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東西留了聯繫方式,垃圾簡訊、騷擾電話就源源不斷地找上門——這一現狀有望得到整治。昨天(8月3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對外發布《通信簡訊息和語音呼叫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徵求意見稿》共八章四十四條,包括總則、服務規範、商業性簡訊息和商業性電話管理、用戶投訴、法律責任等章節。其中明確指出,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簡訊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
剛在商場的店鋪辦理會員,預留了手機號和郵箱等信息,不久後頻頻收到各種店鋪的推廣電話和郵件,讓不少人感到困擾。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電信服務質量的通告 (2020年第2號)》顯示,今年一季度,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受理用戶關於騷擾電話的投訴共計100028件;受理用戶關於垃圾簡訊的投訴有58268件。
針對以上問題,工信部擬出臺新規治理。《徵求意見稿》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或者用戶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簡訊息或撥打商業性電話。用戶未明確同意的情況視為拒絕。用戶同意後又明確表示拒絕接收的,應當停止。
並且,簡訊息服務提供者不得擅自改變電信網碼號用途,不得將用於發送業務管理和服務類簡訊息的埠用於發送商業性簡訊息,無正當理由不得對用戶接收業務管理或者服務類簡訊息進行限制。
《徵求意見稿》還強調,簡訊息服務提供者、語音呼叫服務提供者違反上述規定的,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並處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向社會公告;情節惡劣的,吊銷電信業務經營許可並回收相應碼號資源。
除了服務提供方,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也應當建立預警監測、大數據研判等機制,通過合同約定和技術手段等措施,防範未經用戶同意或者請求發送的商業性簡訊息或撥打的商業性電話。如果發現任何組織和個人存在類似問題,應當採取必要措施制止其行為,可視情況限制向其提供新增通信資源或暫停相關服務。
為解決騷擾電話問題,有的國家引入了「謝絕來電註冊」機制,為明確不願意接聽營銷電話和接收廣告簡訊的電信用戶提供專門的註冊登記渠道。一旦營銷企業或個人違反規定,用戶可通過相關法律法規獲得保護。
自去年3月工信部首次在相關政策文件中提及「謝絕來電」制度以來,《徵求意見稿》再次明確,工信部組織建立全國統一的「謝絕來電」平臺,引導相關組織或個人尊重用戶意願規範撥打商業性電話。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依託「謝絕來電」平臺提供「謝絕來電」服務,採取便捷有效的方式登記用戶關於商業性電話的接收意願,並依據用戶意願和雙方協議約定提供防侵擾服務。
此外,移動通信轉售業務經營者可參照上述規定提供「謝絕來電」服務,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給予其必要協助。《徵求意見稿》還鼓勵移動智能終端製造商在移動智能終端為用戶提供快捷方便的簡訊息、語音呼叫防侵擾服務。
江西、陝西等地已開展了類似業務,可免費為用戶提供專業的騷擾電話攔截服務,實現黑名單、白名單、騷擾電話攔截設置、攔截記錄查詢、騷擾投訴舉報等服務。據工信部6月份通報,「謝絕來電」業務已服務近1480萬全國用戶。
*微信改版後,好多人都說找不到廣仔了,為了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把廣仔設為「星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