧的是,該系列紀錄片的播出恰逢新冠疫情期間,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激增。
  • 疫情竟給美國黑手黨帶來「毀滅性」打擊?黑暗世界的操控者——美國黑手黨內幕
    過去,我們都是從各種影視作品中了解美國黑手黨的內幕,比如《教父》、《大西洋帝國》、《匪幫傳奇》等好萊塢影片。黑幫片是好萊塢電影的一個重要類別,曾風靡一時。而電影中的人物,往往由真實人物和事件改編,這更增添了美國黑手黨的傳奇性。
  • 槍殺9個黑人,美國白人青年絕望吶喊:我不是種族主義……
    以下是松亭先生對「魯夫自白書」全文的編譯:    我不是在一個種族主義的環境中長大的。  我生活在美國南方。因為周圍有很多黑人,我和大多數白人一樣,都有一點種族意識,但這種意識非常淡薄。    (一)黑人    我從這個種族開始講述,因為我對他們最有切身體會,我也認為他們是美國最大的問題。  嘿*人愚蠢又暴力,同時他們又很狡猾。  嘿*人透過種族主義的有色眼鏡看待任何事物。
  • 《信使》| 種族主義不需要擁躉
    在關於「移民危機」的辯論中,時常有種族主義的雜音出現。烏拉圭裔美籍作家豪爾赫·馬赫富德(Jorge Majfud)認為,這種聲音幾百年來始終迴蕩不去,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在各種法律、敘事和實踐當中。他帶領我們回溯過去,撥開歷史的迷霧,並為我們指出一個在這場激烈辯論中從未被提及的事實——有50 萬歐洲移民非法生活在美國,還有100 萬美國人非法生活在墨西哥。
  • 歷史上的今天:博德之門:黑暗聯盟 2發售 (1月20日)
    今天說的《博德之門:黑暗聯盟 2》誕生於 2004 年 1 月 20 日,算是這個經典系列的外傳性質作品,然而,它的開發組不是 BioWare,而是黑島。遊戲從 RPG 變成了 ARPG,節奏自然會比原作更快一些,同時也更有一種冒險的感覺。
  • 外媒:黑人之死折射美國深刻裂痕,「種族主義病毒」堪比新冠
    外媒稱,在美國,「種族主義病毒」的嚴重性不容忽視,黑人之死已折射該國深刻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