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 | 齊齊哈爾「網上積分換零錢」助力垃圾分類

2021-02-12 黑龍江政務

周末兩天,齊齊哈爾市建華區方興新村小區的劉大媽又從家裡收拾出來廢舊報紙、過季衣物,整理好後,用手機掃描小區裡的智能生活垃圾分類箱上的「垃圾分類個人識別碼」,按標識投放到相應的垃圾箱裡。劉大媽將在3天之後收到垃圾兌換的積分信息,積分可兌換成手機支付的零錢使用——這是齊齊哈爾市從去年9月開始的「網際網路+再生資源回收」方式的一個具體呈現。

「垃圾分分類,零錢賺到手」,這樣的宣傳標語在齊齊哈爾的一些小區裡隨處可見。齊齊哈爾市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主任郭樹江介紹,去年9月開始,齊齊哈爾市供銷社會同市城管局嘗試了可回收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分類工作,製作了首批可回收生活垃圾和有害垃圾兩種箱體,投放到建華區方興新村小區進行試點,並且通過「網際網路+再生資源回收」的方式,創辦信息交易平臺,研發了「綠蔭」再生資源線上交易程序,程序兼具信息發布、網上交易、網上結算和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同時開展線上線下回收業務。線上交售可回收垃圾方式,是通過微信搜索小程序「綠蔭回收」,登錄後點擊「個人下單」,訂單成功發布後,距離最近的收廢員會按照居民約定時間,統一著裝、統一計量工具、統一證件、統一服務流程進行上門回收服務。線下交投可回收生活垃圾方式,是首先登錄「綠蔭回收」平臺獲取「垃圾分類個人識別碼」,通過此平臺積分兌換功能,積分可兌換成微信零錢。有害垃圾則是百姓自覺投送,企業定期收集、運送、儲存和處置。經過一個月的試點運行,這種新型垃圾分類回收模式得到市民認可,隨即在中心城區和其他縣全面推廣。小區居民普遍反映,這種生活垃圾分類箱的設置方便了市民分類投放垃圾,減少了個人叫賣式收垃圾的擾民行為。

今年51歲的李女士自從使用「綠蔭」在線回收平臺後,就被其準時準點上門、計量計價無誤、服務文明規範所折服。李女士說,智能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平臺的搭建,讓市民真正體會到了「指尖一點、回收上門」的全新服務方式。

目前,齊齊哈爾在龍沙區、鐵鋒區、建華區三區鋪設智能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回收箱565個,服務120個小區。龍江、依安、泰來、富裕、甘南、克山、克東七個縣鋪設可回收物回收箱1000個,服務220個小區。截至目前,「綠蔭」再生資源線上交易程序訪問量達1080萬人次,居民通過平臺交售廢品下單達2200餘單。線上日均收集垃圾3.8噸左右,線下日均收集垃圾3.5噸。初步測算小區垃圾減量25%左右,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15%以上。

齊齊哈爾市根據實際情況,將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交由齊齊哈爾市供銷社通過智能生活垃圾分類箱進行回收,由專業回收公司負責這兩類垃圾的收集、運輸、處置工作。其它垃圾市民仍然投放至環衛部門設置的垃圾容器內,由環衛部門負責收集、運輸、處置。

據悉,今年年底前,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將投放400餘個智能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箱,屆時,將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設施全覆蓋,2020年底,全市七區九縣(市)生活垃圾分類回收設施覆蓋率將達60%以上。(來源:黑龍江日報)

相關焦點

  • 助力解決垃圾分類源頭問題 新疆首家再生資源兌換超市營業
    12月22日,家住庫爾勒市梨香街道德凌社區紅星廠小區的居民李萬盛來到庫爾勒市紙殼俠再生資源兌換超市,用廢舊紙箱兌換了一瓶醬油,「我的積分卡上攢了不少積分要兌換商品,還可通過網上一鍵下單或者打電話,有專人上門回收。」用廢紙箱換醬油、用可樂瓶換可樂、用廢鐵換大米……在這家開張營業不久的超市裡,不起眼的廢舊物品,只要達到可回收再利用的標準,都可以拿來兌換商品,實現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這也是全疆首家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兌換超市。「超市佔地180平方米,有1000多種商品。
  • 長治這個分類垃圾桶好智能,用手機掃碼幫分類,還能賺零錢!
    這不在長治投放的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真的好智能不知道怎麼丟垃圾用手機掃碼就行  而且還能賺零錢呢!範靜告訴記者,引進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及服務系統,主要為了引導、激勵大家規範的進行垃圾分類,使城市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
  • 生活垃圾分類冬季攻勢,東藍家莊社區積分兌換活動
    東藍家莊社區自2020年10月正式開始垃圾分類投放,為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宣傳工作讓社區更多居民了解垃圾分類、學會分類、主動分類,2020
  • 扔垃圾還有零錢花,這個小區有了智能回收垃圾櫃!
    垃圾分類、動動小手、零錢就有。8月18日下午,瀂港街道柏莊麗城小區正式啟動垃圾分類。位於小區東門生活垃圾集中投放點旁的一個藍色可回收大柜子吸引了不少居民圍觀。只需掃碼關注,按照投放物品種類正確投放,櫃體便可自動稱重,系統結算金額。這樣可以直接垃圾兌錢的智能回收櫃目前在瀂港街道已經率先免費投放了4個,後期還將陸續投放20多個。
  • 「吃」垃圾「吐」現金 智能分類垃圾箱亮相天津
    ,為增強廣大居民垃圾分類意識,助推垃圾分類工作順利開展。近日,本市薊州區14個社區相繼安裝了智能分類垃圾箱,這種垃圾分類「神器」,不僅外觀漂亮,密封性好,操作簡單,還可以自動稱重和計數,把居民投放的垃圾變成現金。「現在家裡的垃圾全部都分開放,半個多月,已經賣了20多塊錢。」
  • 分類清潔直運模式,全面助力鄉村垃圾分類
    、三陽村周家埭村、杭富村等村率先實行垃圾分類清潔直運模式「之前是各個村社保潔單位將垃圾桶運置直運中轉站處置,沿途存在拋灑滴漏的情況。」投入機動車司機2人、跟車集運員2人,8噸其他垃圾壓縮車1輛、3噸廚餘垃圾壓縮車1輛,清運車輛應用均裝載GPS、車載稱重系統等信息化設備,加大對垃圾收運的智能管理力度,提高收運工作的效率與便捷性。自垃圾分類清潔直運模式開展以來日均清運其他垃圾15噸、易腐垃圾3噸 駕駛收集車的駕駛員既是司機,也是垃圾分類督導員。
  • 中對口村垃圾分類大獎賽圓滿落幕 垃圾分類已蔚然成風
    鎮治辦主任彭瑞芬說,中對口村作為省級垃圾分類示範村,垃圾分類工作已成為龍港鎮的領頭雁、樣板村,但是全鎮目前垃圾分類的方式還較為傳統,尤其缺乏對個人分類的激勵機制。     「垃圾分分類換的積分真能拿上大獎。」陳和木領回的電飯煲獎品讓臺下的村民很是羨慕,一下子對垃圾分類換積分的熱情提升了不少。
  • 創城你我他 細處看變化 | 白銀區開通「綠色存摺」 垃圾分類「益」起來
    來到銀奧佳園小區,人民路社區的工作人員正在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在積分兌換處記者見到了正在兌換的魏凌雲。魏凌雲所說的積分兌換,是通過一本「綠色存摺」實現的。所謂「綠色存摺」,就是按照「一戶一卡、一分起存、積分累計、零存整取」的制度,居民可以將垃圾經過自行分類、志願者稱重,以積分的形式存入綠色帳戶裡,從而兌換相應的生活物品。
  • 桂花園社區垃圾分類搞「創新」,4名專職督導員、垃圾分類服務第三方開展合作
    、社區勸導,幫助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工作。據了解,這是西湖區率先專職聘請督導員參與垃圾分類工作,這種日常面對面的引導,讓人覺得既新鮮又通俗易懂。桂花園社區為了使小區生活垃圾減量,提高示範小區居民生活垃圾的分類和投放質量,帶動居民主動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搞起了「創新」。
  • 四色環保垃圾袋上市|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日前,市場上出現一種新型環保塑膠袋,它與垃圾分類顏色相匹配,有四種不同的顏色,袋上還配有分類標識和分類說明
  • 新時代文明實踐 | 四團鎮「三色鳥」助力垃圾分類!
    他們均來自四團鎮社事中心,此次開展志願服務工作一方面是為了助力漁墩村村容村貌的提升,另一方面是為了面向村民群眾進一步普及垃圾分類的生活理念。經過一上午「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勞作,志願者們一個個汗流浹背,但炙熱的陽光絲毫不能消減大家的熱情。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個乾淨整潔的微公園呈現在了大家面前。
  • 垃圾分類段子大全,4句話教會你垃圾如何分類!
    有的小夥伴已經做夢都在頭疼這事了!上海垃圾分類事件爆火後,網上的段子手全出來了!一個個那是真的秀啊!每天都在被這些人罵,卻又不敢說什麼!萬能的某寶賣家第一時間抓住機遇!推出了垃圾分類遊戲卡牌:好吧上面都是網上謠傳,奶茶分類其實很簡單:奶茶倒掉內容物後剩餘的部分杯子、吸管和蓋子都可以直接投放到幹垃圾桶裡
  • 新區平房片區企業生產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
    日前,新區平房片區駐區企業黑龍江鑫達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研發生產生物可降解塑膠袋,助力垃圾分類工作。據悉,生物可降解塑膠袋使用生物基材料,具有綠色環保、節能減排、原料可再生等優勢,不僅可從根本上解決白色汙染問題,還可大量減少石油消耗,緩解石化資源壓力。
  • 馬路辦公:市級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走進醫院、社區
    市級生活垃圾分類指導員走進醫院、社區……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繼續向好發展 在兩江新區 👇4月28日下午,市環衛局紀委書記劉新宗及兩江新區市政園林水利管護中心副主任傅有強一行,在人和街道及社區相關領導的陪同下,蒞臨兩江新區人和街道萬紫山社區農轉非小區實地查看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情況
  • 【新城視點】「藍色」垃圾督導員 助力垃圾分類​​
    如今垃圾分類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通過相關部門的大力宣傳,市民的參與度也是越來越高。為了更好地引導居民做好這項工作,在祥園社區轄區內活躍著一支藍色的隊伍---垃圾分類督導員,他們不怕髒、不怕苦,用實際行動在做好垃圾分類這項工作。近日,記者來到呼鐵家園C區記者看到,一群身著藍色工作服的垃圾分類督導員,他們在小區垃圾桶旁邊辛苦地忙碌著。
  • 垃圾分類居然這麼好玩?「八卦洲模式」來襲!
    「讓我們一起努力城市美美麗麗,垃圾分類共享城市繁華,對酒當歌唱出心中喜悅,整整齊齊大家共同前行.」由還珠格格主題曲《當》改編的垃圾分類歌曲,你聽過嗎?7月21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暑期社會實踐「垃圾環遊記」團隊和「容藥歸家」團隊在秦淮區淮海社區居委會二樓活動大廳開展「與枯燥的垃圾分類說再見」主題宣傳活動。
  • 過新年,穿新衣,四團的垃圾分類桶也換上「新衣裳」啦~
    近日,四團鎮各個村的垃圾分類桶也迎來了「新衣裳」。張天康是夏家村的保潔員,平日裡負責收運夏家6個村民小組的生活垃圾,得知村裡的垃圾桶要換新,老張很是高興,「之前的垃圾桶經過長時間風吹日曬,多多少少都有損壞,有的沒了蓋子,就拿木板頂替,有的不能用了,就拿別的桶當做垃圾桶,給我們的清運工作帶來了諸多不便,現在有了新垃圾桶就方便多了。」
  • 倒垃圾能拿禮物,臨安這個村的人真味道!
    7月31日,板橋鎮板橋村村民孫智興燒完午飯,拎著一桶廚餘垃圾往村可堆肥垃圾回收站換積分,「一桶能換一包紙巾,四次可堆肥垃圾就有一塊透明肥皂了。」據了解,板橋村村民每回收一次可堆肥就可獲得一張面值30分的積分卡,憑積分卡兌換相應物品。
  • 世界上那些垃圾分類到極致的國家都是怎麼做的?
    瑞典在培養國民垃圾分類意識上足足花了一代人的時間。對於那些偷懶不願意去分類的人,瑞典政府重新設計垃圾容器來提高亂扔垃圾的難度,例如,把扔瓶罐的容器口設計成小孔狀的,把扔硬紙盒和紙板箱的容器口設計成信封狀的。這樣一來,大大減少了亂扔垃圾的現象。在瑞典,人們自覺地保護環境,科學合理地處理各種生活垃圾。
  • 來了,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
    縣(市、區)人民政府和開發(度假)區管理委員會可以根據本地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際情況決定實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的區域記者走訪發現,我市一些老舊小區裡,還保留著垃圾房。雖然每天都有專人對垃圾進行清理,但因為沒有進行分類,生活垃圾較多的時候依然會影響小區的環境衛生。市民:「就隨便亂扔,沒分類就直接扔垃圾桶裡,也給我們生活帶來不方便,就比如扔一地環境也造成汙染。」而在另外一些小區,雖然已經擺放了分類垃圾桶,但依然有住戶習慣性地將垃圾一股腦倒進垃圾房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