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寒冷,刮痧和拔火罐這些傳統的中醫特色療法,又開始受到人們關注。但是刮痧和拔罐二者的作用還是有區別的。上火選刮痧,著涼宜拔罐。認為秋冬季節,宜少拔罐多刮痧。
「上火刮痧,著涼拔罐」,這話體現了刮痧拔罐的突出作用,刮痧有排毒去熱的作用,對於上火,特別是實火,也就是有口乾口臭,胸悶煩躁,易怒等症狀時,刮痧症狀很顯著;而拔罐有驅寒除溼的作用,感冒受涼時在大椎拔罐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不過,有時也要辨證處理,吹冷風受寒導致頸項背酸痛,刮痧的效果就很好。上火時,選一些具有洩熱作用的穴位來拔罐,如太陽穴,風池穴、膀胱經等,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秋冬風大,刮痧拔罐時不宜在風口,這樣會使得寒邪風邪入侵。刮完痧後應馬上穿好衣服,不讓刮痧或拔罐的地方直接暴露在風中,如果天氣寒冷,出門要戴圍巾或穿高領衣服,注意保暖,以免痧不往外出,反而往內沉,形成淤積,加重病情。刮痧完前後最好喝一杯溫開水,不宜馬上洗冷水。以免風寒刺激後人體「收引」,出現疼痛,疲乏等不適症狀。
買刮痧板或者梳子,早晚各在頭部刮拭30~50下。能疏通頭部血液循環,起到保健作用。另外,保健刮痧配合穴位刮拭,可很好地使全身得到保健,但力度要適中,以免刮傷。
準備刮痧板 最好用專門的刮痧板刮痧。家庭可用較好的水牛角刮痧板。
準備刮痧油 如果沒有刮痧油用香油也可以,但如果要長期刮痧,還是使用專門的刮痧油為好。
1、頭部保健刮痧
取穴:百會穴及四神聰、頭維穴至風池穴、太陽穴。
刮拭順序:先刮百會及四神聰,再刮頭維至風池,重刮頭維、風池,然後點按太陽穴。
功效:頭部刮痧能促進頭部血液循環,使頭腦清醒。
2、頸肩部刮痧
取穴:風池穴至肩井穴、風府穴、大椎穴。
刮拭順序:從上至下刮拭。
功效:長期堅持刮拭上述穴位可清除機體代謝產物,起到疏通經絡、調整臟腑之功能,達到強身健體的作用。
3、四肢部保健刮痧
取穴:曲池穴、合谷穴、內關穴、外關穴、足三裡。
刮拭順序:經脈循行方向。
功效:刮拭四肢經絡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體內毒素。
1、飯後一個小時才可刮痧,太飽或肚子太餓、過度疲勞患者忌刮痧;
2、皮膚病患者不適合刮痧;有水腫、糖尿病及心臟病患者忌刮痧;
3、血友病、出血性紫癜和其它出血疾病患者不能進行刮痧治療;
4、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時常感覺乏力的人、愛出虛汗的人、面色蒼白的人都不適宜刮痧。
刮痧療法是通過刺激經絡,激發體內陽氣的一種治療方法。其中手法的輕重、經絡的順逆是有講究的。施術者手法純熟,患者痛苦小,療效高;施術者手法不純熟,會造成皮膚損傷,患者痛苦大而療效打折扣。
刮痧療法比較溫和,而且不宜造成體內水分的流失,所以比較適合秋冬季節養生保健。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嘗試。
⊙部分圖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更多資訊請關注北京康元中一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