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到來
廈門的氣溫越來越高
不少人因此中暑了
醫生解釋,中暑是指人在高溫高溼、空氣流通較差的地方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和周圍循環障礙。
一旦中暑
大家馬上想到狂喝水
悠著點,這樣喝可能並不管用哦!
先來看兩個案例
↓↓↓
體溫升高不明顯
畏冷也不要蓋被子
一名70多歲的老人因生病已經臥床多年。近日持續高溫,老人房內缺少必要的防暑降溫設備。因長期臥床「肺部感染」而畏冷發熱,家屬為老人蓋好被子,以為出汗後體溫就會正常。但體溫遲遲未見下來。老人全身乾熱無汗,甚至出現意識不清的症狀。家人懷疑是肺部感染加重所致,立刻撥打120求助。醫護人員到達後,考慮老人家肺部感染不排除合併有中暑熱衰竭可能,趕緊將老人身上的被子掀開,給老人身體進行降溫處理後,將老人送往醫院進一步診治。
廈門市急救中心主治醫師陳志科說,老人家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全身器官功能代償能力不足,特別是久病臥床老人,很容易出現中暑。這類病人中暑後很可能體溫升高不明顯。陳志科提醒,在炎熱夏季裡應多關心獨居老人居住環境,注意降溫除溼或者保持空氣流通,預防中暑的發生。
中暑熱衰竭的病人主要因周圍循環不足,引起虛脫、暈厥。常常沒有發熱,先有頭痛、頭暈、噁心、口渴等症狀,繼而可能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淋漓、血壓低等循環不足表現,應注意鑑別。
光補充水分不夠
要及時補充鹽分
30多歲的工人阿嘉四肢無力、大汗淋漓,同時還出現肌肉酸痛和痙攣的症狀,甚至連肚皮都痛。慢慢地,他的神智開始模糊,工友們趕緊撥打120。
醫護人員經過了解,高溫天氣下,阿嘉長時間在戶外,不停地大量流汗,也因此一直大量喝水。考慮到可能是中暑熱痙攣,醫護人員給阿嘉進行降溫,並輸鹽水。陳志科說,阿嘉很可能是因為大量流汗帶走大量的電解質,而喝白開水沒能補充流失的電解質,引起中暑「熱痙攣」。
雖然流汗多,但已經大量飲水補充水分,為什麼還是中暑,阿嘉對此也表示疑問。陳志科解釋,熱痙攣是指人在高溫環境下,尤其是在勞動的過程中,導致大量出汗。雖然很多人會像阿嘉一樣大量補充水分,但卻沒有補充鹽分,水電解質出現紊亂,因此出現肌肉疼痛、四肢無力、肚子痛、頭暈、面色蒼白等熱痙攣的症狀。
中暑分為先兆中暑、中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廈門市中醫院急診科趙磊說,中暑的病人可能會出現頭暈、四肢乏力、出冷汗等症狀,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出現意識不清、昏厥甚至死亡。陳志科說,熱痙攣、熱射病、熱衰竭的患者屬於重度中暑,其中以熱射病的病情最急最重。
多數人知道將中暑者移到陰涼通風處,給病人降溫。要提醒的是,應給病人喝涼開水,可適當兌鹽或是葡萄糖,補充電解質。「如果是重度中暑,一定要及時送醫治療。」 陳志科說。
最近一波流感來襲,許多老人和小朋友也都「中招」了,出現發熱、咳嗽、流涕等症狀,一些人甚至高燒到40℃。擔心開空調不利於發燒感冒之人,甚至將被子捂得嚴嚴實實的,其實這並非正確的做法。正在發燒的人,如果無法讓體內的熱量散發出來,體溫只會越來越高。「有些人會出現寒戰,其實是體溫正在上升的症狀,千萬別以為是病人感到冷了。」陳志科提醒。
其實,發燒時,避免冷風直接吹向孩子使汗孔閉塞,妨礙排汗是有必要的。遇到孩子發燒時,適量穿衣,可開空調,室溫調控在26~28攝氏度較為適宜,風口不要直接對著孩子吹就行。
夏天流汗一定要喝些鹽水,補充電解質哦!記住的點個ZAN~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匡惟 通訊員 董蓓蘊 李琪彬 編輯:林聿晶 值班主任:蔡萍萍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暱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