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來勞作?報紙當食材?浙旅院告訴你節約糧食還能這麼做

2021-02-20 問鼎泰山

「我今天學到了很多知識。原來包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種植的,輪作非常快。種植後期它會慢慢膨大,所以每株幼苗之間一般最少要保持35公分以上的距離。」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旅遊外語學院學生葉展鵬說。10月15日上午,該校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揭牌儀式在蕭山校區北面的農地裡舉行。該校旅遊外語學院的40名學生代表在現場學習了包菜的種植要點,並實踐參與了養護工作。

「這塊地大約有1000畝,離學校非常近,學生一般步行5到10分鐘就能到。」該校學工部部長錢興成說,「接下來,我們將陸續組織全體學生參與勞作體驗,讓他們了解糧食從播種到收穫,從加工到變成菜餚的過程,真正懂得『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糧食汗珠換』的艱辛,培養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的思想感情。」

2020年秋季學期初,學校專門召開「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專題工作會議,確定具體工作方案,全面落實各項工作任務。除了通過勞動實踐,通過社會服務、課堂教學等方式推進「珍惜糧食、反對浪費」工作,也是學校的特色和亮點。

近期,該校酒店管理學院「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專業教師們紛紛走出校門,走進行業,開展酒店和民宿行業調研走訪活動,了解行業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行動的舉措與成果,並予以指導協助。

「我們走訪了多家酒店和民宿,傳達了餐飲服務厲行節約的重要理念,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並現場分享同行典型的節約措施,指導他們如何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適度點餐、餐後打包。」參與調研指導的酒店管理學院教師仝潔潔說。「目前,不少酒店和民宿在我們的建議下推出了一人份套餐,並對『光碟』客人贈送小禮品、代金券,免除部分服務費,效果良好。」

這是浙旅院教師服務社會的縮影,也是該校結合專業特色服務社會,推動「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理念的重要舉措。

在廚藝學院的實訓教室,目光所及之處便懸掛著節約糧食的倡議海報。再往前走,可以看到教師正帶領學生們練習刀工,但仔細一瞧,同學們刀下切的不是一般的食材,竟是廢舊報紙!

「新學期學校大力號召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教研室專題研討了如何在實訓課上更合理有效地使用原材料。一方面我們探索分階段教學,刀工課從切麵團切報紙開始,等學生掌握了基本功之後再使用常規食材;另一方面,學生實操課後,對學生實踐成品設立了食材自取點,避免浪費。」廚藝學院中烹教研室主任程禮安說,「我們廚藝學院的所有專業都和『糧食』息息相關。在教學中融入節約理念,培養在校生勤儉節約的習慣,有助於幫助他們提前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在工作中厲行節儉。」

在整個「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活動推行過程中,學校可以說是「上下一盤棋」,師生齊動員。駐足浙江旅遊職業學院的食堂,可以看到許多「紅色小馬甲」的師生志願者們舉著「珍惜糧食,反對浪費」的牌子,給每位用餐者溫馨的提醒。

環繞食堂四周,門口擺放著易拉寶,立柱上張貼著宣傳「節約糧食」、「量力而行,拒絕浪費」、「拒絕『剩』宴」等標語和海報,LED屏滾動播放節約倡議標語,小份菜,小份飯已然成為食堂「新寵」。

「我們學校處處展現著濃鬱的『珍惜糧食、反對浪費』新風尚。我們要求用好『專業特色』這個抓手,將節約理念融入課堂教學、社會服務、勞動實踐等環節中,同時要求『全面、全方位、全過程、全員參與』,把節約理念推行到學校的各個角落。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把這項工作落實到位。」該校黨委書記韋國潭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節約糧食,從我做起」主題班會活動投票啦~
    糧食溫飽問題從古至今就是困擾著中國的一大難題,因為中國是一個多人口的國家,要解決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其中必有許多艱難困苦。為了讓百姓吃飽飯,黨和人民經歷了長達60年的奮鬥。到現在,已經基本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雖如此,但也不能浪費糧食,因為在國內仍有相當一部分人沒有足夠的糧食保障,如四川大涼山地區等等一些貧困山區。
  • 【EEFC | 校園新聞】珍惜糧食光碟間,崇尚節約我爭先——我校舉行節糧宣傳月主題活動啟動儀式
    今天上午,我校舉行了「珍惜糧食光碟間 崇尚節約我爭先」主題節糧宣傳月活動啟動儀式。啟動儀式上,黨總支書記劉衛東發表了主題講話。劉書記首先帶領全體師生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8月中旬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的重要指示,同時介紹了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的由來以及我校開學以來光碟行動的落實情況。
  •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壩營中學舉行世界糧食日主題升旗活動
    在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即將到來之際,為了更好地響應習近平總書記「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號召,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增強同學們節約糧食的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形成「以珍惜糧食為榮,以浪費糧食為恥」的思想觀念,懂得愛惜勞動成果
  • 【梧州】提前訂餐 定量取餐 食堂節約糧食有妙招
    浪費可恥、節約光榮,已成為廣大市民的共識。在我市各級機關單位飯堂,也自覺踐行「光碟行動」,萬秀區龍湖鎮人民政府的飯堂就是其中之一。
  • 「最美阿姨」評選|張新玉,你的笑容,溫暖了這個深秋
    點擊上方藍字「浙旅院公寓管理中心」關注我們
  • 【面試熱點】糧食安全重於泰山
    而我國餐飲業人均十五浪費量為每人每餐96克,浪費率為11.3%;大型聚會十五浪費率達38%;學生盒飯有1/3都會被扔掉。2020年8月1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下糧食安全問題已然成為社會各界討論的熱點話題,因此該話題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符合公務員考試的特點。
  • 女王去給孩子們做校餐了!每一份只要16元軟妹幣
    日本這樣重視孩子們校餐的傳統,其實從1945年就開始了,戰後的日本物資和食物極度缺乏,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是決定把有限的資源供給給孩子,把國際援助的糧食一部分供給給校餐。在1952年,日本制定了《教育給食法》,從法律意義上開創了日本校餐的模式。
  • 節約,是一種美德
    對於餐桌上浪費問題,要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同時,餐飲浪費現象,觸目驚心、令人痛心!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儘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對糧食安全還是始終要有危機意識,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帶來的影響更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大力倡導節約理念,狠剎浪費之風,勢在必行。
  • 兩畝地青玉米杆賣完,我才懂什麼是糧食危機,這話並非危言聳聽
    青玉米杆見微知著,一葉知秋,我從我們農民最底層的小事兒來抽絲剝繭,談談糧食危機到底有沒有過去。但奇怪的是:今年雖然糧食漲價了,但玉米杆卻降價了。去年玉米是9毛錢一斤,今年是1.2一斤,玉米杆去年是8分錢一斤,今年是4分錢一斤。本是同根生,玉米杆和玉米價錢竟然出現了這種奇怪的反差,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一些養牛養豬大戶想通過餵養玉米杆來代替糧食,從而達到節約成本的效果。
  • 射洪十幼「吃光光,共節約」愛商主題活動
    升旗儀式上陳老師說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是紀念農業生產的日子要懂得節約糧食不能浪費小小的我有太多不懂老師給我們講繪本《浪費糧食的豬豬》我才知道原來有些地方的小朋友連肚子都吃不飽更別說像我這樣想吃什麼就能吃到
  • 食材的消毒殺菌保鮮還可以這樣做,實驗結果告訴你......
    才剛開學一個月,就接連發生學生營養餐食安事件,對行業影響很大,令整個行業受到社會重點關注
  • 世界糧食日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
    世界糧食日(World Food Day,縮寫為WFD)是世界各國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圍繞發展糧食和農業生產舉行紀念活動的日子。世界糧食紀念日,是在1979年11月舉行的第20屆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簡稱「聯合國糧農組織」)大會決定:1981年10月16日為首次世界糧食日紀念日。此後每年的這個日子都要為世界糧食日開展各種紀念活動。 世界糧食的生產、分配和銷售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經濟問題,由於耕地資源減少、氣候災害頻發等因素衝擊,世界糧食問題依然十分嚴峻,飢餓和營養不良仍困擾著人類。
  • 一號文件背後,隱含的關於糧食安全的幾個問題.
    我國耕地紅線是18億畝,就是說要保證目前10幾億國民的糧食供應,至少要保證18億畝可耕種土地,這不僅僅是吃飯問題,更是國家層面的戰略問題。而目前,已經在紅線上下浮動了,另外更重要的問題,土壤質量我們很多地方現在出現了問題,典型的泰安作為糧食重要輸出地,它的表層土壤已經更換過幾次了(從黑龍江運輸新的黑土)。
  • 只需一張英文報紙,街邊小吃頓頓變身米其林大餐
    兄弟,再高大上的英文報紙也拯救不了你了,你當我們瞎嗎?這麼多小碗,一看就不米其林!上大碟子啊!@你看外面多冷啊:這就是傳說中「加個英文書(報紙更好),食物就立刻陌生化」的拍攝手法???我表示,擺好這些不用吃了,早上上班又要遲到了↓
  • 「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豐城市實驗小學「光碟行動」進行時!
    豐城市實驗小學「愛惜糧食,文明就餐」倡議書親愛的少先隊員們:「飯食之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勤儉節約,珍惜糧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們國家曾經歷了三年經濟困難時期。那時,很多人吃草根、野菜、樹皮、谷糠、觀音土等度日,能吃上一頓大白米飯,那就像過年一樣。
  • 踐行「光碟行動」,賽罕區這樣做!
    來到餐盤迴收區,這裡幾乎看不到剩飯剩菜,剛結束就餐的一位公職人員對記者說:「這樣的倡議形式很贊,回家後我還要培養孩子的節約意識,讓愛惜糧食成為全家人的好習慣。」賽罕區政府機關食堂經理韓秀娟告訴記者,為了節約糧食,食堂各個環節精打細算,根據每天的菜單和相對固定的用餐人數備餐,並對個別菜品進行精準出餐,「像芹菜我們把炒的部分用了之後,就會把剩餘的部分醃成醃菜,胡蘿蔔因為切到最後,比較小塊不好切了,我們把剩下的小塊胡蘿蔔進行燉菜,凡是我們進貨的食材都儘量避免浪費。」
  • 為什麼老人們常說:「豬來窮,狗來富,貓來頭上頂白布」?
    民間俗語,多是在人們日常的生活和勞作當中的閒雜之談。有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也是摻雜著許多迷信之說。