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堡村群眾自發改善居住環境

2021-02-22 彭陽廣電

王窪鎮崖堡村村民範守斌家裡最近比較熱鬧,瓦工師傅正忙著硬化庭院,按比例修砌菜園,專業安裝師正在為3孔窯洞依次安裝新門窗。過去破舊的土崖面、土窯洞、土院牆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青磚加固崖面、磚箍窯洞的新農家新住所。範守斌老兩口都60多歲了,均患有不同程度的肢體殘疾,因為勞動能力有限,曾是「建檔立卡戶」。範守斌說:「這幾年村裡人居住環境都變好了,大家的生活有了新的精氣神,有好政策做後盾,在外打工的兒子也很支持,我們家也不落後。」

在村民劉志恆家的施工現場,磚箍窯洞、磚砌崖面,運磚砌磚、和漿送漿……劉志恆和工匠們相互配合,各自幹著手頭的活,相互說著村裡這些年的變化,說著農村人這些年享受到的好政策。

50多歲的劉志恆夫妻倆養了6頭牛,6畝小麥已豐收入倉,10畝玉米和3畝洋芋長勢喜人,有扶持政策做保障,靠勤勞的雙手生活逐漸變好後,今年修繕莊院,改善居住環境的想法得到在外工作的兒子和兩個已出嫁女兒的全力支持。

崖堡村常住119戶,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政策的落實,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加強基層治理能力,注重激發群眾內生動力,「消除視覺上的貧困」已成為全村群眾的自覺行動。目前全村「五土共改」完成100%,人居環境改善達到100%,其中今年和範守斌、劉志恆家一樣自發投資10萬元以上進行居住環境修繕的有25戶,許多在外打工者也參與其中,新時代新農村新氣象在崖堡村已初見規模。

      記者: 劉小平

相關焦點

  • 南京開展小區專項整治 打造舒心居住環境
    即:舒心工程:聚焦居民小區的環境綠化、衛生狀況、毀綠種菜、路面硬化平整、露天排水溝渠、公共休閒健身器材、垃圾分類及定點投放、垃圾箱整潔密閉等情況,理清問題菜單,立行立改。明亮工程:針對「12345」訴求集中的小區單元樓道、牆面、玻璃的衛生保潔、照明燈損壞、亂張貼、亂塗寫、亂堆亂放、私拉亂接等情況,組織物業企業和社區進行整改。
  • 桃園:激發群眾參與熱情 挖掘鄉村歷史文化
    微風徐徐,綠色長廊、池中小亭是居民避暑納涼的好去處……桃園村作為2014年省級美好鄉村示範村,自動工建設以來,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到處彰顯著美好鄉村建設帶來的喜人變化。據了解,桃園在美好鄉村建設推進全過程以群眾主體、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村民自治作用,該村2014年被確定為省級美好鄉村建設示範村以來,自發組建村民議事會、理事會、監事會,村委會也以提高村民的參與度和群眾滿意度為主線
  • 群眾說的老鷹山腳工廠廢氣汙染環境,羅平環保局這樣回復!
    羅平縣環保局關於群眾反映老鷹山腳工廠廢氣汙染環境
  • 做環境「守護者」 共建美麗家園 讓紫玉簪鋪滿回家的路
    近年來,我市圍繞打造「生態宜居村莊美、文明和諧魅力鄉村」的工作目標,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5月30日上午,院領導班子到新鄉村實地考察,與村委會領導共同研究在村邊栽植紫玉簪事宜。通過全面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如今,一幅幅河暢、水清、村淨、景美的生態畫卷呈現在眼前。
  • 西街口鎮寨海村:持續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鄉村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
  • 給皮帶加門,改善工作環境
    為此,工序再一次進行討論研究,決定給皮帶安裝一道門,改善員工的工作環境。工序長帶領車間保障組、工序員工,根據門孔的寬度用花膠布一塊一塊的進行拼接,在保證不影響皮帶正常運行的情況下,儘可能封堵孔洞。經過一個早上的忙碌,三條皮帶的門口已經完成封堵,且採光情況也未受到影響。
  • 何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改善農村人居水平
    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農業綠色發展緊密結合,要堅持農村的問題要在農村內部解決的思路,力爭垃圾不出村、汙水村內治、農業生產與農村生活相結合,充分尊重農民群眾自古以來農業生產使用農家肥的習慣,以畜禽糞汙、廁所糞汙等資源化利用為重點,以農牧循環、就地消納、綜合利用為主線,推進資源就地就近利用,變廢為寶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同步實現廢棄物綜合利用與村莊環境乾淨整潔。
  • 新平:種植旱冬瓜樹 改善生態環境
    古城街道林業工作站站長白萬輝向記者介紹說:今年縣委政府下達給我們古城街道的旱冬瓜造林任務是7.1萬株,到目前為止栽了將近一萬株,預計在這幾個星期以內把它全部栽完,(旱冬瓜)主要是栽在水庫周圍、以及林區,還有些荒灘、荒坡上,對我們這個森林資源(進行)改善
  • 今井勝:從居住環境的角度談養老
    在9月23日舉辦的2017中日韓健康養老產業高峰論壇上,日本好特客株式會社社長、中國法人、董事長今井勝從居住環境的角度談一下養老。
  • 煙臺環境空氣品質改善明顯 PM10和PM2.5濃度同比改善超20%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5日訊 煙臺市生態環境局舉行企業排汙智能管控平臺啟動儀式暨新聞發布會。會上,煙臺市生態環境局局長周俊、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副會長劉啟風、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主任王秀騰、煙臺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徐世剛、山東諾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陶金利共同按動啟動球,正式啟動煙臺市企業排汙智能管控平臺,並對平臺主要功能進行了講解展示。記者從發布會上了解到,近年來,煙臺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空氣品質改善明顯。
  • 【社區】向陽居委開展環境衛生大清理 探索「根源式」整治改善人居環境
    羅店鎮亭前街三元橋一處有許多建築垃圾無人清理,由於該路段為「三不管」路段,周邊常年傾倒、堆放大量生活垃圾和建築垃圾,多次被市容環境檢查組通報。近日氣溫漸高,周邊居民反映強烈。為了給居民創造乾淨整潔的居住環境, 5日上午,向陽居委書記聯繫古鎮公司和月羅環衛所共同對此處的垃圾死角進行了衛生綜合整治。
  • 水環境治理:生態優先,提升效能,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奉獻給市民群眾
    月25日,廣州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新街河市級河長謝曉丹到花都區調研督導新街河水環境治理工作。謝曉丹仔細聽取新街河水環境治理工程項目介紹,實地察看新街河花都溼地公園段水質和碧道建設情況,充分肯定治理取得的成效,要求堅持生態優先,以一抓到底的決心和久久為功的韌勁,抓緊抓細抓實各項工作,提升治理效能,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奉獻給市民群眾。
  • 它被譽為「地球之腎」,不僅能淨化水質改善環境,還有如畫的風景和諧的生態……
    市民 周修遠:「這個溼地至少是有上百種鳥的,這邊的環境是挺好的,包括你看它的這個生境,還有它的這個自然生態,我覺得都是特別好的,所以才會吸引那麼多的鳥來。」南滇池溼地公園位於滇池西南角,由滇池南部水域和南滇池湖濱地帶組成,包含滇池入湖河流流域面積最大的東大河河口,總面積1220公頃。
  • 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修復 讓秦嶺美景永駐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在加快礦山生態修復的基礎上,近年來,我省各地還先後出臺一系列保護秦嶺生態環境的措施。今年7月,新修訂的《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正式實施,鄠邑區率先啟動三級保護站分級管理體系,成立了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總站,統領下轄的5個鎮(街)站、50個分站,為守護秦嶺搭建起體系全面、要求嚴格、保障有力的生態保護體系框架。
  • 提倡市民群眾在京過年
    自接報後,朝陽區迅速啟動應急響應,開展相關工作:一是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初步排查密切接觸者43人,均已落實管控措施,並對病例所在大廈及居住場所相關人員按防疫要求進行管控。二是全面進行環境檢測,採集佳程廣場和凱賓斯基公寓環境樣本1255件,結果均為陰性。三是全面進行環境消殺,對無症狀感染者工作場所及居住場所全面消殺,面積共12萬平方米。
  • 韓過勞死快遞員觸發社會痛點民眾自發減少當天快遞
    居住在京畿道的家庭主婦安珍松(音,33歲)也在近日加入支持快遞員的行列。她表示,「我經營著一個專門寫商品用後體驗的博客,還養育有兩個孩子,經常需要用到快遞」,「每當看到有快遞員因為過度勞累死亡的新聞,都會想起給我們家送貨的快遞員,所以為他準備了一些零食和加油的暖心鼓勵,希望能給他帶去一些安慰」。
  • 鳳岡:「三長制」改革助推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記者從鳳岡縣政府辦獲悉,自「河長制」「林長制」「土長制」管護制度推出以來,該縣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縣內6條主幹河流水質達標率達100%,森林覆蓋率達68%,所有的農村飲用水源水質均達到了三類水以上標準。
  • 【魂兮歸來 父老相迎】數十萬竹鄉人自發上街迎接鄒平烈士「回家」!現場淚目......
    今天,數十萬竹鄉群眾自發走上街頭迎接鄒平烈士「回家」。三山同悲慟,人民英雄魂歸故裡;兩槽齊頌揚,鄒平烈士永垂不朽。
  • 【6·5世界環境日】市環保局召開新聞通氣會,解讀環境議題
    通氣會以全力打好改善空氣品質攻堅戰為主題,通報了近年來我市大氣環境治理有關情況。市區空氣品質達標率從2013年的71.0%提高到2016的84.4%;PM2.5濃度從2013年50微克/立方米下降至2016年34微克/立方米,降幅達32.0%●當前我市空氣品質改善仍然面臨較大壓力近年來我市在改善空氣品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離上級的要求和群眾的期望仍有不少差距,特別是去年以來,我市空氣品質達標率出現下滑,在全省排位靠後
  • 保護環境衛生、我們自己做起---記石橋鎮衛生院支部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
    保護環境衛生、我們自己做起                                         ---記石橋鎮衛生院支部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活動      為了營造乾淨、整潔的醫療衛生環境,助力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