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肅敦煌「專坑遊客公廁」一事備受關注。>>>詳情見
9月13日,有網民發布視頻反映有人利用公廁為誘餌,吸引過路車輛停車,因為旁邊都是鬆軟的沙地,車輛開進去就會陷入沙中。然後就有商家以拖車名義,索要高額費用。
9月14日上午,敦煌市公安局對涉事越野基地進行調查,發現該處經營人員存在違法犯罪行為,立刻展開立案偵查。
9月15日上午的最新消息顯示,已抓獲涉嫌強迫交易罪的犯罪嫌疑人5名,其中2人被刑事拘留。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查中。
從時間線上看,敦煌市相關部門的反應速度不可謂不快,除了處理這個具體的案件,還在全市範圍內展開了旅遊行業行政執法專項的整治工作,以期提升全市的旅遊市場管理水平。這樣的態度和行動,多少挽回了一些敦煌的形象,也多少平息了一部分網友的憤怒。
再仔細看那段視頻:當自駕男子打算幫忙把這輛陷入細沙中的房車拉出來時,卻遭到了旁邊人的阻攔。 這位氣勢洶洶的阻攔者一副「此路是我開」的架式,除了威脅「你拉一個試試」,還動手砸車窗,讓他別妨礙自己收取「拖車費」。這不就是攔路搶劫的即視感嗎?這件事告訴我們:要毀掉一個地方的形象真是太容易,只需要這樣一個「陷阱」;但要挽回形象,卻要費勁得多。從一些網友的跟帖吐槽裡可知,發生在這裡的類似事件並非近期才有,也並非個案,敦煌文旅局也說「曾被清除過,將重點整治」。所以,如果接下來還是只針對遭到曝光的個案進行處理,那死灰復燃的事情今後必定還會發生。
這件事引發網友熱議的另一個點,則是「專坑遊客」這幾個字。敦煌在國人乃至全世界人的心中,都是同「美」字連在一起的,如果自此後與「宰客」「敲詐」等字眼聯繫起來,這種負面影響如何消弭?而且,馬上就要到國慶中秋長假了,今年的這個旅遊黃金周得來不易,很多國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國內遊,而「專坑遊客公廁」卻像一顆老鼠屎,正在攪亂處於回暖中的中國旅遊市場這鍋「好湯」。
「專坑遊客公廁」事件再次提醒有關管理部門,一些地方的「旅遊陷阱」總是反反覆覆出現,治理一陣就好一陣,過一段時間又捲土重來,這到底是管理意識的問題?還是管理模式的問題?如果總是要在媒體或網友曝光後才能解決問題,那不如就乾脆在網絡上開闢一個專門的「曝光臺」,由遊客來提供「第一手」信息專供有關部門參考?
其實說白了,很多問題的產生與惡化,並不是源於「不知道」,而是「不去做」。如果沒有常態監管,不想長效治理,如果總是在日常管理中缺席,不把遊客利益放在第一位,那「陷阱廁所」就永遠都有生存的土壤。中國旅遊業正在逐漸復甦中,請不要壞了國人憧憬旅遊休閒的好心情,請不要輕易給重裝迎客的景點們貼上負面的標籤。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