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精選家庭教育資訊和文章,供您瀏覽。
孟雨晴(Damon Meng)七歲來到美國,2009年以所有畢業生課業總評(GPA)第一名的成績從麥迪遜高中畢業,同時被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茱麗亞音樂學院、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及其雙大學的雙學位項目(Join-Program)錄取。2013年他哈佛經濟專業畢業後,擔任華爾街世界最大獨立另類資產管理機構佰仕通集團(Blackstone Group )金融分析師。
孟雨晴的成長,自然而和諧,多彩而豐富。他鋼琴造詣很高,是第13屆奧柏林國際鋼琴賽首獎,囊括了第27屆金斯維利國際鋼琴賽五個首獎。獲得戴維森青年學者音樂獎,傑克肯庫青年藝術家,曾受教於著名華裔鋼琴家郎朗最初的三次大師課, 並同臺表演。美國麥迪遜市市長寇史來格為表揚他音樂上的成就,宣布2007年12月10日命名為美國新澤西州麥迪遜市孟雨晴日。
這是一篇介紹孟雨晴父親M爸孟樺教育實踐和思考的文章。將分5個部分連載他的「教育哲語」。聽M爸講教育故事,就像在進行著一個關於生命成長的哲學對話。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孩子的成長,但它更是一份生命的映射。讓我們在孟雨晴的成長中,在M爸的教育實踐和總結中,思考教育的本源和內涵。
M爸哲語之三:
「我們常常講盡人事、聽天命。「人事」是主觀,「天命」是客觀。天命並不是「宿命」,客觀有時候沒法把握,所以只能去了解,去分析,去「聽」。但「人事」不能聽,而要「盡」。「盡」就是主觀要付出全部的努力,就是去追求極致的完美。不求完美不能用盡,沒有盡人事,也沒資格去聽天命。」
這是萌爸的人生態度,也是一個家族延續不斷的文化基因。作為一個藝術世家,60年代雨晴爺爺執導的《馬蘭花》是一個時代的經典記憶。崇尚芭蕾的萌爸,一直認為芭蕾是人類精神世界和物質世界的高度集合物,其音樂、造型、效果都是一種永遠的經典,都在追求極致的完美。這種精神成為一個生命底蘊,融入到萌爸的教育實踐中,奠基了小雨晴的基本人生態度。
萌爸將「盡人事、聽天命」的抽象生活哲學變成了孩子能聽懂的話,也就是:做事認真,克服困難。這成為他和雨晴從小一直念叨的座右銘,也成為他們幫孩子確立的人生目標。
很小的時候,萌爸就這樣告訴雨晴:不管你的能力怎麼樣,只要認真去做就可以了。只要爭取,就有可能到達自己的極致。不用去和任何人比,只要自己認真,就會幸福滿足,就會有所發現,就有獨特價值。但有時候,認真做事不一定就能成功。這時跺一跺腳,捏一下拳,對自己說,我要克服擋在我前面的困難。
有一天,四歲多的小雨晴突然問爸爸:「什麼叫認真?」作為一個成人,萌爸當時沒有意識到孩子會不懂這句話。他愣了一下,想想後這樣反問小雨晴:「彈琴的時候,老師給你提過什麼要求啊,怎樣才算認真彈呀?」小雨晴 回答:「老師讓眼睛看著譜子,手要在琴上彈,不能東摸西碰,耳朵要聽著自己彈的音樂。」在一步步的啟發後,萌爸這樣告訴孩子,老師要你眼睛要看著、手要彈著、耳朵要聽著、心要想著,心眼耳手一起用就是認真。就這樣,孩子知道了自己專心做事就是認真,認真就在生活的點點滴滴裡,就在自己的舉手投足中。
孟雨晴和國會議員合影
當小雨晴再次問爸爸,什麼叫克服困難的時候,萌爸毫不猶豫地告訴他:「打敗他!困難像個對手,像個敵人站在你面前,要想取得進步,你必須打敗他。」這個時候,我們仿佛看到了小雨晴緊握的拳頭和滿眼的豪情,更看到一個父親注入小男子漢心底的勇氣和執著。後來,小雨晴參加各種比賽,爸爸都要告訴他,比賽的名次不重要,而比賽之前你是不是認真去做了最重要。克服困難不一定會得好名次,但你一定會進步!
沒有絕對的真理,只有相對的真理。或許每個人都達不到完美,但是只要去追求完美,不斷的接近完美,才能使自己的事業不斷進步,讓自己的人生不斷成長。做事認真,克服困難,使我們看到了一個父親人生經驗和生命智慧的總結和傳承,更看到了深深的責任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