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國的嫦娥5號獲到月球樣品,軌返組合體正準備返回地球的時候,日本的小行星樣品已經回到地球,這對於日本來說,歷史性時刻來了。
12月6日凌晨4時左右,一道亮光划過澳大利亞天際,這意味小行星樣品回來了,接著小行星準確降落在預定地點,澳大利亞伍默拉試驗場的一個橢圓區域,這意味著日本JAXA六年努力終於結出了果實,獲得了珍貴的小行星樣品。
澳大利亞航天在12月6日貼出了一張照片,展示日本JAXA團隊回收返回艙時的場面,直徑40釐米的樣品返回艙被密封在一個四方形的盒子裡面,雖然重量只有30多斤,但被4名日本猛男抬著,顯得小心和謹慎。
要知道為了獲得盒子裡面的小行星樣品,從打造到發射,再到返回地球,日本JAXA用了十多年時間,花費了無數科學家的心血,光資金方面就就耗費了上10億美金。
近日有不少人稱,隼鳥2號送回的小行星樣品極少,可能0.1克都不到,估計還沒有鼻屎那麼大,但是個人認為應該不止這麼多。
原因在這裡,如果你看到過隼鳥2號在小行星採礦時碎石橫飛的畫面,你的想法也會和我一樣,無論哪片小行星碎片進入採集器內,結果肯定不止0.1克。
那麼返回艙內究竟有多少小行星樣品呢?現在還不得而知,等待日本JAXA的公布,結果應該會很快,估計數量應該在100克左右,因為去一趟小行星龍宮實屬不容易,即便龍宮是一顆近地小天地,但是與地球的平均距離仍然超過1億公裡,隼鳥2號硬是飛了4年才追上。
或許有人認為,樣品返回艙已經落地,那麼隼鳥2號的小行星採礦任務已經完成了,它失去了作用,即將成為一個廢棄物,是眾多太空垃圾中的一個。
但事實並非如此,隼鳥2號再一次離開了地球,以29.26km/s的速度進入了霍爾轉移軌道,迎接新的小行星,因為隼鳥2號還剩餘30千克氙氣推進劑,要知道最初氙氣推進劑為66千克,這意味著日本隼鳥2號可以再次執行小行星任務。
當然,最讓人期待的還是返回艙內的小行星樣品,它究竟由什麼物質組成?是否含有貴重的金屬物?這次的研究發現能否再次揭秘太陽系的起源,一切都是那麼的期待,不知道日本科學家會不會公布小行星的研究成果。
總之,日本打造的隼鳥2號創造了一個新的裡程碑,讓人類見識到宇宙是可以被徵服的,為人類即將到來的太空採礦時代開啟了道路。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