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散文:撿啞炮

2021-02-08 中鄉美

爆竹聲中辭舊歲,到了臘月,新春的氣息漸漸濃鬱,兒時撿啞炮的場景漸漸從我心中湧來。

「殺豬不如放炮」,這是流傳於鄉間的一句俗語。物質匱乏的年代,吃穿顯然是首要問題。但在莊戶人家的意識裡,哪怕除夕之夜餐桌上沒一塊肉,也不能缺零點鐘聲之際的一串炮。而小孩子對鞭炮更是愛之又愛,新衣仍未添置,他們先鬧嚷著大人給買上一兩盒鞭炮。大人一再交代要等到臘月廿三送灶王時才可燃炮,無奈一幫鬼仔早手癢心癢,村巷內不時傳來鞭炮聲,或成串噼裡啪啦作響,或一粒一粒的點放。小盒子裡的炮串約2到3釐米長,燃放過幾串,便不敢再奢侈。把炮串拆下來,一個一個地消滅。原先小夥伴們各放各的,眼見鞭炮變少,只好合計著輪流放。如此能燃放久一點,可共同享受其中的樂趣。家境稍寬裕的孩子,手上的鞭炮自然多些,被同齡人前呼後擁著穿村過巷,儼然一副土豪的模樣。偶爾,他會轉讓給張三李四王五一兩個點炮的待遇。接受者欣喜若狂,心潮劇烈起伏,小手抖個不停,折騰一陣子才把鞭炮點著。

日思夜盼,終於,除夕到了。燉肉香味讓孩子們垂涎欲滴,而炮仗的硫磺氣似乎更具誘惑力。傍晚,各家各戶開始吃年夜飯,鞭炮聲斷斷續續響起。一聽到炮聲,還在村巷裡的、已圍攏餐桌吃飯的孩子,如遵號令,立馬飛奔出去,或多或少的啞炮在等著與他們相遇。由於跑得匆忙,常常判錯方向,東邊的炮響卻往西邊跑,難免相互碰撞摔倒。此時的孩子們,已顧不上疼痛,就連鞋子被甩掉,都無暇顧及。

那年頭村道沒有硬化,村民又習慣往門前傾倒生活汙水,水窪處不免腥臭,弄髒了新衣服亦不覺難過。村莊共有六個小隊,近二百戶人家,約定俗成的僅在本小隊內撿拾啞炮。其實本就僧多粥少,大老遠地跑到別隊無疑只剩撿紙屑的份了。撿啞炮須眼疾手快,夥伴間往往起爭執。某粒啞炮確實是甲先看到的,乙跟著甲眼睛的朝向竟先下了手。有的農戶很晚才吃飯、放炮,我們就責怪人家做菜太慢;有的農戶門前啞炮極少,我們就埋怨人家怎麼買那麼好的鞭炮,叫大人們啼笑皆非。

從除夕夜到正月初二,小孩子們的每頓飯總被炮聲打斷。上躥下跳中,收穫頗豐的無比愉悅,戰果不佳者一臉落寞。但那些啞炮後來都成了「集體盛宴」,炮捻還好的,重新點炸。沒了炮捻的,折斷炮粒,引燃令它射出火花。

時光飛逝,鬥轉星移,當今年節村莊內的鞭炮聲已稀稀落落,撿啞炮更是遠逝的風景,只能存在於我的記憶中了。

審閱:謝強

簡評:文章細寫了小時候放炮竹和撿啞炮的過程,情趣、感受,很有年代感。

終審:嚴景新

作者:潘仕棟

編輯:卜一

每日刊發作品優選紙刊《中國鄉村》雜誌,凡上刊者免費包郵贈送樣刊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投稿郵箱:zxmtth@126.com

聲明:本文為中鄉美原創作品,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64歲婦女跪地撿血參,辛苦一天能掙70元
    她平時在灘裡給種植戶們打零工,由於今天沒有找到活兒,就騎著電動車到灘裡撿點東西。她所在的這片地去年種的是血參,立春後已經收完,種植戶將於近期把土地轉手給其他人改種別的作物。因為血參收的時候是用機械翻犁,土裡多少還埋了些遺漏的,龐蘇青老人就尋思著能否撿一些回去。
  • 【黃山新聞】中秋佳節 在畫中體會鄉土裡的深情
    今天(9月22日)上午10點,由市文聯、市直機關工委主辦,市美協、市美術館協辦的「鄉土裡的深情——洪騰雲畫展」在市美術館開幕。
  • 為了撿乘客掉落的無線耳機,日本研發專用撿耳機工具!
    ▼最後請站務員幫我撿回來了。▼今年日本各地的鐵路公司都出現大量無線耳機掉落鐵軌的事件,讓站務員拾撿掉落物的次數比往年多了好幾倍,而又因為無線耳機太小,通常很難撿起來,所以拾撿掉落物所花時間也比往年要久可是無線耳機因為太小所以比較難撿起來,常常夾老半天都夾不到,所以只能等末班車過後再下去撿,這也導致站務員必須耗費更多的心力處理……
  • 一場說撿就撿的旅行 | 深圳灣PLOGGING,BOROFONE+綠腳丫
    本次活動有幸得到67位運動達人和環保愛好者的支持和參與讓我們記錄下本次愉快、帶感的深圳灣Plogging之行Plogging起源於會玩的瑞典友人命名方式透露著北歐特有的簡單大氣Plogging【跑步撿垃圾
  • 黃山放繩工:攀援懸崖拾撿垃圾 一次撿5、6斤垃圾
    黃山放繩工:攀援懸崖拾撿垃圾 一次撿5、6斤垃圾 2017-10-09 11:45:4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地上「黃金」萬兩,沒道理不撿.汪汪吧撿便袋大測評!
    但是便便的觸感和外形確實太過風騷了,我相信大多數人不是不想撿,而是找不到一個好的工具。畢竟撿完之後的尷尬,連跟胖編這樣的偶像握個手都成為了人生的終極問題——握,還是不握呢?為了讓大家撿便不尷尬,我們這次測試了總共六款便袋,現在就為大家一一介紹一下。
  • 零能耗小屋 : 當代可持續與再生鄉土建築
    建築坐落在一個規劃齊全的度假村區中,建築師將可持續的現代建築與再生的鄉土建築融合在一起。
  • 他們在扔垃圾,他們在撿垃圾
    可以組織一次撿垃圾遊了,估計撿個三回都撿不乾淨!」  清明山位於橫山橋鎮西北,屬於江南低丘。山腳下有一座道教場所白龍觀,為市級文保單位。因今年提倡就地過年,從大年初一起,清明山就吸引了諸多前來爬山的市民。  沈女士說,當天,她順著步道臺階向上到第一處亭子時,就發現兩邊被扔了很多空礦泉水瓶、零食外包裝和口罩等垃圾。
  • 文山壯族習俗:奇異的撿骨葬
    撿骨葬又稱二次葬,文山州僅有富寧縣谷拉、皈朝、者桑一帶部份壯族還流行其葬制。
  • 在韓國,千萬別撿「防彈」交通卡
    今天有位留學生問我,他在韓國撿了別人的手機,還沒有返還給失主之前就被失主報警了警。現在要面對警察的調查,他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
  • 每周去山上撿垃圾
    為了督促一下自己加了組,基本上這幾個月都維持著每周上一次山的頻率,紅葉季之後明顯新垃圾變多,決定自己帶工具上去順手撿一撿。
  • 他把撿海洋垃圾變成一件很酷的事情
    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我也發現,其實想撿海底垃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垃圾會卡在珊瑚中間,如果中性浮力控制沒那麼好,即便看到了也撿不到,所以就設計,製作了這樣的貼紙、冰箱貼、徽章,鼓勵學生撿海洋垃圾,用垃圾換徽章。
  • 全球最鄉土的蠟像館!點進來前先服保心丹!
    當他和張藝謀站在一起,連張藝謀都顯得眉清目秀了!
  • 【鄉土記憶】:挖魔芋木薯番薯濾澱粉
    遊德福,男,1958年生,已退休歸隱田園,自詡「鄉土作者」。1979年在武漢軍區高炮71師644團當兵時便有鉛印文字見諸各類報刊,曾在「華夏青年文學大獎賽」、「芳草杯」全國精短作品大賽、「夏都杯」新詩大獎賽等文學大賽中獲獎;2005年評為《贛南日報》「關心熱愛新聞事業的十佳作者」;2016年聘為《客家搖籃》「特約主筆」。手機(微信號):13979759039。
  • 臺灣夜店陌生男女"撿屍體"一夜性成風
    臺灣夜店陌生男女"撿屍體"一夜性成風所謂「撿屍體」,即男生把女生灌醉,再帶走發生性關係。
  • 轉車展 撿紅包!上萬個紅包「藏」現場,就等您領走
    邊轉車展邊「撿」紅包,購車撿錢兩不誤。
  • 周轉仁|撿銀杏果
    你撿它幹啥?我撿了半袋拿回了家。    回到家我把圖片發到朋友圈問是什麼東西?答案很多,軟棗子、黃皮果、五味子、白果、一位朋友更有趣,說應該是奇異果吧!聰明透頂的朋友雖沒見過也不認識,但她看到照片中間的一片小葉子斷定叫銀杏果。
  • 在緬甸撿金撿銀,結果這次撿來了這個
    今日匯率:中緬 1:204.16    ,緬中1:0.004898大家都知道,咱們緬甸是一個神奇的國度,遍地是寶,隨手一撿,當時,一名40歲的女性正在撿拾垃圾,撿了一早上,也沒太大收穫,就四處搜尋。當她走到丁多喲水閘附近時,一包鼓鼓的東西,突然出現在眼前。終於來大生意了!這位大姐喜出望外,迅速衝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