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另一面》:歐洲難民的烏託邦 | 新片介紹

2021-02-21 電影工廠網

希望的另一面

THE OTHER SIDE OF HOPE / Toivon tuollapuolen

導演/編劇/製片人:

阿基•考裡斯馬基 Aki Kaurismäki

德國/芬蘭、2017年,98分鐘

    《希望的另一面》劇照

    芬蘭著名導演阿基•考裡斯馬基 Aki Kaurismäki的新片《希望的另一面》,獲得了2017年柏林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影片聚焦難民題材,營造了一個考裡斯馬基式的烏託邦小集體。該片由考裡斯馬基自編自導並擔任製片人。

 

    《希望的另一面》講述了兩個故事,在40分鐘時交匯在一起。第一個是關於敘利亞難民哈裡德,搭運煤船偷渡至赫爾辛基,雖申請了庇護,但卻不抱什麼希望。第二個故事是維斯特隆,兜售領帶和男士襯衫的旅行推銷員;他放棄了老本行,決定用他那張一本正經的臉在賭桌上好好利用一下,然後就在赫爾辛基一個偏僻的角落裡,給自己買了一家餐廳。

 

    哈裡德的申請被政府拒絕後,他決定非法留下來,就跟很多其他命運相同的人一樣。他在芬蘭首都過地下生活,流落街頭,受到各種歧視,但也遇見很多超酷的搖滾樂手和真朋友。有一天,維斯特隆發現哈裡德在他餐廳後面黑暗的後院裡睡覺,他給哈裡德提供了一份工作,包住宿。這段時間,這兩個人和餐廳服務員、廚師和他的狗團結在一起,形成一個烏託邦式的小集體——這是典型的阿基·考裡斯馬基式集體,由命運凝聚在一起,展示出這個世界可以,也應該會更好。

導演阿基•考裡斯馬基

    

    導演考裡斯馬基從1983年獨立導演《罪與罰》(1983)至今,已拍攝過三十多部影片,他曾被稱為「性格導演」,因為他自己編劇、導演、製作並經常自己剪輯,也因此形成了自己「不動聲色的幽默」的風格。《希望的另一面》則延續了這種不動聲色的幽默,這也構成了難民們的烏託邦世界的基本色調。

 

    《希望的另一面》是導演難民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拍攝於2011年的前《勒阿弗爾》(Le Harve. 勒阿弗爾是法國北部的一個海濱城市)。在柏林電影節的國際媒體見面會上,導演談到了為什麼繼續拍難民三部曲的原因。


記者:你為什麼決定拍攝三部曲呢,故事還都是發生在港口城市?

考裡斯馬基:其實都是順其自然,因為我這個人很懶,要是拍三部曲的話,我就不得不有事幹了,——我又不會鋸木頭。不過這部影片不再是港口三部曲了,現在已經變成了難民三部曲。我希望第三部會是一齣喜劇。


記者:你覺得《希望的另一面》是你思想上的某種轉變嗎?

考裡斯馬基:電影沒有那麼大的影響力,不過我有一個真誠的願望,那就是希望迫使那些走進電影院觀看這部影片的人,能夠理解,我們都是一樣的,我們都是人類。今天難民是「他」或「她」,明天難民就可能是你了。

 

記者:你會經常給演員什麼樣的指示呢?

考裡斯馬基:我不想給我的演員們太多指示,比如告訴他們別把手搖得和風車一樣之類的。當然,我選擇他們是因為他們長得好看,演技也好。演員應該表演,攝影機要麼是敵人要麼是朋友。如果會演的話,它就是你的朋友,不會演的話,它就是你的敵人。

 

記者:你怎麼看歐洲的伊斯蘭化?

考裡斯馬基:伊斯蘭化?冰島的足球有一段時間很強,但那並不意味著歐洲會「冰島化」呀。他們是踢得不錯,不過也只是世界盃的第八名。這並不意味著冰島會戰勝歐洲。我在歐洲看不到什麼伊斯蘭化。這種文化交流(轉化)非常正常,我們需要這樣的轉化,這樣我們的血液才會更加新鮮。

 

記者:這並不是你第一部關於難民的電影。為什麼這個題材對你如此重要?

考裡斯馬基:如果你看一看上個世紀,就會發現,我們基本上沒有什麼人道主義的文化。在歐洲,我們在上個世紀發展了一些民主機構,不過現在我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到處都是犯罪,十年後,所有的東西都會分崩離析,——因為我們自己沒有仁慈之心。六十年前,我們有六千萬難民,現在也是這麼多。以前我們幫助他們,現在他們成了敵人。我們的人道主義到底在哪裡?如果我們對我們的朋友都沒有人性,那我們也沒什麼存在的意義。如果我們不是人的話,我們不應該存在,——那麼我們到底是什麼東西?在這個層面上,我敬佩德國的默克爾總理,在政治家中,她是唯一一個看起來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人,而其他人都在耍他們的小把戲,可是這並不是什麼政治宣言。

 

本文由電影工廠網編譯,轉載請聯繫我們。

電郵:lianxi@dianyinggongchang.com

官網:www.dianyinggongchang.com

 

通過電影,觀察和感悟我們身處的大千世界

為營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新世界貢獻力量

關注電影工廠網

相關焦點

  • 深度|《希望的另一面》:失望、絕望和如願以償
    就這樣,一個敘利亞難民,一個芬蘭本地人,兩個男人在斑馬線上交錯,卻並不知道之後還將重逢;二人在同一個夜晚失去了家庭的庇護,一起走進了無邊的孤寂和黑暗。再進一步看,這種敘事的深意還在於,兩個男人既然處境相同,難民題材電影慣用的「施捨-接受」「暴力-反抗」模式就失去了適用性,難民也不再是本土施救者的附屬品,其地位和尊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強化。
  • 歐洲難民危機爆發,根源在哪?
    有數據顯示,今年1至8月,已有30多萬名難民經地中海進入歐洲,超過去年總和,已達二戰後的最大規模 ,其中80%來自敘利亞。而僅在德國,今年就已發生了200多起針對難民庇護所的縱火攻擊案。長期以來歐洲對移民相對開放的態度和福利,使其成為難民的理想目的地。不過,目前看來,這股數量急劇上升的難民潮,對希臘、義大利等本身經濟社會狀況就不是很好的國家,他們越來越不堪重負。而面對此次難民危機,歐盟也始終拿不出一個有效的應對之策,這也是加劇難民危機的原因之一。
  • 地圖看世界;中東地區的難民為何總向歐洲跑?
    絕大多數難民都來自敘利亞、阿富汗和索馬利亞等地,其中敘利亞一國的難民就有670萬。(中東難民)為何敘利亞的難民總往歐洲跑呢?第一,周邊阿拉伯國家不願意接受人民入境。第二,歐洲接受中東難民有現實的考慮也有地緣及歷史的傳統。
  • 特別交通—關於難民和主在歐洲的行動(一)
    特別交通—關於難民和主在歐洲的行動(一)2015年冬季訓練特別交通——關於德國收容中東難民和主在歐洲的行動 讚美主!我們很高興有這樣的機會、交通目前的歐洲,特別是德國最近的情形,首先我們會看一個剛完成的相關影片,之後我們會有幾位弟兄就著難民這一面,以及照顧他們這一面的情形有所交通。
  • 為什麼中東難民喜歡移居歐洲?這個原因才是關鍵,很多人沒想到
    這些中東地區的難民,為了逃離戰火紛飛的地方,不斷外逃。歐洲地區成為難民們的首先。一波又一波的中東難民湧向歐洲國家,歐洲一時間成為這些中東難民的避難所。很多人說,中東地區和歐洲僅有一海之隔,只需要坐幾個小時的船就可以到達歐洲,很方便。
  • 中東難民表示只想去歐洲,中國接收他們也不會來,因為受不了這些
    讀者您好!
  • 許久不見的中東難民是否安康?豪言壯志的歐洲各國你還好嗎?
    引用一句俗語——錢能解決的事情往往不是事兒,在引入難民這件事上,金錢恰恰就不那麼奏效。無論從各方面來看,引入的穆斯林難民都不存在融入歐洲世俗文化的可能,這就意味著難以避免、且將愈演愈烈的文化衝突甚至宗教戰爭。而這種預判,絕非危言聳聽的虛妄之詞。
  • 德國新聞| 「接收50萬難民不成問題!」近半數德國人不再信任歐洲難民政策
    ▲圖源:bild.de面對眼下的又一波難民潮,德國人怎麼看?《圖片報》就歐洲難民問題在德國發起一項調查。 聯邦政府是否有從當年的難民危機中吸取了教訓?在經歷過難民危機,嘗盡苦果後,大聯合政府能否更好地應對難民問題?調查結果顯示,有將近一半的受訪者(48%)認為,在難民問題上,聯邦政府並沒有比過去做得更好。
  • 德國專家:德國和奧地利必須接納更多難民
    今年夏天,在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威脅下,歐洲難民保護改革繼續拖延,滯留在希臘島嶼貧民窟中的難民處境越發艱難。
  • 新難民分配政策:德國計劃每年再接受7.5萬難民!
    在結束訪問後,Seehofer向歐盟提出,鑑於希臘群島不斷攀升的難民人數,如果歐盟再不採取有效措施,幫助希臘等同盟國對歐洲邊境實施管控,歐洲可能將再度面臨一大波難民潮,其兇猛程度與2015年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 逃難都需要帶什麼 扒一扒來歐洲的難民包裡都有什麼
    自從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以來,約有400萬名難民逃出,同時帶著他們能夠拿走的東西沿途跋涉。
  • 聖母難做,願意接收難民的歐盟國家越來越少!
    聯邦議院中基民盟和基社盟議會黨團希望德國政府能在歐洲共同難民政策的爭端中少扮演調解角色。
  • 德國:難民色情片~
    很多片子的名字裡都有"難民",比如"來自敘利亞的年輕難民母親"、"難民少女賣身"等。典型的情節是:孤苦無依的難民女青年為生存所迫卻走投無路,一名白人男性願意"幫助"她,當然有個條件,於是很快"進入正題",不過女主角始終沒有摘下頭巾。目前已有專業的製作室專門拍攝所謂的"難民色情片"(Refugee-Porn)。
  • 中國應接收難民嗎?
    偉大的原則都很簡單,幾秒可以看完,背下來也花不了幾分鐘。我建議你背下來,也順便建議每一個自由人,每一個自食其力者,都看看《阿特拉斯聳聳肩》。這原則怎麼用來分析「中國是否應該接收難民?」人有逃難的自由,人有在全地球(甚至以後全宇宙)遷徙的自由,人類世代這麼生活,美國的繁榮主要就是靠移民,其中不少也是為了避難才逃到美國的。
  • 歐盟分歧或致更多難民死亡
    14日,瑞典斯德哥爾摩,民眾舉行燭光集會聲援湧入歐洲避難的移民。   新華社電 一些援助機構15日說,如果歐盟內部不能就分攤難民一事達成一致,可能會導致更多難民死在地中海。   歐洲最近遭遇二戰以來最嚴重難民潮,關於如何應對,各國意見不一。而與歐盟內部猶豫不決不同的是,大量難民「決意」湧入歐洲。   這一機構說,自12日以來,便有大約72人據信試圖經海路從土耳其抵達希臘島嶼時喪生。土耳其海岸警衛隊則說,一艘難民船15日試圖前往希臘科斯島時,在土耳其附近的愛琴海海域傾覆,至少22人遇難,200多人獲救。
  • [時政新聞] 敘利亞人少了,阿爾巴尼亞人多了,阿爾巴尼亞人是目前最大難民群體
    目前阿爾巴尼亞人是最大的申請來荷蘭避難的難民群體。2014年以前,來荷蘭的阿爾巴尼亞人並不多,全年不過幾十人申請來荷蘭避難。但從去年夏天以來,阿爾巴尼亞難民數量不斷增多。去年全年阿爾巴尼亞難民總數達到1010,今年頭兩個月已經達到了480人。根據司法部的數據,三月份的阿爾巴尼亞難民數量還會增多。到3月14日為止已經有1074名阿爾巴尼亞難民蝸在荷蘭的難民營中。
  • 【真正的結局 還記得那位喜極而泣的難民父親嗎?】
    當時的他們懷揣希望來到德國。卻沒想到一年以後,Al-Amirij一家人放棄了在歐洲安身的夢想,回到了伊拉克。只有19歲的大兒子Mustafa留了下來。「來歐洲之前,Laith Al-Amirij是一名機械師,妻子則是一名英語老師。回到伊拉克後,Laith Al-Amirij在汽車修理廠找到一份臨時工作養家餬口。大兒子Mustafa認為回到伊拉克毫無前途,堅持留在了柏林,但是目前露宿街頭。
  • 湧入德國的難民太多,一個德國家庭只好跑去俄羅斯當難民...
    本來,因為對穆斯林的寬容生活環境,以及「德國人歡迎難民」這些新聞在各地流傳,就造成很多難民湧入德國,【有人估計光是去年,就有150萬難民進入德國】而且,一名中東難民在德國成功尋求庇護後,平均會通過申請家庭團聚把4-8個家人接到德國居住,令德國負擔更重。。由於難民太多,德國社會的文化逐漸的就被影響,改變。。
  • 馬男波傑克:一匹馬的烏託邦
    有趣的是,我們僅僅以一種烏託邦的形式欣賞馬男,甚至愛他。但在現實中,人人厭惡他。
  • 【血汗勞工】英國高街時裝竟出自難民兒童之手!
    儘管土耳其因其對敘利亞難民的「開放」態度而備受讚譽,但直到本月土耳其才宣布給予難民工作權,這是土耳其與歐盟達成控制進入歐洲難民數量協議的一部分。數以十萬計的敘利亞成年難民,拿著低於每月1300裡拉(6約309英鎊)平均工資的薪水在土耳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