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治日本的產業革命遺產」——極為冠冕堂皇的名義。以不了解歷史的西方人聽來,這似乎意味著一個落後國家的現代化——蒸汽機、鐵路、礦山、大工業——朝氣蓬勃,蒸蒸日上,一切都映襯著社會的進步。
...今天深夜,日本就將用這一名義,將其國內23處歷史遺蹟「打包」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請世界文化遺產。
...但是,日本並沒有告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如下事實:
...一,在23處遺蹟中,端島煤礦、高島煤礦、三池煤礦等多處地點,當年都曾使用過強徵而來的朝鮮勞工或中國勞工。這裡生產的煤炭,不僅曾經供日本艦隊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使用,其本身就浸著別國勞工的血汗。
...二,在23處遺蹟中,位於北九州的八幡制鐵所,是用中國在甲午戰爭後的賠款建立的。在此後日本對外發動的日俄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等戰爭中,這裡是其軍工生產的重要基礎企業。日軍打向別國軍民的炮彈、炸彈用鋼,有相當一部分正是出產於這裡。
△日本明治工業革命23處設施之一的八幡制鐵所外景
...三,在申報遺蹟中,有一處並非工廠,而是邸園——長崎格拉瓦園。這裡位於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對面,後者正是日本近代軍工企業的源流之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格拉瓦園是三菱重工及日本海軍高官的享樂聚會場所。甲午戰爭結束後,北洋艦隊旗艦「定遠」鐵甲艦的舵輪被日本海軍作為戰利品帶回國,後改造成格拉瓦園中的一張咖啡桌,一直在這裡保存至今。
△此次三菱重工長崎造船廠3號船塢也是23處申遺遺蹟之一,上圖為該船塢在1928年建造日本海軍重巡洋艦「羽黑」號時的場景。「羽黑」號後來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參加過在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的海戰,最終被美軍擊沉。
...四,在申報遺蹟中,還有一處與工業無關的地點——位於山口縣的「松下村塾」,這裡是日本明治維新之前的著名學者吉田松陰教書之處,他的學生有後來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人。而吉田交給他們了什麼內容呢?請看他對於未來日本國策的描述:「修具武備……開拓蝦夷(指北海道),乘間奪取勘察加及鄂霍次克……其後北割滿洲之地,南收臺灣呂宋,以張進取之勢」。可以說,雖然吉田死於明治維新之前,但他實質上正是此後日本軍國主義擴張道路的思想奠基者之一。
△吉田松陰
..日本此次申遺是欲為其明治時期的對外侵略正名
...以上這些遺蹟,究竟是工業革命遺產,還是對外侵略遺產,明眼人一看便知。可以說,此次申遺,無非是要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擔保」,用國際社會的「背書」,為日本明治時期的對外侵略正名。
...二戰後,由於對日歷史清算不徹底,在日本國內相當一批人頭腦中,對於過去歷史一直存在各種錯誤觀念,其中一些人認為:日本過去發動的侵略戰爭僅限於太平洋戰爭,至多只能包括「十四年戰爭」(指1931年「九一八事變」至1945年二戰結束),而不包括此前自明治維新之後的一系列擴張與侵略——如侵略臺灣、甲午戰爭、吞併朝鮮等。
...在右翼思想回潮的今天,一些別有用心者,更是利用這種思想上的誤區,在向日本民眾灌輸這樣的歷史觀——日本即使在二戰中有錯,在此前的行為也是正確的。他們試圖讓日本人相信:正是明治維新以後的擴張,才奠定了今天日本人的幸福。近年來,日本國內熱映的《坂上之雲》之類影視作品,正是充滿著此類腔調。
...國際社會須給予充分的警惕與回應
...近年來,日本國內右翼保守勢力用盡各種手段為侵略歷史翻案,試圖以此為今天的政治目標服務。上至首相為了「道歉」與否、承認「侵略」與否而用盡文字遊戲的伎倆,下至各種教科書的改寫、影視劇的重拍。「明治產業革命遺產」申遺一事更是告訴我們,日本一些人是在打算系統地改寫歷史,以利於他們將日本帶向錯誤的未來。對此,國際社會一定要給予充分的警惕與回應。
文/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劉華
來源/央視新聞
本期監製/宣明棟 主編/禤騰
編輯/王爍 何應竹 李婷婷
還是那句話,日本需要正視歷史才能面對未來,同意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