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便是生動的互動效應。
人際交往中由於一方給予另一方的獎(懲)、恩(怨),另一方產生相應的獎(懲)、恩(怨)交換的效應即為人際互動效應。
這種交換與互動,可以是積極、肯定的,也可以是消極、否定的。你愛別人,才會獲得別人的愛。
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這大概就是人際互動效應的中心思想吧。
所以如果你選擇了正確的方式對待你的伴侶,那麼你的伴侶也更傾向於回饋正確的方式給你。
反過來,如果你選擇不正確的方式對待你的伴侶,那麼對方也會回饋不正確的方式,這就是為什麼「批評永遠得不到改正。」
那麼我們該怎麼利用人際互動效應改善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呢?
1、人際互動的聯動效應
在一個群體中,個體之間是有連結的,連結的越緊密,聯動的作用就越大。所以兩個人的關係如果越緊密,那麼兩個人互相影響的作用就越大。
我之前有一個學員,特別想做小買賣,但是老公確有正當的工作,所以不想和她一起,她通過各種方法,都沒有說服老公。
我告訴她,你先學會把自己的生意做好,把你和老公的關係搞好,然後,你老公自然而然就會去幫你了。
後來她聽從了我的建議,把自己的買賣做的還不錯,果然,沒過多久,她老公問她要不要把工作辭掉來幫她。
所以,當你這邊有足夠的吸引力的時候,那麼很容易就會讓對方自願的改變了,你越有吸引力,你們的關係越親密,那麼帶動對方改變的可能性就越大。
2、人際互動的情感作用
心理學家李雷從幾千份人際關係的研究報告中,歸納出了人際互動的八種情感反應:
即由一方發出的管理、指揮等態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尊敬、服從;
由一方發出的同意、合作、友好等態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協助、溫和;
由一方發出的幫助、支持、同情等態度與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信任、接受;
由一方發出的尊敬、信任、讚揚、求援等態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勸導、幫助;
由一方發出的害羞、禮貌、服從等態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驕傲、控制;
由一方發出的反抗、懷疑等態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懲罰、拒絕;
由一方發出的攻擊、懲罰等態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敵對、反抗;
由一方發出的激烈、拒絕、誇大等態度和行為,會導致另一方的不信任、自卑。
在人際互動中可能按此八種模式進行反應,也可能按此外的其他模式進行反應,但有一點從中可見,人際互動的反應是情感因素左右的。
賦之於積極的,得到的將是積極的反應。所以人與人之間就像照鏡子,你是什麼樣的,對方就會回饋給你什麼樣子,當然對於極個別的不講理的現象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