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何意?下半句更是少有人知

2021-02-22 一起百鄉通

  ‍作為一種流傳在田間地頭、破屋陋巷的口頭禪,俗語以其平易近人的字眼,通俗易懂的語氣,歷來成為民間百姓所推崇的一種特有文化。時至今日,只要你有機會接觸到農村一些老人,就不難發現在他們眼裡,待人接物的標準往往來源於民間俗語,甚至與陌生人的初次交往,也用俗語作為參考。

那麼,在民間百姓眼中如何判斷哪些陌生人不可深交呢?這就牽扯到一句俗語:「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顧名思義:寧可身上挨三刀,也不與長著鷹鉤鼻子的人交往。

但問題是,為什麼「鷹鉤鼻」的人,就不能夠深交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從而找到一些答案。

1.與「鷹鉤鼻」的外形有關。

鷹,作為一種兇猛的禽類,是大自然食物鏈的頂端,更是空中的終極捕獵者。

鷹在空中捕食,很大程度上依靠鋒利的「喙」,而有些人的「鷹鉤鼻」,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起來,都與鷹的喙相似度極高,因此也確實給人一種不適的感覺,古人就認為長著鷹鉤鼻的人象徵著像鷹一樣兇殘。

2.與傳統文化「相由心生」有關。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知道老祖宗留下來的一句話「相由心生」。說的是,一個人心地善良與否,往往從他的面相上就能夠反映出來。心中有善,其面相也是慈眉善目;心中有惡,其面目一定猙獰。

記得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人吶,是不是一個好人,其實從面相上是能夠看出來的。

而鷹鉤鼻的人,就是給人一種猙獰可怕的感覺。而這種猙獰的面相,很大程度上說明了一個人內心的兇殘,因此「寧可挨三刀,不與鷹鼻交」的說法,就是告誡大家要擦亮眼睛,避免與這種人深交。

其實,這句俗語還有下半句「寧可挨三棍,不與矬子混」,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可惜十人九不知……

矬子,是說身形短小的人,甚至是一些侏儒。由於矬子在身高方面的缺陷,本來就在人際交往中不佔優勢,而作為人群中的弱勢群體,他們害怕被人欺負,往往特別工於心計,精於算計,以此彌補身高所帶來的劣勢,從而在社會中混的遊刃有餘。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往往出現身高馬大的人卻被「矬子」算計了的事例。

「寧可挨三棍,不與矬子混」就是提醒人們,在與身高短小的人交往時,一定要警惕。

朋友要交心,有三五個好朋友是一生的幸運,但切記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確實要學習一些識人的方法,畢竟社會中魚龍混雜。我們在與陌生人交往時,不妨借鑑一下俗語中的經驗來作為參考。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鷹鼻」、「矬子」就一定不能交,凡事還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相關焦點

  • 俗語:「寧嫁老頭,不嫁小猴」,啥意思?
    俗語「寧嫁老頭,不嫁小猴」,這句俗語的意思就是:寧可嫁給比自己年齡大的人,也不嫁年齡小的人。
  • 俗語: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是何意?漲知識了
    「與人不和,勸人養鵝;與人不睦,勸人架屋」,初看到這句俗語,我覺得好像哪裡不對,這不是在教人做壞事嘛?
  • 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說的是什麼意思?
    在氣氛熱烈的談話過程中,會把幾句俗語夾雜其中,時常用它來襯託談話內容有份量,說得有道理。比如下面這句俗語:「不嫖莫轉,不賭莫看」,老哥們經常作為「口頭禪」來說,因為這些家風家訓都是為了防微杜漸。01不嫖莫轉「不嫖莫轉」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既然你不是嫖娼之人,就不要到煙花柳巷去轉悠。既然你總到裡去溜達,肯定就有那個心思。
  • 魚中極品:鷹倉魚
    鷹倉魚,因為嘴巴像鷹而得名,它白白肥肥,魚磷閃著青光。作為野生海魚中的名貴種類,這種魚越新鮮越大就越貴。
  • 農村俗語:「男怕耳煽風,女怕鼻露空」,究竟什麼意思?
    比如俗語「男怕耳煽風,女怕鼻露空」, 就是從一個人的外貌,去觀察其內心世界的識人法。從古人所說的面相學上來看,講的是如果一個男人長著招風耳,那麼他一定是一個福薄之人;而一個女人的鼻孔特別大,不僅會顯得比較醜,而且命中注定沒有財運。第一、男怕耳煽風從表面意思看,這句俗語說的是,一個男人耳朵又大又靠前的話,那是一種沒有福氣的面相。
  • 民間俗語:「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究竟啥意思?
    蘇軾寒冬登城,拍遍欄杆揮手寫下:「人生到處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可見,驢、馬很多時候成了遊子的寄託。不過,更多時候,驢、馬卻是平民百姓的生產工具,既然是工具,就要知道該怎麼操作,該怎麼餵養。俗語說:「驢馬共槽,瘦馬不瘦驢」,是這樣嗎?都是四個蹄子一個頭,外形相似,為什麼二者卻不能和諧共存呢?關乎習性,更關乎「道理」。
  • 農村俗語:「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究竟為什麼?
    前兩天在與一位老農聊天的時候聊到了兄弟姊妹的關係問題上,老農說:兄弟姊妹之間的關係非常微妙,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
  • 春節俗語:「大年初一守三寶,新年財喜不會少」,是哪三寶呢?
    說實話,關於春節的俗語很多,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紹一句春節俗語,就是:「大年初一守三寶,新年財喜不會少。」
  • 農村俗語:「床不離七,門不離五」啥意思,到底有什麼講究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不管在哪個方面都有一套一套的俗語,規矩,而這些俗語文化雖然在現在看來是封建迷信,但是我們要知道的是這些可以使一代一代人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精煉出來的文化結晶
  • 農村俗語:「露水夫妻舊蓑衣,酒肉朋友五年雞」,啥意思?
    說起俗語,想必很多朋友都知道俗語的由來,這俗語其實就是把眾多詞彙進行編排,然後口語化和通俗化的一種民俗,在生活中,人們總會碰到俗話說、常言到、老話講
  • 農村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導讀:農村俗語:「鬼哭不害怕,狗嚎嚇死人」,、什麼意思?有啥道理?
  • 農村俗語:「窮不耕丈人田,富不娶活漢妻」啥意思?說的在理嗎?
    俗語說:「窮不耕丈人田,富不娶活漢妻」啥意思?說的在理嗎?人都有自己比較艱難的時刻,記得筆者在上大學的時候,曾經被一個騙子騙了兩個月的生活費,好幾千塊錢,當時家裡面很窮,農村的孩子,半年回一次家。父母基本上會把一學期的生活費交到自己手上,雖然錢不多,但是必須得好好計劃著花,這樣才能勉強撐過去,結果那時候還被騙了,身上沒有錢。
  • 農村俗語:「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夜貓不進無病之家,燕子不進苦門之家」是什麼意思呢?說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餓死不吃觀音土,窮死不賣牛皮鼓」是啥意思?
    那麼,這句俗語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我們就聊一聊這句俗語。在久尋新型「食物」來源無果的情況下,有人想起《天工開物·陶埏篇》中有這麼一段話:「土出婺源、祁門兩山,一名高梁山,出粳米土,其性堅硬;一名開化山,出糯米土,其性粢軟。」因這段話中的「粳米」和「糯米」本就是糧食,所以,便誤以為這兩種土就能夠當食物來吃。於是,人們便四處尋找「粳米土」和「糯米土」食用,殊不知這兩種土統稱為觀音土。
  • 農村俗語:「雨打墓三代富,雨淋板各半邊」,啥意思?
    農村俗語:「雨打墓三代富,雨淋板各半邊」,啥意思?轉眼間,時間就來到九月中旬,中秋剛過去,農村裡的莊稼就要迎來收成,那些趁著休閒的日子出外打工的人,現在也陸陸續續地回到家鄉,開始準備收穫的工作。城裡人所居住的一般都是樓房,平時個個都待在家裡,而農村就不一樣,他們居住的房子都比較接近,所以平時空閒下來,坐在屋外的時候,都會聊起天來。
  • 民間俗語:「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到底什麼意思?
    有句老話是「有千年的本家,沒有百年的親戚」,這句話應該意義上來說,並不是真正的俗語,只不過老人經常掛在口頭上,那麼這句老話裡面出現了本家,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魚不蒜,羊不姜,牛不韭'告訴你!
    春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春節的習俗從西漢一直延續到今天,傳統的春節是從臘八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五結束,這期間大家置辦年貨、祭祀、除塵、舞獅等慶新年活動,尤以大年三十及大年初一最為熱鬧,家家戶戶做上一大桌子的美味,大家圍做一團吃喝玩樂,若是能有一個拿手菜,豈不是錦上添花,這句俗語或許可以讓你秒變大廚
  • 俗語 | 「養馬不養驢,搬磚不和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在80年代的農村,幾乎每個村子都有人養驢或者騾子,但是很少有人養馬,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馬比較嬌貴,因此在農村還是很少有人飼養。
  • 俗語:「眉粗眼小福祿少,眉細眼大貧來擾」究竟是不是真的?
    在咱們農村有這麼一句俗語「眉粗眼小福祿少,眉細眼大貧來擾。」由此可見眉毛和眼睛的粗細大小會對人的一生產生多麼大的影響。「什麼?咱農村還有這麼一句俗語?眉毛和眼睛的粗細大小怎麼會與一個人的貧富產生聯繫呢?」我不解地問。老人說:咱農村的確是有這麼一句俗語。至於說眉毛和眼睛的粗細大小怎麼與一個人的貧富產生了聯繫,其實,我也不知道。估計是人們通過體會得出的結論。
  •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啥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意思大多也都比較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