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提前「看清」是必要的,也是聰明的選擇。只可惜,人是一種複雜的動物,他們身於複雜的環境,或許曾經純潔過,但是經歷過世間風雪後,早已物是人非。
老祖宗總結出一個方法,用來識別虛情假意之人,他們最喜歡說這3句口頭禪。
一、你放心
「對人以誠信,人不欺我;對事以誠信,事無不成」,人們大多是願意相信別人的。現代人常說:人與人間的距離,被網際網路隔得越來越開。這番話只能當作預測,會不會發生?不好說。
事實上,因為網絡的普及,人們在網上聊天、交友愈發鄭重其事。很多姻緣也是在網絡上促成的,不要說網絡詐騙,假者有之,真者亦有之。
不過,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個人誠信問題。老闆交代給下屬一份工作,下屬答道:「你放心」。你可知「你放心」這三個字意味著什麼?
站在被說「你放心」者的角度,經常有人對你說:「請你放心,他一定會怎麼怎麼樣」?你是否會感到由衷的心安?大概是不會的。
因為真正有能力的人,不會去說你放心,因為他知道,無論如何這份工作他都能做到最好,不需要說,也不屑於去說。
整日將「你放心」掛在嘴邊的,一來是為了寬慰旁人,二來是為自己打氣,因為自己心裡沒底。
二、求你了
「求你了」,帶有一種低三下四的哀求,更有甚者會說成「求求你了」。究竟遭遇了怎樣的困境,才會讓人說出這樣的話?
「灣仔碼頭」的創始人臧健和,被丈夫拋棄,帶著兩個女兒來到香港求存,每日打三份工,結果腰累壞了。
不能幹活,就無法生存。於是社會福利部門找上門來,表示可以提供社會福利金。
然而臧健和婉言拒絕了,她認為:「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白領錢我自己會失去鬥志,孩子也會受影響。」
曾國藩曾說:「小人專望人恩,恩過不感;君子不受人恩,受則難忘」。意思是:小人總是希望得到他人幫助,卻不知感恩;而君子通常不願意受他人恩惠,一旦受了,便湧泉相報,終生不忘。
三、你說得對結束一個話題的最好方法,是對他說:你說的對。「你說的對」,看似是對他人的贊同,實則是對他人的不屑一顧與不尊敬。
不可否認,生活中我們需要贊同他人。正確的觀點,的確值得稱道,錯誤的觀點則不能苟同。只可惜這裡是生活,一個人性的「試煉場」。
趙高指鹿為馬,眾多大臣附議。那麼今天,難道就沒有「眾多大臣」了嗎?顯然是有的。
冤家宜解不宜結,你不贊同別人,就容易產生誤會,產生矛盾。但有些時候,是非對錯總是分明的,睜著眼說瞎話,不僅不會讓他人感到高興,反而會覺得反感。
是人都會犯錯,人非聖賢,在自己犯錯的時候,有人能及時拉你一把,這才是最大的幫助。可是這些只會恭維,凡事都說對的人,就會把你拉向深淵。
文明和偽善,虛情和假意,是矯揉造作產生的文化泡沫,是人性的使然,不可避免,畢竟這世上能夠保持初心的人是不多的。
大家都嚷嚷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可是又有幾人能做到呢?捫心自問,我們需要反思,同時,我們也要警惕這些虛情假意之人。
各位看官,你遇到過喜歡說上面三句口頭禪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