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往事重讀——
淡水資源緊缺將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
發表媒體:李罕誦經博客
發表時間:2017-03-22 09:47:47
詳讀下面原文:
浪費水,也會減少人的福報?
今天是世界水日,水資源匱乏已經是世界難題。
到2025年,淡水資源緊缺將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嚴峻問題,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嚴重缺水。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稱,到2050年,全世界將有50億人遇到用水困難。目前,全世界三分之一的河流正在消失或已經消失。
而在中國農村,9000多萬貧困人口有三分之二是缺水導致的貧困。
一方面是缺水,另一方面是浪費。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節約用水方面,我們做得不夠好。
在我國,農田灌溉時,每使用1立方米的水資源,僅有0.532立方米被農作物吸收利用,與發達國家0.7以上的利用係數有差距。
城市用水浪費同樣令人觸目驚心。目前我國城市輸水管網漏失在15%左右,如果加大投入修整,使漏失率降低到5%的水平,即可節水52億立方米,這一數字相當於2000多個昆明湖的水量,接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年規劃調水量的一半。
另外,城市建設、城市造水景觀、洗車房、高爾夫球場、洗浴中心更是城市生活的「吃水」大戶,節約用水迫在眉睫。
佛教也倡導節約,也就是師兄們常說的「惜福」——珍惜得來的福報。
比如,古代僧人只穿三衣,過午不食,吃八分飽,不剩飯菜等,這些都是佛教要求佛弟子惜福的表現。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不浪費就是為自己積德。惜福,其實節約的是我們命中的「福氣」。
佛教認為,人一生的物質享受是有限的,浪費是削弱福報的行為。宣化上人說過,「福盡而死是真理」。經常浪費的人,德流失得快,會遇到諸多不順之事。
不論是一滴水、一粒米,浪費的多了,福報都會減少很多。我們享受的每一種資源,都是修來的福報。按照佛教因果理論,想要一直能有各種資源,讓生活過得更好,就得種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